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永桢教授分期论治痛风经验

2024-12-03兰小雨陆燕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11期

【摘 要】 马永桢教授认为,痛风发病乃内外相和,并且湿邪贯穿始终,强调先天脾失健运、肾气不化为病之本,痰饮湿浊留滞、湿热瘀阻不通为标。根据痛风的发展及临床表现将其分为4期进行辨治。高尿酸血症期常见脾虚湿蕴证,治宜理气健脾、助运化湿,予四君子汤合四妙散加减;急性发作期常见湿热内蕴、痰浊痹阻证,治以清热利湿、泄浊通络,予自拟热痹消方化裁;慢性关节炎期常见脾虚湿盛、痰瘀互结证,治宜扶脾顾正、化痰逐瘀,予二陈汤合桃红饮加减;慢性痛风石病变期常见湿热下注、尿石阻结、肾元虚损证,治宜通淋除湿、固本培元,予小蓟饮子合石韦散加四君子汤加减。

【关键词】 痛风;分期论治;名医经验;马永桢

马永桢为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江苏省第一批名老中医,曾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她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近60年,擅长治疗痛风,对其病因病机、疾病发展过程和治法用药均有独到的见解,积累了许多经验和体会,创制院内制剂热痹消颗粒,疗效确切。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异常导致的尿酸增高,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及肾脏等部位引起病损及炎症反应的一组疾病。目前我国痛风患病率为1%~3%,呈逐年上升且发病年轻化的趋势[1-2]。除关节受损外,痛风还可引起肾脏病变或其他代谢异常综合征,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西医治疗方面,急性期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等控制炎症,缓解期予降尿酸药物以防急性发作[3],并推荐长期或终身降尿酸治疗,使尿酸长期维持达标状态,预防急性发作及并发症的出现[4]。但因疗效欠佳、消化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各种因素,患者常不能坚持服药,以致关节肿痛反复发作。

痛风属中医学“痹证”“痹病”范畴。中医药治疗疗效佳,不良反应少,有独特优势,可以有效降尿酸,预防急性发作,缓解急性期各种症状,助痛风石溶解排出体外,防治并发症[4]。现将马永桢教授诊治痛风的经验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历代中医典籍中有许多关于“痛风”的记载。《金匮要略》中历节病疼痛如掣、脚肿如脱、屈伸不利的症状与痛风急性发作极为相似,认为历节病相关症状皆由素体体虚加之劳累后汗出感受风邪,风血相搏,内外相合而发病[5]。元代医家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首次提出“痛风”之名,又称“痛风”为“白虎历节风”[6]。

马永桢教授认为,痛风为先后天因素共同致病,强调湿邪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①先天禀赋不足:患者先天脾肾不足,脾气虚弱水液运化不及;肾主水,下焦气化不利,津失所输,湿热浊瘀之邪无路可出;又外感风、寒、湿邪,致湿热浊瘀流注经络关节而发病。正如《严氏济生方》言:“夫白虎历节病者,世有体虚之人,将理失宜,受风寒湿毒之气,使筋脉凝滞,血气不流,蕴于骨节之间,……名曰白虎之病也。”强调先天禀赋不足,是痛风发作之内因。现代研究表明,痛风患者罕见的基因突变具有家族聚集倾向,有家族史者更可能发病,且病情相对严重,这提示遗传因素可能也是痛风发病的重要因素[7-8]。②饮食不节:饮食不加节制,过食膏粱厚味,加重脾胃负担,致使脾胃受损,湿浊内生,日久流注于关节出现痛风。《万病回春》载:“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炙煿、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9]强调饮食不节是痛风发病的重要因素。现代研究显示,酒精、浓茶、高嘌呤食物摄入量过多者,更容易罹患高尿酸血症,并发展为痛风[10]。③情志因素:肝喜条达恶抑郁,情志失调,肝气不畅,影响脾胃气机升降;或木郁及土,脾运失司,水饮失于布散,湿浊内生,湿邪日久化热,煎灼津液,炼而成痰,痰湿、痰热胶着难解,阻滞气血,日久成瘀,阻滞经络关节,发为痛风。

马永桢教授认为,先天脾肾不足、饮食不节及情志失调,均可导致脾虚湿蕴,水饮失于布散,湿邪无以排出,初期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随着疾病进展,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湿热内蕴、痰浊痹阻于四肢络脉关节,则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若患者后天之本受损,痰湿日久化热生瘀,痰瘀互结,关节肿痛反复发作,进入慢性关节炎期;病程日久,失治误治,脾肾亏虚,湿热未清,下注膀胱,煎灼津液,炼液成石,则进入慢性痛风石变期。可见湿邪贯穿于疾病始终,为本病的重要因素。

