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书写生态美产业兴百姓乐的绿色篇章
2024-12-03李江波
白山市江源区坐落于长白山脚下、佟佳江畔,森林覆盖率77%,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为摆脱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依赖,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难题,2021年,江源区提出,要以创建“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示范基地”为引领,打造长白山区域绿色产业集聚地和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聚焦绿色转型,高质量抓好产业建设
江源区立足生态、资源、产业基础,坚持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导向,聚焦白山市委“三个千亿级”战略部署,积极谋划打造以“三区两镇”为代表的“东南西北中”产业格局。东部湾沟文旅小镇。抢抓沈白高铁建设机遇,以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为载体,在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同时,积极推进高铁站前广场和外联路等基础配套建设,同步导入文旅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2022年4月,江源区成功申报国家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南部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区。立足区域矿产资源优势,规划打造优势资源绿色转型、高效利用的转化平台,以及区域新材料产业的主要承载地。目前,总投资7亿元的白山市山水水泥项目已正式投产运营,是白山市乃至吉林东南部规模最大的熟料水泥生产企业。此外,以产业园区为依托,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总投资15.1亿元的新睿来纳米活性碳酸钙、总投资4亿元的年产100万吨再生黑土等重大项目正在积极推进。西部长白山菌菇小镇。发挥食用菌、黑木耳等资源禀赋,借助中国食药用菌领域唯一院士、“小木耳大产业”领路人李玉院士创新团队,以“农业+”为主导,围绕农学驱动、农科驱动和旅游驱动三大引擎功能,打造食用菌品种选育、精深加工区域高地。目前,小镇起步区配套设施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用于科研创新的食用菌双创孵化基地已基本建成。总投资1.85亿元的长白山食用菌研学基地、总投资2.64亿元的食用菌育繁推中心以及长白山菌种资源保护库等重点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北部长白山食药科技产业园区。深入挖掘长白山特色食材和长白山道地药材资源,聚焦医药、绿色食品及科技产业生产开发,推动构建绿色食药科技产业集群。目前,总投资1.82亿元的孵化基地已建成投用,滋丰堂药业、福桃人参酒业、翔意食品、东圣包装等企业顺利入驻。此外,总投资7.8亿元的金森赛德药业有限公司人参系列制药项目(Rg3)、总投资9.3亿元的万方东巽年产1.2万吨天然虾青素项目、总投资2.3亿元的江源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部煤化工产业园区。加快推动传统煤炭产业拉长链条、优化升级、提质增效,以煤炭精深加工为方向,重点打造焦化产能、热能、LNG、煤焦油深加工、粗笨精制等高附加值产业。2023年,园区达到C级化工园区认定标准,是目前全省唯一一个煤化工产业园区、白山市唯一一个化工园区。同年,总投资16亿元的吉林鼎运120万吨焦化等量替代项目建成投产,年产值达9.4亿元。2024年初,总投资3.5亿元的焦炉气综合利用年产1亿立方米LNG项目全部建成,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填补了吉林省东南部白山、通化两地无天然气气源的历史空白。“长白山·365里路”全域旅游环线。江源自然风光秀美,拥有世界仅存两处之一的寒武—奥陶地质界限层型剖面和被誉为“长白山百慕大”的国家森林公园干饭盆等自然景区,是《人世间》、《悬崖之上》、《父辈的荣耀》、《冰雪尖刀连》等热播影视剧的拍摄取景地。基于独特的自然条件,2022年起,江源区谋划将域内文旅体资源有效融合、串珠成链,打造“一个户外旅游综合体、四个特色小镇、十个旅游景区”的全域综合旅游体系。目前,总投资1.47亿元的小洋桥地质文化村、总投资10亿元的仙人谷风景区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2023年,小洋桥村获批全国第三批地质文化村称号。
二、坚持内外兼修,深层次打造城市品牌
在增强发展“硬实力”的同时,江源区始终把提升城市“软实力”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的另一重要突破口。2022年初,江源区明确,要围绕“友善、包容、服务、自信、安全”五大宗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微笑江源”。用心服务,助力营商环境优化。聚焦 “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两方面问题,从机制、政策、服务三个层面入手,推动区域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助力企业优质高效发展。2021年以来,正茂药业等4户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东圣塑料等7户企业成功认定2023年度“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吉科软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2022年,江源区营商环境、政务服务便利度均位列全市第一。截至2023年底,全区民营企业数量较2021年增长20.42%。用情为民,办实事惠民生暖民心。聚焦群众所求所盼,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共享,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完善。倾力办好民生实事。坚持系统谋划、品牌思维,围绕教育和医疗两个重点领域,在硬件设施上强化资金投入,在软件条件上持续优化创新,推动教育品牌创建、医疗资源扩容。持续推进街路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以及水、电、热等市政设施建设,合理改造市民公共活动场所,分区域打造城市“小微景观”,精细化做好城市管理,促进城市品质有效提升。塑造优质人文环境。推行“首违不罚”柔性执法,对外地客商和游玩旅客,在江源首次违反交通出行等领域制度规定且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特定行为,从轻或免予处罚。持续举办“冠笄之礼”、“耄耋之礼”、“微笑江源新春禧乐会”、“元宵万人歌会”等系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打造有情怀、有温度的城市人文环境。
(作者:中共白山市江源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姜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