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2024-12-03赵连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着眼于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系统地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决定》强调,要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在认真学习《决定》、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就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深入调研,摸清文旅融合的家底
近年来,四平市委、市政府对文旅融合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群众的旅游时间、旅游频次、旅游消费明显增加。2023年四平市接待游客1174.47万人次,旅游收入227.59亿元,人均消费1937元。总体看,有以下三个优势。一是特色街区拉动了旅游消费。仁兴里、梨树南河、伊通烧烤街、双辽太平鼓步行街等网红打卡地,均融入了特色的文化元素,休闲、消费、娱乐的带动能力逐年提升。二是文化元素的植入带动了假日游的火爆。每逢周末、节假日,四平战役纪念馆、塔子山、叶赫影视城等旅游景点的红色文化、满族文化都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文化底蕴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三是媒体宣传助力激活了人们的旅游消费冲动。近年来,每逢重要时间节点,四平市都调动媒体矩阵,组织权威媒体、自媒体等,开展线上线下集中宣传推介。比如仁兴里开街的宣传,通过全媒体推广、全过程跟进、全视角宣传、全时段监测,开街当天,就实现了火爆出圈,大大超出了开街预期。
二、理清思路,抓住文旅融合的关键
近年来,全国都在大抓旅游,抓全域旅游,但由于缺乏有竞争力的旅游项目支撑,很多热点旅游项目都难以持续,只是昙花一现。解决好这一问题,要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大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好旅游的两大基本功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经济功能。旅游业是关联度很高的产业,可以带动吃、住、行、游、购、娱,推动和扩大就业,是绿色低碳的“无烟工业”。二是文化功能。旅游从本质上讲是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解决“去哪玩儿”的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文化底蕴、文明程度,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实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必须依托四平市的人文、生态资源,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挖掘、利用好核心资源。要利用好四平市人文资源、生态资源这两大旅游的核心资源,倾力打造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旅游目的地。比如挖掘利用四战四平战斗遗址、昊华等工业企业遗址、中东和四洮铁路遗址群、叶赫古城、山门中生代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打造以文化遗址为主要内容的大遗址公园旅游项目,这是四平市发展旅游业的核心资源和基础优势。二是整合市域、县域间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非遗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等,积极推进伊通县悦如火山温泉博览园建设,破解二龙湖、转山湖旅游开发瓶颈,提供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暖的旅游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完善机制,破解文旅融合的瓶颈
《决定》专门强调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建设。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上,中央宣传部部长李书磊也强调,要健全体制机制建设,构建责权利相统一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统筹指导,文化和旅游部门是抓旅游工作的主责部门,要主动谋划施工图、落实施工表、当好施工队。重点要建立四个机制。
一要建立部门间的协作机制。旅游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文化和旅游部门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必须各部门各单位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要树立一切皆可旅游的大旅游观,统筹好文化和旅游资源,在城市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方面融入红色文化、满族文化、纳兰性德诗词文化、二人转文化等,比如一江山岛公园、梨树小天池、双辽三乐小镇等旅游点位,有了文化的融入,更具有吸引力和活力。
二要建立旅游单位间合作机制。由文化和旅游部门组织指导,旅游协会或旅行社牵头,把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行业组织起来,聚力成势,加强推广合作,开展名品、名店、名景、名讲解员等评选活动,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在节假日等特殊时间节点组织策划“你好!英雄城”、“遇见四平”等系列文旅活动,着力解决散、弱、小的问题,实现多赢共赢。
三要建立媒体间的联动机制。媒体宣传是拉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突出线上宣传,开展有温度、有深度、有辨识度的宣传推广活动,常态化开展三个方面的宣传:一是四平市同五个县(市)区间联动的宣传;二是与周边市旅游联动宣传;三是调动自媒体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共同讲好四平的文化和旅游故事。
四要建立旅游景点的协同机制。统筹党史研究室、文广旅局、市委党校以及各县(市)区委宣传部等,对全市景区景点背后的故事进行整理。对塔子山、三道林子、四平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点的解说词、点位简介等进行统一规范,并增加红色文化故事比重,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吸引力。比如,在四平战役纪念馆除了讲好四战四平的故事外,还可以在广场上讲好气象局小楼的故事,包括气象局小楼的建筑风格、建筑年代、建设主体、历史变迁等;还可以讲好英雄广场从西郊公园、到儿童公园再到英雄广场的变迁故事等。
(作者:中共四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高嘉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