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好”标准奋力谱写乡村振兴“五新”篇章
2024-12-03李识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途径。近年来,松原市宁江区坚决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聚焦“把土地种植好、把产业发展好、把环境整治好、把村风建设好、把自身管理好”的“五好”标准,奋力谱写乡村振兴“五新”篇章。
一、把土地种植好,激发集体经济“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松原市宁江区锚定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主攻方向,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建设,依托大洼镇“产学研”基地,积极同吉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加大水肥一体化、秸秆全量还田、密植、飞防等方面土地种植技术的创新力度,实现了农业生产降本增效。大洼镇民乐村在吉林农业大学和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巧用农业生产“黑科技”,让“苦差事”变成“轻巧活儿”,通过实施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并配套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土地集约化、生产科技化、农田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大幅提升了粮食品质和产量。大洼镇马家村利用新技术种植玉米450公顷,预计垧产3万斤以上,带领结对共建村与5家规模大、信誉好、种类多、质量优的种子化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打开供需通道、实现合作共赢。
二、把产业发展好,探索共同富裕“新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松原市宁江区坚持“因地制宜、因户而异”的原则,充分考虑基层实际,进一步筑牢“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伯都乡杨家村利用棚膜经济,解锁致富“密码”,以“南果北种”的新思路打造百亩蟠桃科技示范园,在蟠桃成熟时节,与新安村、仲仕村联动,举办伯都乡“蟠桃节”,4万余名游客畅享“食、玩、游、展”,打响了伯都乡乡村旅游品牌。大洼镇伊尔丹村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黏玉米生产线,年累计加工黏玉米850万穗,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肉牛758头,集体增收约70万元。新家村满族特色村寨、奔布来村田园综合体引八方游客接踵而至,善友香瓜飘香十里、富硒大米远销各地……宁江区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千帆竞发的局面。
三、把环境整治好,展示和美乡村“新颜值”
从建设“美丽乡村”到建设“和美乡村”的蜕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村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松原市宁江区聚焦乡村“颜值”与“内涵”的双重提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带领群众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栽种花木345万株,播撒花籽510公斤,打造景观点位38个、景观路线79条,创建绿化特色村5个,持续扮靓乡村颜值。伯都乡永清村,由村“两委”成员、党员作表率,组织2支志愿者服务队义务开展村屯环境整治,村民群众彻底告别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屋外脏乱差”的生活状态,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蜕变。新城乡农林村充分发挥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加强休闲广场、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保留农村风貌的同时引进“森林氧吧”、“露营场地”等乡村文旅项目,充分展现农林村自然和谐的原始乡村风貌。
四、把村风建设好,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村屯环境是“面子”,村风建设是“里子”,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松原市宁江区将村风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手段,积极引导乡村党组织将党的建设与移风易俗有机融合,通过乡村治理“小举措”推进乡风建设“大文明”。新城乡和平村举办“干净人家”、“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比活动,通过精神鼓励、物质激励,不断强化示范带头作用,形成连锁效应,实现“从一个人到一户人、从一户人到一屯人、从一屯人到一村人”的文明意识转变。各乡镇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通过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的“一约四会”制度,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五、把自身管理好,呈现干部队伍“新面貌”
村干部队伍是乡村振兴工作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实践者,是推动党的“三农”政策落地生根的中坚力量。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松原市宁江区通过力量储备、帮扶提升、优进绌退的方式,建立一支对党忠诚、履职尽责、真抓实干的村干部队伍。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计划,以人选确定、跟踪培养、动态管理三步走,储备培养村后备干部人才574名。通过帮扶提升,帮助10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打开局面。伯都乡新安村由于村“两委”发展村集体经济思路不宽,导致在乡村振兴中迟迟打不开局面,在2023年被列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区商务局作为包保部门,多次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外出学习、参加培训,逐步提升带富创业能力,进一步打开发展新思路,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新安村古榆广场、古城瞭望塔等网红打卡地,村集体收入已达到39万元。持续净化村干部队伍,会同纪委、公安、法检等15个部门对现任村“两委”干部做好全方位“纪律体检”,累计清理不合格村干部5名,调整不胜任、不称职村党组织书记12名。通过三项举措,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在今年汛期,全区各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固沙堤、排内涝,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实际行动诠释村干部队伍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
以“五好”标准,谱写“五新”篇章,是松原市宁江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向乡村振兴的实践新路。下一步,宁江区将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切实推动“五好”全面发展,为推进宁江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
(作者:中共松原市宁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王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