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十”
2024-12-04苏娇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数的认识和运算的基础。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过程。
一、呈现多样化材料,初步构建概念
1.构建计数单位“一”
出示图1,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在图上找到10吗?”在学生回答10根手指、10根小棒、10个1元硬币后,追问:“如何让纽扣也变成10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添加1颗纽扣。
全班同学一起指着小棒,逐一数数:“1、2、3……9、10”。得到:1根1根地数小棒,数出10根小棒,即为10个一。进一步提问:“10根手指、10个1元硬币、10颗纽扣,都可以这样数吗?”得到:无论是手指、硬币还是纽扣,10就是10个一。
2.构建计数单位“十”
教师将10根小棒捆绑成1捆,并提出问题:“现在的小棒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现在是1捆,刚才是1根1根的。”教师追问:“这1捆小棒还能用10表示吗?”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小棒的根数没有变化,捆成了1捆就是1个十,即1个十是10。”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办法将这些硬币和纽扣也变成1个十吗?”然后通过课件动态演示过程(如图2)。
3.建立“一”和“十”的关系
教师提问:“10个一和1个十,哪个更多?”学生回答:“都是10,数量相等。”师生共同小结:“通过数数,得到10个一就是1个十,‘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然后让学生指着图2中的小棒、硬币和纽扣,分别说出10个一就是1个十。
二、通过多维度操作,深入理解概念
1.捆一捆
教师组织学生捆绑小棒。先将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再将这1捆小棒拆分成10根小棒,再次将它们捆成1捆。教师提问:“同桌两人一共有几个十?”
2.拨一拨
教师用计数器演示在个位上1颗1颗拨珠,并说明在个位上拨10个一就相当于在十位上拨1个十。接着提问:“在十位上拨2颗珠表示多少?拨3颗珠呢?”
教师继续在计数器上演示将十位上的3颗珠去掉1颗珠,提问:“现在是多少?相当于几捆小棒?再去掉1颗珠呢?”
上述教学过程,通过使用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构建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直观表象及其相互关系。利用计数器和小棒,通过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多维度操作,让学生深刻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的内在关系,感悟“满十进一”和“退一当十”的计数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