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科爸爸”助推儿子的航天梦

2024-12-04金乌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4年11期

小少年心怀火箭梦,父亲用独特的方式悉心呵护,陪伴他共同成长。

2024年8月,北京举办了“抖音水火箭科学日”活动。这一盛会不仅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科技爱好者,还吸引超过200万网友在线观看。在众多参与者中,11岁的严弘森引人注目。自4岁起,他就与火箭结下了不解之缘,梦想亲手制造一枚火箭。经过7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年仅11岁的他,目前不仅能够独立制作火箭,而且还能成功发射。

严弘森的火箭之路离不开父亲的陪伴与支持。虽然严爸爸不懂火箭的相关技术,但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帮助儿子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不懂火箭,但能全力支持

严弘森的名声早在几年前就已传开。8岁时,他在拉萨的“藏域星球”天文体验馆,发现火箭演示视频的科普知识有误,随即指出了错误。官方确认并感谢了他的指正,表示会及时纠正。他因此上了新闻,被称为“火箭男孩”。这不仅展示了他在火箭领域丰富的知识储备,也体现出他对火箭的热爱。

严弘森的火箭梦源于一次偶然的旅行。严爸爸是个旅游爱好者,严弘森4岁那年,他们去西北大环线自驾游。在甘肃酒泉,严爸爸听说有火箭发射,便带着儿子一同前往观看。严弘森亲眼见证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壮阔升空,震撼的场面点燃了他对火箭的热爱。从那之后,他出行的目标非常明确:都要与航空航天有关。

严爸爸对儿子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感到无比欣慰。他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他能做的是小心呵护孩子对火箭的热爱。只要严弘森说想去哪里,严爸爸立刻规划行程,陪同前往。同时,严爸爸还为他购买了许多航天书籍,让他在家中也能学习相关知识。

一年级时,严弘森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他决定动手实现自己的造火箭计划。他用收集来的硬纸板、塑料等回收材料,精心拼接出火箭的初步形状。但由于材料原因,火箭做得比较粗糙。他说:“爸爸,我想把这个火箭造得更好一些。”严爸爸以前学过影视后期,会3D建模,便提议:“要不你学一学建模,在电脑上画出火箭的模型,用3D打印机把它变成现实。”于是,严爸爸购置了一台3D打印机,开始教他如何使用建模软件。在严爸爸的悉心指导下,严弘森迅速掌握了软件的基本操作。但不久后,严爸爸发现他在使用一款更专业的工业级建模软件。原来,普通建模软件已无法满足火箭内部结构的需求,因此他自学了新的软件知识。

看到儿子对火箭的痴迷,严爸爸决定进一步支持儿子的火箭梦。他不仅为儿子报名了网络编程课程,甚至不惜拆除家里的装修,将客厅改造成了火箭实验室。

火箭模型制作完毕,严弘森开始自己设计电路板、编写程序。从绘制电路图、设计电路到挑选零件,他都能独立完成。严爸爸说:“每次他都是自己挑好零件,放入购物车,我来结账。”孩子的进步速度让严爸爸感到惊讶。有时在与儿子交流火箭的相关知识时,严爸爸因为了解的都是皮毛,甚至被儿子“嫌弃”。

尽管如此,严爸爸依然乐此不疲。他将儿子制作火箭的过程拍摄成视频,发布到网络上,与网友一起讨论,时不时还能收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指导,让严弘森的火箭梦之路越走越宽广。

以学生身份,一起成长

2023年暑假,经过10个月的不懈努力,严弘森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枚用化学燃料驱动的低空飞行火箭。它的飞行高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既满足了严弘森对火箭的热爱,也严格遵守了安全规定。严爸爸十分骄傲,他在社交平台上记录了火箭起飞的过程。“火箭起飞的那刻,我明白,孩子希望全世界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成果。”

尽管火箭起飞了,但在严弘森看来效果并不理想。火箭飞行120米左右就开始下坠,也没能及时打开降落伞。他细致地分析了飞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火箭的外壳材质和运行程序。于是,他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着手设计第二枚火箭。

火箭内部运行程序的调整和优化是巨大的挑战。之前,严爸爸就在网络上遭到不少网友的质疑,其中有一个人自称是软件工程师,他认为,一个10岁的小朋友根本不可能独自编写一套火箭自动控制系统,就算是他自己,也需要花费数月时间。

正如这位网友所说,改进控制系统非常困难。严弘森陷入了困境。有一天,严爸爸注意到,儿子突然不再摆弄他的火箭,显得无精打采。严爸爸便关切地询问他是否遇到了难题。起初,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埋头苦读和观看相关视频,但明显可以看出他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在严爸爸的持续追问下,他说出了自己的困扰:“爸爸,这套系统太难了,我做不出来。”原来,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

明白了原因之后,严爸爸决心帮助儿子重新找回自信。他坐在儿子旁边,温和地说:“儿子,你来教我。等我学会了,我们可以一起解决问题。”他希望儿子能通过这个方法,跳出眼前的自我怀疑和迷茫失落,换个角度去看问题。在教别人学习的过程中,儿子不仅能巩固自己的知识,或许还能找到灵感去解决问题。

父子俩约定后,严弘森担起了“小老师”的角色。他全心投入教学中,不仅认真地向父亲传授火箭的相关知识,还定期对父亲进行考试,以检验学习成果。沉浸在对父亲的“教学”中,他心里那份自我怀疑逐渐消除,开始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新的思路。然而,火箭的专业知识深奥难懂,让严爸爸力不从心。但为了帮助儿子恢复自信,严爸爸坚持了下来。

半个月后,严爸爸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儿子,爸爸每天都在努力学习你教的东西。老实说,我并没有完全掌握。这并不是你教得不好,而是火箭的知识实在是太难了。连爸爸这样的成年人都觉得吃力,你能走到现在这一步,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爸爸真心为你感到骄傲。”在严爸爸的鼓励下,严弘森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动力,再次全身心地投入火箭的研究中。而严爸爸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变成了儿子的得力助手。一些像燃料配比等有危险的工作,开始由严爸爸接手。

尽管严弘森的心情变美丽了,但是难关依然存在,程序改进进度缓慢,严爸爸决定“摇人”。他详细记录下儿子目前遇到的问题,并在社交平台上向航天领域的专业人士求助。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位参与中国长征火箭设计的工程师。在专家的帮助下,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整,难关终于被攻克了。

火箭腾空而起,严爸爸望着儿子满脸的笑容,心中很是欣慰。这个成果不仅是儿子长期以来的努力,也是父子俩共同成长的见证。

现在,严弘森正在研制他的第三枚火箭:一枚可回收的固体燃料火箭。而严爸爸依旧在记录着儿子制造火箭的日常,陪他一起学习。他认为,支持孩子的兴趣和梦想,并不意味着家长必须在该领域具备很多专业知识。家长可以成为孩子的学生,与孩子一起探索未知,共同成长。这种沉浸式的陪伴和参与,对孩子而言是最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