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铜艺,传承非遗文化
2024-12-04林誉
一场非遗文化的探索之旅加深了母子间的情感交流。
身为浙江永康的儿女,我对家乡感到无比自豪。永康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它的铜艺拥有数千年历史,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想让儿子认识永康铜艺,理解和欣赏非遗文化,因此带他参加了浙江省永康市妇联组织的“永康萌探·儿童观察团”。
早上,我们来到了永康市会展中心铜雕博物馆,这里早已聚集了40组家庭。一踏入博物馆,老师先向我们讲述了永康铜雕的历史。当时,永康铜匠们肩挑行李,走街串巷,上门加工,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这种流动型的生产方式是永康铜艺的一大特色,且全凭手工操作。老师介绍:“打铜器是个细致活,传统技艺的精华都在于手工。尤其是敲打和焊接这两道工序,敲打时要均匀紧凑,焊接时要无缝,这些都是对手艺的极致追求。”
继续参观,一幅雕刻有篆书和众多图腾的大浮雕吸引了我们。老师微笑着告诉我们,这幅铜浮雕名为《中华民族大团结》。它不仅篆刻了从夏朝到新中国的悠久历史,还包含了56个民族的图腾。它是永康铜艺匠人采用创新的复合铜雕技术精心制作而成,不仅传承了传统技艺更融合了现代科技和创新思维,使铜雕艺术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之后,我们来到博物馆的工匠创作室,体验铜艺中的敲打工艺。在这里,工具的敲击声此起彼伏,仿佛一首欢快的打击乐。小朋友们围坐在长桌旁,面前摆放着铜片、锤子、锉刀等工具。他们即将迎来一次特别的体验—亲手制作铜书签。
从设计图案到敲打塑形再到打磨抛光,铜书签的制作过程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和细致。儿子仔细听着老师的讲解,眼神里透露着兴奋,小手已经不自觉地摸向了那些闪闪发光的工具。
“宝贝,你想做一个什么图案呢?”他支着脑袋想了想:“妈妈,我不知道。”这时,儿子抬头看了看周围,发现其他小朋友都已经开始动手,他有些着急。于是,我鼓励他:“宝贝,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尝试创新。这可是展现你创意的好机会呀。”
“有了!”话音刚落,儿子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了铜片和锤子。我轻轻地握住他的小手,告诉他如何正确握锤,如何在铜片上轻轻地敲打。“我们要轻轻地开始,找到感觉后再逐渐用力。”我轻声地指导他。
儿子模仿着我的动作,小锤子在铜片上发出清脆的叮当声。一开始,图案的线条有些歪歪扭扭。慢慢地,他逐渐找到了感觉,敲打的声音也变得节奏感十足。我在一旁辅助他,帮他固定铜片,不时地给予鼓励和指导。
“妈妈,你看,这是我做的!”儿子兴奋地展示着他的作品。那是一个充满创意的四叶草图案,由四颗爱心拼成。虽然它的边缘略显粗糙,却表现了孩子的真挚和热情。我拿出锉刀,教他如何轻轻地磨平铜片的边缘,以免划伤手指。“要这样,轻轻地、慢慢地,看,是不是光滑了很多?”我示范着,然后让他自己尝试。
儿子学得很快,不一会儿,铜片的边缘就变得光滑了。最后,我们用细砂纸对铜书签进行了最后的打磨,直到发出柔和的光泽。儿子在铜片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这是他的第一件手工铜制品。制作完成后,儿子小心翼翼地将铜书签递给我。“妈妈,这个书签送给你,它会给你带来好运。”我很开心,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活动结束后,儿子一直缠着我,不停地说还想再参加其他的非遗体验活动,我欣然同意。显然,这次活动激发了他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并且种下了尊重和传承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