2 分期论治

2.1 高尿酸血症期治宜理气健脾、助运化湿 高尿酸血症期病势总体较缓,患者常无关节痹痛等不适,多见形体肥胖,平素多嗜肥甘厚腻之品,加之情志失调,此期患者以脾虚湿蕴居多,病性虚实夹杂,以本虚为主。治疗重视未病先防,用药宜缓平,以理气健脾、助运化湿主,方选四君子汤合四妙散加减,如太子参、茯苓、白术、苍术、薏苡仁、牛膝之品。太子参补肺脾元气,配合苍术、白术健脾燥湿,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清热,以使中焦运化复常;并佐以柴胡、合欢皮、郁金、佛手、绿萼梅等疏肝理气之品,气顺则血畅,气调则津行,气血津液冲和,湿邪自除;若出现湿郁化热,则表现为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黏腻,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加荷叶、车前草、丝瓜络、冬瓜皮等平和轻灵之品以清热利湿,使湿热秽浊之邪从小便而去[11-13]。此期重在调节体质,用药平和,注意顾护正气,旨在从根本上预防痛风发作。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四妙散主要成分可能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调节线粒体相关蛋白的表达,线粒体融合和分裂,以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改善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代谢情况,抑制肾脏损伤[14-16]。

2.2 急性发作期治宜清热利湿、泄浊通络 随着疾病进展,脾胃运化功能日渐受损,加之情志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湿热痰浊之邪痹阻四肢络脉关节,不通则痛,发为痛风。疾病进入急性发作期,症见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以单侧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疼痛剧烈,如虎之啮,夜间为甚,多兼有口苦、脘腹痞满、大便黏滞、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当急则治其标,以清热利湿、泄浊通络为主,自拟热痹消方治疗,药用粉萆薢、黄柏、土茯苓、秦皮、泽泻、制大黄、虎杖、怀牛膝、桂枝等。此方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已广泛使用

30余年。其来源于《医学心悟》萆薢分清饮。萆薢为君,清热化湿,泄浊通络;黄柏为臣,善清下焦之湿热;佐土茯苓、秦皮泄浊除湿解毒,通利关节止痛;泽泻、制大黄使湿热秽浊之邪从二便出。湿邪趋下,本病常累及下肢关节,加用虎杖祛风湿,通经络,长于祛下肢关节肿痛;怀牛膝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又可引药下行;桂枝甘温,可通行十二经脉,又可作反佐之用。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泄浊通络之功。本研究团队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该方可以减轻角叉菜胶、二甲苯和尿酸钠所致痛风大鼠炎性关节的肿胀度,减少炎性足跖前列腺素E2含量,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临床研究表明,热痹消颗粒具有抗炎镇痛、缓解中医证候的作用,起效快,疗效确切,安全性高[17-19]。

2.3 慢性关节炎期治宜扶脾顾正、化痰逐瘀 急性期后,病程进入慢性关节炎期,此期患者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频率增加、发作时间延长、发作程度加重、间歇期缩短。其主要病机为脾虚湿盛、痰瘀互结。症见反复关节肿痛,缠绵难愈,关节局部发红或紫暗,乏力纳差,舌质淡,苔薄腻或黄腻,脉濡数。马永桢教授遵循王清任“痹证有瘀血”的观点,善用活血药治之;且认为湿热之邪胶结难解,故治当扶脾顾正、化痰逐瘀,方选二陈汤合桃红饮加减。茯苓、制半夏、陈皮、甘草健脾祛湿化痰,在祛四肢关节络脉之痰的同时,可杜绝生痰之源以治其

本;“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马永桢教授认为,络脉不通则水液不行,故加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通络止痛;配伍白术、生薏苡仁、熟薏苡仁、焦神曲等健运脾胃,清热利湿;若关节肿痛明显、屈伸不利者,加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等藤类药加强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功;湿盛者,加药对泽兰-泽泻、积雪草-六月雪淡渗利湿兼具化瘀,助湿热痰瘀之邪从小便而解;血热瘀滞明显者,加药对牡丹皮-紫丹参祛瘀热止痛;热毒炽盛者,加焦栀子、酒黄芩清热凉血解毒。全方以轻灵之品淡渗脾肾之湿浊,注意顾护胃气,秉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思想,诸药相合,共奏扶脾顾正、化痰逐瘀之功,以防关节广泛破坏或出现痛风石及合并手和足等多关节畸形。

2.4 慢性痛风石病变期治宜通淋除湿、固本培元 若失治误治,病情迁延不愈,则进入慢性痛风石病变期。《古今名医汇粹》云:“醇酒、浓味者,酿成湿热也……久则煎熬水液,稠浊如膏,如沙如石也。”湿热痰瘀并进,流注于关节,出现四肢关节肿大、畸形,行走欠利,湿热痰瘀之邪凝结成石,停留于耳廓、足趾关节等则形成痛风石;可伴乏力,腰膝酸软,或口干苦,腹胀,便溏,舌淡,苔薄黄腻,脉细数。治宜通淋除湿、固本培元,方选小蓟饮子合石韦散加四君子汤。方中小蓟入血分,既可清热凉血止血,又可利尿通淋,夏枯草、藕节、蒲黄清热散结化石,化瘀通淋;冬葵子、滑石因势利导,分消走泄,导湿热浊邪从二便出;海金沙、金钱草化石溶石;当归活血利水,养血通络;配伍鸡血藤、蚕砂、虎杖、川牛膝、瞿麦理气行血,祛瘀通络止痛;牛膝合四君子健脾补益肝肾,正如叶天士所言“虚人久痹宜养肝肾气血”;若患者痰瘀互结关节畸形、疼痛剧烈者,酌情加用全蝎、僵蚕、广地龙等虫类药搜风剔络。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33岁,2019年11月7日初诊。以关节肿痛反复间作11年,加重2 d为主诉。患者近11年反复出现关节肿痛,以双侧第一跖趾关节、右踝关节为甚,每年发作数次,未予正规治疗。2019年11月当地医院查血尿酸526 μmol·L-1。2019年11月7日至我院就诊,查血尿酸415 μmol·L-1。

