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法破解
2024-12-04殷莺
【摘 要】文章围绕艺术新课标的精神,从跨学科的学习价值、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探寻艺术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如何有效开展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美术 跨学科教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探索核心素养与审美和人文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构建学科之间互为支撑的育人模式。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跨学科美术教育教学?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跨学科学习价值密码
学科融合和跨学科成了人们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必然,这也对人的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中国国情下的“大概念”素养新要求
学科大概念的思想较早可追溯至60多年前布鲁纳倡导的学科结构运动。大概念(big ideas)也被译为大观念、核心观念、核心概念等。所谓学科大概念,是指反映学科核心的概念或思想,它建立了学科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
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知识的融通和迁移能力成为当下教育的必然趋势。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又要坚持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二)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设计新追求
从整个新课标的结构来看,美术教学目标追求的是“合”,而美术学科的日常教学却是“分”。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设计时,应根据艺术学习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将艺术课程以美术和音乐为主线,融合其他艺术学科的学习任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科知识既保留原本的专业性,帮助学生进行链接和融合,并以螺旋式上升的学习内容落实艺术教育一体化,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及思维能力。
二、跨学科学习目标密码
(一)集合多学科目标,促使素养性目标达成
学习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制订高质量的学习目标尤为重要,这是美术跨学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把艺术类的核心素养分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过程,尤其是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制订目标要有更高的要求:一是思路清晰,表述明确;二是学生本位,分层分阶;三是培养思维,育人育美;四是提升素养,可测可评。
(二)感知多学科共同语言,促使跨学科思维形成
学科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认同与传承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同一个知识,不同的学科呈现出不一样的内容与思维方式。
教师要找到美术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中相通的艺术语言,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相同审美的角度发现美,利用美术语言进行表达和创作,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使学生习得技能,并完成知识的迁移及跨学科的运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感知多元化核心素养,促使创造性意识达成
新课标中明确了艺术核心素养体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这四项相辅相成,也直接影响了课程目标的设置。艺术课程的组织结构方式,在保证美术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又拓展艺术门类的课程综合。教师在自己擅长的艺术门类中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也可以在相近的艺术门类中积累教学经验,以应对艺术课程门类拓展后的能力要求,适应日益发展的艺术教育要求。
三、跨学科学习过程密码
(一)探寻美的内容,构建框架式深度知识
“浅层知识”可以理解为碎片式知识,大多为“灌输教学”。“深度知识”具有把每个学科的知识与别的学科知识关联起来的链接力。大多具有创造性的观念,是从跨学科的复数知识体系的交汇中产生的。杜威曾指出,最不好的一种是每堂课看作一个独立的整体。聪明的学生会利用前课程加深理解已获得的知识。最好的一种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会将零碎的“浅层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联系和整合,并形成一种学习态度,习惯于寻找学科间的相互联系。“深度知识”是对学科知识内容的广博理解,也就是把碎片化的“浅层知识”归纳成一个概念的体系,形成一个丰富且精致的知识框架模型,学生在欣赏和评述中将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和表达,就是把“浅层知识”进行了碎片的组合,形成一个复杂的整体知识图形。教师将教学中碎片化知识设计一个网络状的结构,抽象的知识学习就被赋予了可视化的具象思维图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深度,进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体验美的通感,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
在引导学生潜心学习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感受学科精神和魅力,获得跨学科学习的乐趣。
案例片段1:“重复的形”新授部分—宋境音律
师:“重复的形”,古代人也发现了生活中太多重复的美,宋朝人更是追求美感的先锋,我们一起来欣赏宋朝的重复之美,先从音律中感受重复之美吧……
师:你能从这段旋律中辨别出这三种乐器吗?这些乐器演奏的声音如果用图来表示,你觉得应该对应哪组图案?
……
师: 《歌乐图》中9名女子皆披褙子外衣,此服饰出现于北宋年间,流行于南宋时代。此图上的乐器,除锣鼓、板外,还有排箫、笛和琵琶。你能在视频中找到哪些重复图案和重复的乐段?
……
案例片段2:“重复的形”新授部分—宋瓷舞韵
师:宋代之美贵在“自然”二字,这种“自然”不是混沌未开荒蛮一片的自然,而是清水芙蓉洗去雕饰的自然。宋徽宗时期乃至整个宋代的典型纹样上都透着这种洗尽铅华的自然。宋朝的瓷器装饰纹样以其细腻的纹路和简洁的表现手法,采用对称、均衡、重复等方式达到装饰的目的。你能找到瓷器上的哪些线条和舞者的舞姿有相似之处?
师:当宋瓷遇到舞蹈,当“千里江山”遇到《只此青绿》,宋代的美与现代的表现方式相碰撞,竟然异曲同工地表现出“重复的形”的极致美感……
案例片段3:“重复的形”新授部分—宋词叠美
师:宋词以婉约著称,诗人们运用叠字,将感情细腻、婉约地表达出来,读起来又美又好听,你们可以试着读一读。
生: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叠词带来的效果吗?
生:我感受到韵律美和强烈的节奏感,以及作者表达情绪的方法……
体会并学会用美术语言去评价一首诗的语言、意境之美,一幅画的色彩、线条之美,一首歌的音色、旋律之美,一项运动的动态、力量之美……此时就需要学生学会鉴赏。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会使学生获得更高的精神享受。
四、跨学科学习能力密码
我国学者叶浩生将“具身”理解为一种身体学习、身体经验、认识方式,以及与环境融为一体。“体验”是一种基于认知又超越认知的理解世界的方法。“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是体验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人们获得认知、产生情感和生成意义的重要途径。
文化全球化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复杂而深刻的文化冲击,它使不同的文化相遇并碰撞。学生的“文化认同”是需要通过积极的“文化探索”去实现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坚定的信念,形成文化体验学习圈,如图1。文化体验学习圈呈现了文化体验学习的过程:(1)通过观察和欣赏文化内容,初步生成文化感知;(2)理解和参与文化实践,进而深化参与阶段获得的文化感知;(3)阐述并表现文化美学,尝试从文化信息中抽取美术元素并进行美术创意表现;(4)回应并传承内在关联的文化的价值与信念。这是一个循环上升的持续体验过程。
综上所述,美术课堂不是单纯地传授绘画技能。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带领学生去探索和创造这个神秘世界的美好,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美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有发掘教材内涵的能力,还要充分利用美术教材并超越教材,进行科学有效的二次开发,从而达到学科融合的最佳效果。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
[3]张莹莹,尹少淳.当美术课程遇到“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美术课程资源系统[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