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同学讨厌我

2024-12-04刘菲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4年11期

都是他们害我,他们都是坏人!她陷入了孤独痛苦中无法自拔……

深秋的一个上午,心理咨询室来了一家三口。妈妈扶着一个拄着单拐的女孩,爸爸紧随其后。女孩看起来很斯文,戴着一副白色镜框的眼镜,扎着马尾辫。她的右腿打了石膏,在妈妈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走进咨询室。

同学都很坏

落座后,妈妈开始长吁短叹:“唉,我的孩子原本好好的,却被那些人害成这样。”话音未落,女孩的眼泪就滑落下来。爸爸马上开始着急:“啰唆什么,赶紧和老师说一下情况!”眼看爸爸妈妈剑拔弩张,要吵起来了,女孩的情绪更加激动。我提议单独和孩子聊聊。

女孩名叫小文(化名),今年刚上高一。开学后学校进行军训,小文在军训的第二天不慎摔倒,导致右腿骨折。虽然学校及时把她送到了医院,但由于伤势严重只能做手术。小文不得不在家中静养,错过了一个多月的课程。重返学校后,小文仍然无法参与运动课程,这使得她与同学们的交流变得少之又少。

小文的父母认为,女儿受伤,学校和军训部门都有责任。于是,他们便去学校投诉。这件事在学校传开,同学们对小文一家有了看法。不少同学认为是小文一家冤枉了教官。之后,他们在学校的新生群里说了很多小文和她父母的坏话。

小文的父亲本就性情急躁,得知这些言论后更是怒不可遏。一次,他情绪失控地冲到学校,对那些学生进行了严厉的训斥。这一行为让其他同学更加确信小文一家不可理喻,他们开始与小文保持距离。舆论的风波愈演愈烈,小文父母的情绪越发不好。小文看着父母天天生气,心情也越来越糟糕。她也站在父母这边,认为所有的痛苦都是教官和同学们造成的。他们都是坏人!

尽管小文已经回校上课两个多月,但她的情绪始终低落。课堂上,她无法集中注意力,总觉得同学们在背后议论她。她变得敏感易怒,常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这进一步加剧了同学们对她的不满。

在家中,小文也闷闷不乐,吃饭没胃口,写作业也无法集中精神。夜晚,她常常失眠,第二天起床时感到全身无力,头脑昏沉。她开始出现头痛、头晕、呼吸困难等身体症状。最近一周,小文甚至开始拒绝上学,在家中频繁哭泣,情绪失控时会摔东西。在当地某医院的心理科,小文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因此,她的父母急忙带着她来到咨询室寻求帮助。

蝴蝶效应

听完小文的讲述,我明白腿伤只是偶然事件,小文父母的不当处理才是引发这一连串“蝴蝶效应”的主要原因。一开始,或许因为同学们爱戴教官,造成了他们对小文和她家人的误会。然而,小文父亲的激烈反应,使得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小文父母在家里不停地抱怨指责,也影响着小文的判断。最终,小文在自己心中给同学们贴上了“坏人”的标签。

小文带着这种敌意回到学校,自然容易与同学们产生冲突,逐渐被孤立。每天,她的内心都在积累着愤怒和委屈。这些情绪的重压几乎要将她压垮,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身体上的反应。

当我将这些分析呈现给小文的父母时,他们陷入了沉思。我建议他们从现在开始,不要再扩大这次意外事件的影响,而是与孩子一起为这件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安排了一次家庭治疗,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小文的父母冷静地分析自己在这件事上的不当处理。小文的父亲首先反思了自己当时的冲动,他只想“教训一下”那些孩子,却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更严重后果。小文的母亲也反思了自己这段时间在家中的唠叨和抱怨,让整个家庭都处于一种烦躁和混乱的状态。最终,父母决定放下这件事,将精力集中在重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上。为此,他们开始制订计划,比如在工作之余多陪伴孩子,全家一起读书、听音乐、看电影……

随着父母的表达,我注意到小文紧锁的眉头开始渐渐舒展。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她认识到,她的不合理认知实际上是导致当前状况的一个主要因素。这种认知源自受害者心理效应:我们常常将自身的困境归咎于他人,从而自认为受害者。这种心理又会引发我们对他人的敌对行为。如果对方回击,就会加深我们对他人的坏印象。在这种恶性循环下,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逐渐恶化。小文在理解了这一点后,恍然大悟,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想法才是问题的根源。随着认知的改变,她的愤怒和委屈也减轻了许多。

破茧成蝶

“我现在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肯定已经非常讨厌我了!”小文的声音中充满了后悔和无助。我轻声问她:“如果你拥有魔力,明天早晨醒来后,你的生活变成了你期望的样子,你会如何对待你的同学们呢?”这个问题仿佛点亮了小文心中的火花,她的眼睛重新闪烁起希望的光芒。她沉思了片刻,认真地回答:“我会对每个同学微笑,我相信他们也会对我微笑;我会尽我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我会邀请他们周末来我家做客,我可以为他们做美味的蛋挞;我会寻找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多和他们交流。”

小文分享了许多积极的交友方法,我决定与她一起制订一个详细的交友计划。小文给这个计划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破茧成蝶”。她比喻自己之前像是一只被错误想法困住的毛毛虫,浑身带刺,谁触碰她,她就会刺谁,最终成为众矢之的。现在,她决心通过努力,让自己在新班级中拥有更多的朋友。我们决定先试行这个计划两个月,每两周实施一个她想到的“交友策略”。第一周,她将记录下同学们的反馈和自己的疑问。在下次咨询时,我们将对照目标和问题一起复盘探讨。

在执行过程中,我不断鼓励小文坚定地面对交友过程中的每一个挑战。同时,我也陪伴着她,分享她在交友过程中的每一个小成就和喜悦。两个月后,小文成功地完成了“破茧成蝶”计划。

渐渐地,小文在班级中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快乐再次回到了她的脸上。身体不适消失了,她晚上也能安然入睡。每天,她都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地去上学。

在同学和老师的共同帮助下,小文的学习成绩也逐渐迎头赶上。她的父母告诉我,小文现在每天回家都会兴奋地和他们分享学校里的趣事,她变得非常开心。

从小文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之间的交往是他们成长中极其重要的课题。面对困境,如果家长能够给予恰当的帮助和引导,孩子们将逐渐学会如何进行人际交往,从而获得自信,享受成长的阳光。相反,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孤独感和挫败感,甚至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阴影。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当孩子在学校遇到困难时,父母在愤怒、担心之余,要更快地让自己冷静下来。我们首先要温柔且坚定地陪伴在孩子身边,同时积极思索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在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也才会在每一次人际交往挫折后,获得成长,快乐、坚定地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