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学生艺术体验,提升审美表达能力
2024-12-04李水芬
【摘 要】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艺术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创作中善于表达,乐于表达,不断提升表达能力,发展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 艺术体验 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承担着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使命。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不断探索、表达和呈现自己对世界的独特感知和理解,从而获得审美体验的愉悦与收获。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良好的艺术体验,来达到善于表达、乐于表达、深入表达的效果,成为美术教师需要面对和探索的问题。
一、艺术体验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审美能力,拓宽审美视野
通过艺术体验,学生可以接触并欣赏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以此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拓宽审美视野,并培养细腻感情和理解能力。
(二)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通过艺术体验,学生有机会参与绘画、写作、舞蹈编排等各种创作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自由表达,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三)传递内心情感,提升表达能力
艺术体验和表达是学生传递内心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通过参与艺术活动,学生可以学会用不同的形式和媒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升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陶冶人文情操,造就艺术情怀
通过艺术体验,学生可以感受人文情怀和艺术情感,从而向往和追求美,提升情感修养和道德素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增强交往能力,展示自信魅力
参与艺术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相互尊重、理解及包容他人的品格。同时,成功的艺术表演和展示也将使学生更加自信,增强他们的个人魅力,有利于他们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二、拓宽艺术体验路径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丰富艺术体验感知
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体验感知,促进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艺术知识,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从而提升审美水平、丰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要结合美术课程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艺术灵感和体验。
例如,在教学“走进大自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次户外写生活动,和学生一起来到校园内的花园或者学校附近的公园,选择一些美丽的花卉或者风景作为写生对象,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从而丰富艺术体验感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简单的素描技巧,如如何观察光影、如何捕捉形体比例等。学生可以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或者水彩颜料等不同的绘画工具,展开他们的创作。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艺术创作的乐趣,而且加深了对自然美景的体验和感知,提升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运用多样性艺术材料或媒介,拓宽艺术体验感知渠道
不同的艺术材料或媒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材料的创作中获得启发,激发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因此,为满足学生艺术体验需求,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提供水彩、油画棒、黏土、彩色纸张、布料等不同的艺术材料,帮助学生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引入数字绘画、摄影、立体手工等不同的媒介,增强艺术体验感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达,提升创造能力。
例如,在教学“虾和蟹”时,教师可选择“海洋世界”作为主题,先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考察向学生展示大海、海底世界的景象,帮助学生对“海洋世界”主题有更深入的了解。接着,给学生提供颜料、水彩、色纸、贝壳、海藻等各种艺术材料,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大胆想象,潜心创作。如使用水彩绘制海浪的波澜、用贝壳拼贴出海底的奇妙景象、用色纸剪纸技术制作海洋生物……让学生的艺术体验表达渠道更加丰富,在作品创作时不拘泥于形式,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艺术体验赋能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强化艺术体验,促进个性化表达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和个性表达机会,鼓励学生讨论赏析艺术作品,强化艺术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其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水平,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选择创作主题、材料和表现方式,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擅长之处,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展现的机会。如可在班级内开展艺术作品赏析活动,丰富艺术体验,拓宽视野,促进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欣赏;也可安排小组讨论或开展包括家长在内的课外展示活动,让学生共同分享和交流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赋能。在学生作品展示和分享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他们尊重彼此的作品,欣赏和接纳不同的风格和观点,鼓励个性化表达,促进美术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难忘夏天”时,教师可将“家乡风景”作为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用绘画、拼贴、手工等方式来表达他们眼中夏天的家乡风景,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个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周边环境,或者以图片和视频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对家乡风景有更深入的了解。随后,提供各种不同的艺术材料和工具,如画笔、颜料、纸张、剪刀、彩纸等,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夏季家乡的风景印象进行创作。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开展赏析、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创作时的想法和感受;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对同学作品的看法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让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从而丰富艺术体验,促进个性化表达。
(二)参与实践活动,赋能表达能力提升
开展实践性活动,可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增强学生的艺术体验感,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在美术教学中,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帮助他们在美术领域获得更大的进步。一方面,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写生与素描,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描绘,激发他们对大自然表达的欲望,提升对事物结构和形态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艺术作品展示和交流活动,可由教师提供名家名作,也可让学生自己提供作品,鼓励他们以口头表达的形式介绍作品,分享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和灵感。此外,可安排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艺术展览等,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丰富他们的艺术体验,加深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从而促使他们在作品中灵活地表达情感,促进表达能力的提升,并在艺术表达中找到乐趣和认同感。
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基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通过信息技术选取著名美术家毕加索的典型作品—《牛的变形》让学生欣赏,因为该作品内容形象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指导学生对其进行欣赏,首先为学生讲解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欣赏,并让学生说一说:作品中画了些什么?是怎样画的?什么地方让你印象最为深刻?在欣赏毕加索的作品后,教师可让学生试着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创作一幅类似的画,逐步增强学生的艺术体验感,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水平以及创作表达能力。
四、艺术体验注重多元化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艺术的体验感知表达能力,教师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可以帮助他们在发现个人优势的同时弥补不足。教师可以通过a46YnzuCnB5sjK5LcNWcWw==小测验、绘画作业和知识点检测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艺术基础知识(包括色彩搭配、构图技巧、材料运用等)进行考核,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绘画作品展览,设立最具创意奖、最具表现力奖等不同奖项,并邀请同学、家长和教师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评比,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述和演示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分析其中的构图、色彩运用等要素,分享创作灵感和想法,同时懂得欣赏他人的作品,从中获得启发,进一步提高对美术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虾和蟹”时,教师可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仔细观看各种鱼的图片,并说出这些鱼的可爱之处。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有个学生创作的作品前半部画了条金鱼的尾巴,后半部画了条金鱼的头,作品的中间画了一条金鱼,在作业展示中,受到了同学的质疑。此时,教师并没有急于评价,而是把他叫上台前介绍自己的画。该生说:“我是在一次画展中学到的这种画法,表示无数条金鱼。”教师相机引导,这是绘画中的一种巧妙的构图美,并及时表扬了这个学生“平时善于观察”,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艺术体验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其潜能,丰富他们的艺术体验历程,进而让他们在创作中善于表达、乐于表达,提高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牛翠萍.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路径初探 [J].科幻画报,2022(11).
[2]王茂山.立足艺术体验,打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之门[J]. 基础教育论坛,2022(10).
[3]廖辉祥.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