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宝藏的述说——清代点翠嵌玉凤冠
2024-12-03
新长征 2024年11期
有凤来仪,自古以来便是吉瑞之兆。清代点翠嵌玉凤冠,分顶、中、底,共三层。顶部通常会有龙形装饰,这顶凤冠的顶层正是二龙戏珠纹样,五爪升龙左右相称,张口欲衔宝珠,造型精致流畅。龙鳞在匠人的雕琢下呈现出立体感。中层采用双凤朝阳纹样,两只凤鸟迎着太阳,振羽飞翔在祥云之中,红宝石象征太阳,嵌于银鎏金蝙蝠基座。“蝠”在满族文化中代表吉祥,双凤朝阳,福意绵长。凤冠的底层另有七只展翅欲飞的凤鸟,口衔金丝流苏链,垂入额端,链中坠有镂空“双盘蛇”或“双玉兔”,各下垂三条链,寓为富贵长寿之意。
凤冠上所嵌的珍珠,是来自吉林松花江里的东珠,也是清代打牲乌拉提供的珍贵贡品。从水蚌中剥出晶莹剔透的东珠,经匠人巧手妙心,化为龙须龙眼、凤尾翎眼。
凤冠的主体颜色呈翠蓝色,因其采用点翠的制作技艺。点翠从汉代便已出现,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与羽饰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翠羽色泽亮丽,永不褪色。如今,点翠工艺早已找到翠羽的替代品,不再狩猎翠鸟。保护生态,才能福泽绵长。
《礼记·冠义》中说“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五千年中华文明,服饰是文化的明珠。凤冠或许在时间面前褪色,而美丽却在百年后共鸣。匠人的高超技艺,凝落成吉祥幸福的祈盼。凤凰飞过,带来远古的祝福,古今同声,福泽吉地。
(文字解说:吉林广播电视台《吉林宝藏》栏目制片人王海旭)
责任编辑/高嘉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