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战中成长,早产宝贝冲冲冲
2024-12-04张小茱
一封爸爸的手写信和一段妈妈亲自剪辑的视频,记录了生命的成长,也礼赞了生命的顽强。
一眨眼,立宝园已经开办4年多了。我常常收到家长们给立宝园送上的温馨祝福和诚挚谢意,让我热泪盈眶。不仅感动于孩子的成长和家长的可亲,更感动于生命的勇敢和顽强。
前所未有的挑战
宝宝出生后,爸爸妈妈放弃了孕期里用了好几个月的可爱乳名,重新给他起了安安这个充满祝福的名字。安安是一个早产儿,在妈妈孕30周时剖宫产出生,体重极低,并伴有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窒息。由于早产,安安出生时许多生理功能都未发育完成,在医院里待了40多天才回家。
安安8个月时,爸爸妈妈带着他的病历来到了立宝园。之前,我已从保育老师那里初步了解了安安的情况,但因为情况特殊,还是决定亲自给他做入园评估。拿着密密麻麻打满字的出院小结,看着8个月大还不会翻身的安安,我只有一个念头:这个孩子太不容易了。人生的苦难,他在生命的开端就被迫承受了大半。
“可以入园!”看着安安爸妈期待的目光,我不能回避自己肩负的责任。我和家长以及保育老师们解释:“安安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他只是迫不及待想跟大家见面,来得早了一点儿而已。我们要放下一切思想包袱,相信他,相信生命的顽强。”
婴幼儿养育的知识储备告诉我,婴幼儿的大脑可塑性非常强。虽然有的宝宝由于种种原因,在感觉、运动、认知、语言、行为等方面存在发育障碍,或在肌肉、骨骼等方面存在发育问题,但是通过适当训练和有效的感知觉刺激,可以有效促进大脑神经网络的重组和功能再分配,最终帮助孩子克服这些成长的挑战。8个月大的孩子,大脑神经活跃度非常高,神经纤维也会在这个阶段获得迅速发育。所以,我们只要抓住神经纤维髓鞘化完成前(4岁前)的黄金时期,一切转变皆有可能。
安安的自主运动很少,这既有早产的原因,也有缺乏后天锻炼的因素。所以,不能让他一直躺着不动,而是需要在每天上午、下午,以被动操的形式开展运动训练。同时,我们也要耐心地指导安安爸妈,让他们在家里帮安安做抚触按摩,玩儿被动运动的小游戏。
安安的感知觉发育有些滞后,需要系统性地强化刺激。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我们根据安安的成长,不断地调整每天的游戏安排;色彩、形状、声音、气味、触觉还有对话交流,我们根据安安的每日在园流程,让他的大脑得到全方位的有效刺激;主食、辅食、营养、搭配,我们根据安安的月龄,和家长一起统筹规划成长的营养保障。
更为重要的,所有的人给安安的爱,是不贴标签的爱。出生时的那道坎,安安已经顽强地迈过了,现在的他,是一个需要多努力一些的正常孩子,而不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不贴标签的爱,是我们“保育无他,唯爱与榜样”保育理念的核心。我们没有理由给一个充满无限潜能的孩子贴上任何标签,只需用心陪伴孩子走好每一步路。
安安渐渐长大了,能爬了,能手扶墙壁站起来了,能摇摇晃晃地走路了,能和小伙伴嬉戏打闹了,也能和每一个爱他的人沟通交流了。
令人动容的爸妈
安安爸妈送过来的心意是一封手写的感谢信和一段自己剪辑的视频。信写得很动情,视频更是剪辑得非常用心。短短几分钟,能看到一个8个月静静躺着的宝宝,一点一点地动起来、站起来,跑起来、跳起来,变成一个身高95厘米、体重13千克的棒小伙儿;这个可爱的宝宝从一开始只会叫“妈妈”“姐姐”,到现在的伶牙俐齿、叽叽喳喳……
安安爸爸真诚地说:“虽然安安还有一年的时间才离开托育园上幼儿园,但当我看到一一小朋友离园时,他的爸爸写的那篇《1012天的爱的回响》,心中突然有很多不舍和感慨,便提前一气呵成写了这封信。”安安妈妈激动地补充道:“还有一个原因,前几天我的一位闺蜜生宝宝,接生的刚好是当年给我做手术的产科主任。主任对我和安安的印象深刻,非常关心我们。我就专程带安安去了趟医院。看到现在的安安,主任很震惊地表示:真是奇迹啊!一点儿后遗症都没有。当时,我的内心涌出一阵暖流,感谢主任的精心救治,也感谢立宝园的老师们对安安的照顾和引导。我把视频发在社交平台上,是想让更多跟我们一样的家庭,看到科学育儿的力量,看到生命的顽强。”
“其实有很多事情,安安妈妈是不知道的,那时候是我一个人扛过来的。”安安爸爸接过话说,“生宝宝后,安安妈大出血,所以很多情况我都不能告诉她。那时,医生曾悄悄安慰我:你们还年轻,还可以再要一个。安安在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待了那么久,直到转入普通病房,医生才给他开了出生证明。这些事,我不敢告诉任何人,和两边的老人更是不敢提。”我看着安安的爸爸,很难想象一个“90后”的男孩成为父亲后,肩膀可以变得如此宽厚和沉稳。
“但是我们真的很幸运,遇到了好医生、好老师,还有很多好朋友。所以我们特别想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出来,就像刚刚安安妈妈说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和我们有一样经历的家庭,不要轻易放弃,用科学的养育照护孩子,去创造生命的奇迹。”
“其实,我也要谢谢安安!”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聊天中,我轻松接过话题,并伸出左手,“你们能看出来有什么不一样吗?”安安妈妈仔细看了看,疑惑地说:“看不出来啊!”我轻轻挽起衣袖,露出左臂,3条长长的疤痕露出来。在大家惊愕的神情中,我半弯起左右手的大拇指,放到一起对照,他们终于发现了左手萎缩后的大鱼际里有深深的凹陷。
“园长,你这是怎么了?我们一直都不知道呢?”安安妈妈急切地问。我告诉他们,很多年前,我遭遇过一场车祸,手臂粉碎性骨折,正中神经断裂,并失去了神经缝合的手术机会。左手掌面以及3根半手指出现了没有知觉的感觉障碍、拇指不能外展不能对掌的运动障碍,大鱼际肌群也随之萎缩,整个胳膊24小时不停地麻。那个时候,我端一杯水都很困难,更别说扣纽扣这样精细的动作了。
“是安安的成长让我更加确信了生命的顽强。”虽然我不是一个孩童了,但我相信身体是很顽强的。从那时起,我开始努力忘记左手是一只受伤的手,忽略疼痛、麻木的干扰。坚持去接纳它、使用它。慢慢地,奇迹出现了,不仅萎缩掉的大鱼际恢复了一些,尺神经、桡神经等周围神经也代替了正中神经的部分功能。而且,前段时间我积极去做了一个小手术,从腿上移植了一根神经到手臂上,手对冷热也有了感觉。“医学很伟大,但更伟大的是生命的顽强,你们说对不对?很多时候,家长总感觉是我们这群托育老师在照顾孩子,其实,孩子们也在照顾我们、鼓励我们呢。”
正当我们沉浸于对生命的礼赞时,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跑了进来,奶声奶气地问:“园长妈妈,请问刚哥在你们这儿吗?”跑来的正是安安。从事托育工作20年,我总是不停地这样被感动着。在敬佩生命顽强的同时,也让我更加清楚自己人生的意义—陪护好每一个顽强的生命,用生命守护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