APP下载

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田径大单元教学探究

2024-12-05李菊芬

体育风尚 2024年18期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展开,主张大力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升大中小学田径教学水平。本文基于教学研究视角,将目光聚焦于备、教、学、评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分析该模式下田径大单元教学特征,结合中小学田径大单元教学现状,提出一体化田径大单元教学创新路径。中小学体育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积极转变田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个性特点,优化田径教学流程,全面展现备、教、学、评一体化田径教学优势。

关键词: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田径大单元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人民愈发重视体育锻炼,田径运动已成为大中小学常见运动项目,肩负着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品格重任。在此时代背景下,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视角,开展田径大单元教学,有利于改善我国田径大单元教学现状,凸显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育人优势,增强田径大单元教学效果。然而,在我国田径大单元教学现状中,仍旧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缺乏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可见,创新田径大单元教学路径,具有现实与理论双重意义,值得我国体育教师积极实践。

二、“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田径大单元教学特征

(一)备、教、学、评有机结合

分析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可发现其关键点即为备、教、学、评四者有机结合。在田径大单元教学过程中,以上四者良好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田径运动能力[1]。因此,教师应加强备、教、学、评四个环节联系,形成相互制约关系,实现四者相互转化,构建田径大单元教学互为关系,实时聚焦教学过程,保证以上四环节教学动态平衡。具体而言,“备”是“教”的基础,“学”是“评”的前提,基于整体视角,四个环节可互为促进,“评”对“教”育“学”进行检验和评估。可见,创建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需科学处理四者关系,保证良好动态变化,促使四者有机结合,形成田径大单元教学合力。同时,备、教、学、评四者有机结合,亦能帮助学生系统性构建田径知识框架,形成良好专项运动能力。通过系统性一体化教学,学生可巩固课堂田径技能,持续提升田径技能熟悉度,为自身运动能力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结构化教学内容

开展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需设计结构化教学内容,加强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生能力形成联系,注重单一技能与能力形成连接[2]。以田径大单元教学为例,在传统田径教学模式中,教师仅解析单一田径技术动作,忽视了整体动作训练动态过程,开展课堂田径教学前,并未要求学生做好相关的课前准备。然而,田径大单元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即备、教、学、评四个环节,结合学生运动能力,科学设计每个环节教学内容,提升各个教学环节针对性,引导学生加强课前准备,完成多个基础动作热身,保证课堂教学结构化,以此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创建结构化教学课堂,还需增设情景化教学练习,凭借沉浸式情境练习,引导学生逐步开展结构化田径技能训练,实现课堂田径知识与技能整合,逐步演变为真实田径竞赛。若仅采用传统机械式田径训练,将严重遏制学生课堂主体性,限制学生创造思维发展,致使学生仅掌握部分田径动作,却未能真正理解田径运动精髓。在一体化大单元教学中,结构化教学内容设计,则能保证学生课堂训练技能难度层层递增,增强课堂教学环节与学生能力匹配性,让学生体验到多样化田径训练情景,在备、教、学、评四大环节中,切实提升自身田径运动素养,将课堂学习田径知识技巧,应用至课堂训练竞赛实践中,由田径知识夯实上升至田径能力提升。

三、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田径大单元教学研究

(一)做好导学准备

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教师创建田径大单元教学课堂时,需以田径训练为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练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导学,做好课堂学练专项准备,引导学生积极学练,掌握多元田径运动技能[3]。

第一,开展田径大单元教学前,教师应提供高质量课堂课前导学,引导学生关注田径课堂动作重难点,尝试开展自我学习,通过多种互联网平台,广泛搜索该技术动作学习资料,深度思考该技术动作要点,形成初步田径动作自我认知。以田径跨栏跑动作为例,教师应结合该动作技术要领,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练,通过微信、QQ等平台,及时下发课前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该技术动作,分析动作技术要领,理解动作技术图示,明确动作易犯错误。具体而言,教师制定课堂导学案,需凸显五大要素,即课堂目标、动作图解、常见错误、解决策略和课后实践。在教学课堂上,教师需开展课堂讨论,为学生示范标准跨栏动作,深化学生田径跨栏动作印象,建立初步田径跨栏动作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实践。

第二,以田径跨栏跑为例,开展一体化教学前,教师需做好课堂教学专项准备,引导学生训练基础田径动作,如:跨腿蹬地、上抬腿、下压腿等。指引学生开展热身慢跑,机警跨越障碍物,有效锻炼学生机体适应能力,强化学生空间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增设多种柔韧性练习,带领学生尝试座位体前屈训练,帮助学生拉伸韧带,改善学生髋关节状态,交替训练学生左右腿重点。鼓励学生重点感知较难动作,如:大小腿折叠,通过一系列单一动作训练,为后续课堂教学开展打好基础,提升学生课堂实践适应性。

(二)采取分层教学

基于备、教、学、评视角,开展田径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着重优化教学主线,采取分层教学策略,结合学生个性特点,精心设置一体化单元教学主线,细分单元教学主线层次,对应不同能力层级学生,从立德树人维度出发,提供针对性田径训练指导,满足学生具体训练需求[4]。

第一,若学生田径学习能力较差,教师应重视基础动作训练,重点夯实该学生田径运动基础,逐步拓展该学生田径运动能力。若学生田径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应丰富课堂教学主线设计,提升课堂教学难度,教授该学生高难度田径技巧,切实增强该学生田径运动实力。具体而言,教师可尝试分解课堂教学,针对学生不同技能水平,划分课堂教学动作训练模块,将复杂跳田径跳跃技巧,细分为多个简单田径跳跃步骤,依次降低该模块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理解速度,帮助学生快速掌握。

