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4-12-04李镝
【摘 要】采用音乐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形象,获得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等音乐素养的提升。文章立足当下小学音乐情境教学的现状,通过分析课例,提出音乐情境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并进一步促进教师提升应具备的情境设计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 情境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当下,小学音乐情境教学已成为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形式。然而走进音乐课堂,却能发现小学音乐情境教学存在情与境互相分离、情境创设脱离音乐本体等问题。
一、小学音乐情境教学的误区
(一)情与境互相分离
教学情境是“情”与“境”的融合,是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设定与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师生共同营造的课堂情感氛围。在观摩“小蚂蚁搬米粒”一课时,教师创设了“秋意浓”的情境主题,让学生充分地体会秋之韵。在教学导入部分,教师先由秋天缓缓飘落的树叶激发学生对秋的想象,又用与团结精神有关的谜语启迪学生对蚂蚁的猜想,再让学生在灵动的故事讲述中学习歌曲。为了让情境教学更加逼真,教师以纸质落叶为道具模拟秋叶落下的场景。然而,当纸质落叶伴随教师的歌声飞舞旋转时,学生互相争抢,教师精心营造的氛围被破坏。显然,这位教师的本意是营造秋之境,引导学生畅想秋之静,倘若教师能在树叶飘落前给学生适度的情感引导并提示—树叶飘落,如果争抢,会破坏秋天美好的意境,学生便会安静观赏落叶之景。
情因境而生,境为情而设。情境教学应把握融情于境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通过积极情感去感染学生,并强化和提高情境活动中的规则意识,让情与境和谐统一,实现学生在情境学习中获得具身体验。
(二)脱离音乐本体
“真·美·情·思”是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育四大核心元素,其中“美”既是教育的目的与手段,也应是教育的突破口与生长点。然而,一些教师在重视情境教学素材之美的过程中,却忽视了音乐活动的灵魂—音乐性。
且看课例“春游”中情境教学的片段,教师向学生介绍:古往今来,春天是文人墨客的宠儿,让我们学着诗人的样子读一读与春天有关的诗句。四首以“春”为主题的出现在屏幕上,紧接着教师开展了一系列与四首诗词相关的读诗、品诗活动。不难看出,课例中的音乐课堂闪现着诗词之美,但这样的情境创设却背离了音乐课堂应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因此,情境教学应注重围绕音乐教学内容而设计,避免陷入情境创设形式主义的误区。
(三)忽视认知水平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擅用一个个音乐故事吸引学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采用“异段同境”的情境教学,最后只能尴尬收场。如在以“行进中的歌”为主题的进行曲教学中,针对二年级和六年级学生,教师创设了同一情境:让学生在《士兵进行曲》的音乐中精神饱满得像小士兵一样行走,接受“首长”的检阅。教学后学习效果大相径庭,二年级学生积极投入,兴趣盎然;六年级学生感到活动幼稚,索然无趣。
音乐教学应坚持学生在前、教师在后。当教师把目光真正地投向学生,关注他们的动态变化,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情境教学才能基于不同学段,在“异段异境”中使得不同阶段的学生获得音乐素养的提升,真正让学生成为情境课堂最美的风景。
二、小学音乐情境教学的策略
在看似热闹的教学现场背后,教师应回到教育规律的原点,厘清小学音乐情境教学的发展走向与价值追求。
(一)通过整合,让情境串联多首音乐作品
真实的教学情境不是为了观赏,它的真谛在于用简单有效的情境创设撬动学生情感共鸣的支点。现在,让我们循着黄美华老师建构的“小学音乐主题性文化情境教学”范式,走进情境教学的秘密花园,如图1。
根据线索图所示步骤,教师为曾经执教的公开课河南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寻找生长点。首先重整思,去掉教案构思之初对猫和鼠形象的过度渲染,确定教学的文化主题:感受河南民族音乐。接着,根据文化主题选取《编花篮》、《小花猫和小老鼠》、豫剧《花木兰》三首具有地道河南味的音乐作品构成本课教学的音乐主线,并确定情境教学的主题:河南音乐文化之旅。
当下,在音乐大单元教学的背景下,一课多歌已经逐渐成为音乐课堂的常态。教师要学会在情境教学大主题的统领之下,bce16a20626ed3df53c62ee252ea4f70d5c5dc6776d19b316a6b203343c62f9c串联多首关联度较高的音乐作品,让情境成为音乐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抓手”。
(二)基于生活,让情境教学关注学生经验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设计与学生经验、社会现实和当地文化资源相关联的情境与任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在一堂以“感知回旋曲”为主题的音乐欣赏课上,教师抓住真实的生活情境提问:“如果你是一位作曲家,你会抓住钟的哪些特点进行创作?”问题一提出,学生根据生活中习得的经验自信顺畅地表达:“老师,我会抓住秒针创作,它走得最快!”“老师,我喜欢大摆钟,它的声音很好听!”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建构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情境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情境教学不仅要尽可能真实,而且要真正为教学服务,使学生在音乐中感悟人生。
(三)学科融合,让情境教学走向丰富多元
纵观教育新常态,跨学科的交流与融合使得教育艺术迸发新生命的色彩。如今,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已越来越常见,它们之间的碰撞为音乐情境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进一步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如教师可以创设“古诗新唱”的教学情境,采用《游子吟》《小儿垂钓》等古诗词歌曲的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吟唱古诗品意韵、乐意浓浓诗悠悠”的趣味。如此学科融合的主题性音乐情境教学,便弥散着浓浓的音乐味、流淌着悠悠的诗词情,学生的感性经验得以丰富。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乐享学科融合之趣时,教师更应坚守音乐学科本位,切勿创设脱离音乐教学本身的情境。
三、教师应具备的情境设计能力
教学的灵感,一半在课堂,一半在生活。情境教学需要教师拥有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走进生活探寻灵感的源头。
(一)注重情境素材的积累
在观摩公开课的教学时,我们常常会为执教者某个精妙的设计拍手叫绝。这些精妙的设计绝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常态课堂中一个个有效的深度思考,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深度思考,仅吃透教材、盘活教材远远不够。教师应留心生活,重视积累情境素材并在常态化教学中积极践行,努力创设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获得真体验、真感受。
(二)注重情境细节的打磨
千锤百炼磨细节。课堂教学由无数个细节交织而成。通过观摩优质课,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十分重视细节,教学体态、语音语调,尽显对细节的打磨。在情境设计中,有的教师往往把大量的精力聚焦于“如何创设新颖的情境”。殊不知,情境不仅要能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更要能促使学生在情境性活动中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充分地关注音乐情境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让情境教学更具完整性和连贯性。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需跟上学生成长的节拍,在实践性、体验性与创造性的真实情境中不断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平.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且议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拓展:以《回旋的钟声》一课为例[J].儿童音乐,2018(2).
[2]黄美华.开发小学音乐主题性文化情境课程[J].江苏教育,2014(29).
[3]赵骁彤.“乐享”故事汇,聚焦专注力:关于情境教学对一年级音乐课堂专注力培养的教育叙事[J].北方音乐,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