既往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刻下:右踝关节肿痛2 d,皮肤暗红,可见色素沉着,肤温升高,夜间疼痛明显,头晕时作,大便黏滞,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腻,脉细滑。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断:痹证(湿热痹阻证)。治宜清热利湿,健脾通络。处方:萆薢10 g、酒黄柏6 g、苍术10 g、白术10 g、茯苓15 g、生薏苡仁12 g、熟薏苡仁12 g、川牛膝10 g、六月雪15 g、土茯苓15 g、虎杖10 g、海风藤15 g、防己8 g、焦栀子6 g、全蝎6 g、淡竹叶12 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2019年12月2日二诊,患者右踝关节肿痛明显缓解,舌苔薄,舌边尖红,脉细,诉当地医院查血脂高,未见报告。原方去海风藤、防己,加生山楂12 g、紫丹参10 g、炒赤芍10 g。随访1年尿酸控制良好,痛风未发作。

按语:本例患者中青年男性,平素嗜食肥甘厚腻,脾失健运,酿生湿热,加之情志不舒,气机失调,气滞则血瘀,湿热瘀血痹阻于关节,不通则痛,发为痛风。治宜清热利湿,健脾通络。方中萆薢为君化湿泄浊,通利关节;黄柏、栀子共为臣药清下焦湿热;佐土茯苓、海风藤、防己除湿利关节;配伍生薏苡仁、熟薏苡仁、茯苓、白术、淡竹叶健脾助运,祛湿化浊;虎杖通利下肢关节;怀牛膝化瘀消肿定痛,又可引诸药直达病所;痛风多年,邪乘经络,深入骨骱,加虫类之品,如全蝎搜经通络。二诊患者关节疼痛明显好转,故去海风藤、防己,加用生山楂、紫丹参、炒赤芍活血化瘀,降脂化浊。全方标本兼治,以获佳效。

4 小 结

马永桢教授认为,痛风为本虚标实之证,脾失健运、肾气不化为病之本。痰饮湿浊留滞、湿热瘀阻不通为标。治疗上主张分期论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慢性关节炎期应标本兼治,以清热利湿、泄浊通络、化痰祛瘀兼疏肝理气治其标,以健脾助运、固本培元兼清化湿浊治其本。马永桢教授认为,脾肾为主要病变脏腑。她临证遣方用药时,善用平和轻灵的药物,时时注意顾护脾胃,不喜过于寒凉猛烈之品;并嘱咐患者注意避风寒,起居调护,日常饮食节制,调畅情志;建议患者痛风未发之时适当运动,治疗本病常取得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1):1-13.

[2] YU KH,LUO SF.Younger age of onset of gout in Taiwan[J].Rheumatology(Oxford),2003,42(1):166-170.

[3] 贺雅萌,王镁.国内外最新痛风诊疗指南的解读和比较[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2,11(8):53-57,62.

[4] 刘维.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医杂志,2023,64(1):98-106.

[5] 张机.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8.

[6] 朱丹溪.格致余论[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648.

[7] 张剑勇,肖敏,张薇,等.痛风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10):74-76,80.

[8] 时文睿,渠鸿竹,方向东.痛风的多组学研究进展[J].遗传,2023,45(8):643-657.

[9] 龚廷贤.万病回春[M].刻本.上海:扫叶山房,1845:120.

[10] 段宇晨,黄慈波,曹素艳,等.早发痛风111例临床特点与饮食饮品认知度及用药依从性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0,24(5):328-333.

[11] 王福刚,曹娟,刘斌,等.荷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9):2339-2340.

[12] 王莉,姚华.尿酸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11-3112.

[13] 彭璇,李玉山.车前草总黄酮对大鼠膀胱和尿道平滑肌收缩反应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5,56(21):1875-1879.

[14] 苏日娜,刘天怡,马璐瑶,等.小檗碱通过mtROS-NLRP3通路抑制H2O2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38(9):1064-1068.

[15] 谢海纳,潘志强.黄柏酮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抑制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合成的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2):251-257.

[16] 杨光,惠越,陈奎,等.苍术内酯II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医学报,2021,36(3):601-607.

[17] 李娟.热痹消颗粒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18] WANG S,ZHANG Y.Efficacy of Rebixiao Chinese herbal tablets and Chinese formula granules in acute gout arthritis patients:a randomized,multicenter,double-blind,controlled trial[J].J Tradit Chin Med,2020,40(4):664-673.

[19] 朱萱萱,纪伟,彭青,等.热痹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拆方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3(3):433-434.

收稿日期:2024-05-10;修回日期: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