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资料”在理解课文中的重要价值和操作方法

2024-12-04吴苏文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11期

【摘 要】“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高年级反复出现在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训练点。这类课文往往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存在距离,理解时需要补充资料帮助学生“还原”情境。文章探讨语文教学中“结合资料”的现状、使用价值以及运用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

【关键词】结合资料 理解课文 思想感情

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单元导语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讲,如果没有文化积累或背景资料的支撑,显然理解不了艾青《我爱这土地》中节选的这句话要给我们呈现的内容。纵览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内容,包含《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无论是帮助学生理解南宋、北宋,还是梁启超的强国梦,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乃至自读文章《小岛》中边防战士的家国情怀,囿于文章篇幅,好像跃然纸上,但又在字里行间时隐时现。由此可见,本单元提示的语文核心素养“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课文中的重要价值。

一、“结合资料”在课堂使用中的现实困境

受到课堂时长的限制,目前“结合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显而易见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师满堂灌

在课堂中“结合资料”理解课文是在还原的真实情境中理解感悟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资料的选择大有学问,哪些是对理解有帮助的,哪些是需要去芜存菁的,显然需要教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因此,教师不免会走进一个误区—我来选定最好的。课堂上,教师选择的内容没有经过学生课前的思考和评判,学生更多的是聆听和单向接受。而语文学科知识,一定是在还原情境和场景中更容易被理解,但是单向输入渐渐会走向思维定式,使人产生“拿来就好”的惰性。

(二)学生无准备

如果能在课前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资料搜集”任务,基于还原课堂情境生发出新的语文经验,是一个既有根基,又有价值的教学过程。这一点其实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得法于课内,用法于课外,对教材和教材相关联的资料进行删选、推断,形成课本知识和文化常识间的整体化思考,更是对学生能力的考验。

(三)内容掠影式

统编版语文教材对“结合资料”理解课文作出了分层分步的科学安排,三年级下册“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四年级下册“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五年级下册“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六年级下册“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凸显了“结合资料理解”的重要地位。很多语文教师已经行动起来,但就目前的状况来说,受线性思维的影响,往往还在一个单元或者一个篇章里做文章,内容也是浮光掠影式的,缺少整体系统地解读资料、读懂资料、用好资料的方法。

二、领会“结合资料”的重要价值

统编版语文教材编排的文化题材类课文有许多“结合资料”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内容不断迁移延伸的表现,体现了大语文观。

(一)学习语文的文化自觉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课程覆盖面要宽,希望能够基于语文学科整合各个学科的内容,初步体现学科融合的特点。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基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考虑课内外的融合,学校内外的合力,发掘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开展自读自悟、体验交流、综合性学习活动等,在学习语文中树立文化自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积淀文化底蕴,将“一门学科”转化为广泛的学习内容、学习体验、思维方式,促进核心素养、文化知识的整体提升。“资料”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探索资料的过程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积淀与发展的过程。

(二)反映语文课程的外延价值

不少教师认为中高年级的语文越来越难教,课堂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却包罗万象,文章篇幅也很长。该讲的讲不完,需要补充的根本来不及,只能挤占边角料的空暇加塞。其实,如果是为了教课文而教,注定是一条狭窄的路,承担不起文化传承的重任。课堂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学习方法,而不是为了解决一时一课。虽然以单元统整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内容更有深度和广度,但这正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理解不同时空人物的精神追求,不同事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而学会课文和资料的联结,窥一斑而知,慢慢获得方法,在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获得文化素养的整体提升。

(三)缩短生本和文本时空距离

无论是学得还是习得,都需要有一定的情境。学生的人生经历有限,浩瀚的文本中,故事所处的年代、发生的地点乃至人物思考问题的角度等,都和学生的生活背景有一定的距离。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五年级下册有“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六年级下册有“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些语文素养提升的方法,都明确指向缩短学生和文本的时空距离。不知道南宋朝廷迁都杭州的历史,就无法领会作者“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愤懑和无奈;不清楚圆明园宏伟的建筑和无与伦比的文物收藏,就没法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的损失;没有“老大中国说”的刺激,何来《少年中国说(节选)》的慷慨激昂……因此,教师应立足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文章中需要“补白”的内容,获得全面的认识。