第二,以跳高教学为例,整体跳高过程可分解为多个基本动作,如:起跳、过杆等,教师需科学划分基本动作,引导学生练习基本动作,逐步夯实学生运动基础,持续修正课堂教学重心。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个人课堂训练目标,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则需观察学生训练过程,及时记录学生训练进展,适当提出课堂核心问题,给予学生田径训练点拨,引导学生寻找田径技巧答案,以此培养学生田径运动思维,增强学生田径运动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明确技能训练方向,整合多个技能发展关键因素,全面增强学生田径运动能力。

第三,明确课堂教学主线,有利于教师开展技能分层教学。具体而言,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全面评估学生技能水平,明确各位学生田径运动能力起点,结合技能评估结果,为学生匹配小组,营造轻松愉快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开展小组活动。需注意,划分小组时,教师需根据学生技能水平,将相同技能水平学生划分为同一小组,保证组内学生成员技能水平相近。在此基础上,采取因材施教原则,面对能力较差学生小组,可提供基础田径技能训练,面对能力较强学生小组,可提供高难度组合田径训练,以此加快学生田径能力发展进程,增强田径大单元教学效果[5]。

第四,研究发现,在田径大单元教学模式中,应用技能分层教学策略,有利于提升整体单元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单元学习成果。因此,创建一体化田径大单元教学课堂时,教师应明确分层教学目标,根据每个小组学生技能水平差异,科学指定小组课堂训练目标,以此缩短课堂目标与小组学生实力距离,增强小组学生目标实践适应性。

(三)重视学生主体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效用,有利于引导学生专注于重点田径技能学习,逐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只有高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田径学习潜能,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由传统被动学习,转变为新式主动学习。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学生主体论已显示出鲜明育人价值,受到更多体育教学者关注。在该理论中,学生主体自身则具备学习动力,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自身学习动能,推进整体课堂学习进程,加快自身成长发展。基于传统教学视角,教师常占据课堂教学主导地位,将自身当作课堂技能教授唯一媒介,学生仅需被动接受教师所灌输知识,不需主动开展课堂认知探索活动。然而,基于一体化教学视角,在田径大单元教学课堂上,学生需凭借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开展田径大单元探索性学习,紧跟教师课堂引领,实施多项探索性田径训练[6]。

第一,教师应给予学生高度课堂探索自由,总结过往一体化教学经验,积极转变自身田径教学模式,应用前沿田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重点动作讲解与演示,科学渗透多元田径知识,通过备、教、学、评环节科学设计,提升一体化教学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探索技能,让学生从多元课堂实践训练中,获得良好田径训练成就感,增强自身田径运动信心。

第二,为增强学生课堂主体性,开展田径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出关键探索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创建探索型课堂学习模式,以此调动学生田径训练积极性,明确学生田径训练方向。

(四)关注过程评价

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田径大单元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分析学生进步情况,明确学生知识掌握,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育人方案,提供过程性评价,多角度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逐步强化学生体育能力与素养。

第一,基于课堂教学视角,教师关注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可广泛收集学生课堂学习意见,获得真实课堂学习反馈,以便深层次了解学生技能实际掌握情况,科学把握课堂教学进程,持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调整田径大单元教学模式,逐步修正学生错误田径动作,深化学生田径动作认知,深度提升学生田径动作掌握水平。

第二,在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上,开展过程性评价,有利于给予学生教学反馈,促使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实情,及时修正自身学习方案,切实增长自身田径能力。同时,实施过程性评价,亦能培养学生坚韧品格。当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时,若田径动作出现错误,自身面对失败挑战,则需教师及时提供指导与建议,保持友善关爱态度,给予学生正向课堂反馈,坚定学生田径训练信心,强化学生坚持顽强精神,端正学生体育训练品格,对学生成长产生多元积极影响。

第三,开展田径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整合备、教、学、评环节,形成一体化育人模式。其中,为提供高质量过程性评价,教师需定期开展学生技能评估,结合田径大单元教学内容,优化田径技能测试,科学划分技能测试模块,包括三级跳、跳远等,增强技能测试竞技性,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点燃学生竞争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展现自身真实实力。完成课堂技能测试后,教师可应用现代智能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多维整合技能测试数据,形成系统性评估结果,生成个性化技能反馈报告,依次向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建议,指明每位学生田径改善方向,逐步强化学生田径技能。同时,通过定期技能评估,学生亦可全面了解自身情况,凭借教师个性化建议,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逐步完成教师指定任务,提升自身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自律精神[7]。

第四,在田径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点明过程性评价重要性,凭借过程性反馈学生进步,鼓舞学生田径训练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持续正向反馈,赋予学生强大自我管理动能,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品格,持续提升自身田径运动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田径大单元教学不应割裂展开,而应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备、教、学、评四个环节良好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田径学习主体效能,让学生主动探索田径大单元课堂,从中感受多元田径运动快乐。

参考文献:

[1]张祥.初中体育篮球大单元教学实践[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4,(06):39-44.

[2]李志强.大单元下初中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N].山西科技报,2024-06-03(A04).

[3]潘小华.巧设比赛以赛促教——基于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背景下落实“学、练、赛”初探[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4,5(05):133-135.DOI:10.20155/j.cnki.issn2096-8485.2024.05.045.

[4]李颖.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田径跳跃大单元教学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35):81-84.DOI:10.16655/ j.cnki.2095-2813.2023.35.021.

[5]梁政东.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公共体育“学练赛”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实践[J].广西教育,2023,(21):125-129+151.

[6]邹军权,钱明星,包国勇,等.“学、练、赛”一体化视角下田径跳跃大单元的设计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23,42(04):12-18.

[7]程宏.“学、练、赛、评”体育教学模式应用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3,(0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