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

2024-12-03郑凯旋

新长征 2024年11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六个坚持”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放在首位。《决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征程中,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将全面深化改革这场伟大革命进行到底。

一、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科学指导思想

新时代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为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些重大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根本性问题,贯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主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强自信、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以崭新面貌绘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下进行的伟大革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屹立时代潮头,制定一系列大政方针,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正确方向。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们党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握时代脉搏,着眼发展大局,制定出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深化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作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我们党不断明确改革的目标方向。党的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且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使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的把握更加准确,深化改革的目标方向更加明确。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发展战略上,我们党在先后制定了“三步走”、新“三步走”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的“两步走”战略安排: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重申了党的十九大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实践充分证明,要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刻也离不开党的政治领导。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保证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行。

三、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顶层设计,推进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们党不仅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而且高度关注党和国家制度建设,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既始终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四梁八柱坚强有力,又及时破除制约发展的障碍和桎梏,推进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从制度上确保党和国家始终充满改革动力、发展活力、创新能力,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有效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初期,党逐步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中国制度建设迈向新的历史时期。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他多次强调“制度是决定因素”“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中国制度建设就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和核心,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党的十四大提出:“在九十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把“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实践充分证明,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通过改革,我们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在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中让我们的制度日趋成熟。

(作者: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雷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