三、“结合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课前学习单导向资料

课前学习单在需要背景资料理解的教材中作用举足轻重,学习单上可以对必备的资料提出要求,明确搜集资料的内容和使用过程,学生有针对性地准备,从而在课堂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制作成学习单,然后在课堂上按照学习单的计划进行教学。

(二)阅读批注理解资料

使用现代技术,可以使学生方便地获取海量的资讯,如果搜索得法,关键字精准,就能获得许多资料。但是,要让搜索的资料真正“为我所用”,对材料进行深度阅读以及批注是内化的一个好办法。这恰恰与语文能力中“学会批注”的关键能力不谋而合,也是很好地贯通课内课外的一条途径。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学生如果在延伸阅读时针对文本材料中的说明方法写下自己的批注,那么对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就有了经验上的体会,“依葫芦画瓢”从模仿开始掌握写作方法。

(三)关联信息思维导图掌握资料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特别是资料类的链接是有关联性的,可以用非常清晰的层级图表描述出来,建立记忆链。背景资料这种强链接性的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将文字、数字、情感表达等每一个关键节点串联起来,形成一环扣一环的完整立体结构,让每一个概念集体可感。以五年级上册《太阳》一课为例,文中围绕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三个中心节点展开描述,思维导图就以这三点为中心,用三个圆延伸出许多分杈,将内容经由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整呈现出来,使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平实性说明文也能有较直观的感受。

四、“结合资料”与“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联结

(一)厘清基本内容

探讨“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最终还将指向资料助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落地。语文课堂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资料是理解教材的载体而不是终极目标。以五年级上册《小岛》为例,这是当代作家陆颖墨在《海军往事》中的一个小故事,描述了将军和战士们分享珍贵的一盘青菜的故事。教学这篇文章时,课堂上教师应着眼于立足文本对将军和战士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将军和战士为什么这么说、这样做,进而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将军爱兵如子,战士们献身海防的决心和勇气。鉴于以上原则,应该理清以文本为中心,以适时、适度、适切运用资料的课堂基本内容。

(二)明晰梯度目标

“结合资料”建议从“自主搜集—交流讨论—引发思考”三个维度进行。“自主搜集”资料是第一步,一般放在课前导学单上,教师根据教材理解的需要,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在预习中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关注能够突破重难点的资料搜集内容,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构建“教材未动,资料先行”的语文课堂,真正进入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交流讨论”一般放在课堂上,对教材存疑之处,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学习表达,展开讨论,在关键处的补充和点拨,为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旨等“添油加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 “引发思考”则是终极追求,运用资料的价值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课堂的理解力,在学生的交流后,课堂中原本虚化和难理解的变成可感知、可体悟的,最终学生可以学以致用,能够用同样的方法描写当下的时空,完成由“听、说、读”到“写”的全过程学习。

(三)创设文化情境

四十分钟的课堂学习周期毕竟是短暂的,正如一个人体现他的综合形象需要通过谈吐、服饰、能力等来综合体现一样,一节课、一门学科之所以能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也需要得法于课内,用法于课外。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除了学习语言文字专业的内容外,还有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传统美德等的培养,这些隐含在学生语言文字实践中的内容,需要文化情境的创设,使学生逐步形成内在品质。

(四)兼容学得习得

“学得”和“习得”是两个看起来近似的词语,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了解语言文字的规范,体会文中的感情和审美意向,是“学得”的过程;而“习得”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使用,并且慢慢能够创造性使用,使用过程并没有考虑语言文字规范或者语法结构,而是自然而然地运用和提升。更为突出的是,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性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可以“随风潜入夜”式地进行情感熏陶、价值观塑造,把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和文明传承的责任融合起来,实现“文”“情”“感”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钱锦红.谈“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要素的落实[J].小学教学参考,2020(16).

[2] 李竹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创生单元学习价值[J].小学语文,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