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 攻坚克难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2024-12-03柴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为我们今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畜牧局党组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对标全年畜牧业经济发展目标,谋深抓实畜牧业发展各项工作,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贡献力量。
聚焦省委、省政府重点任务,全力推进千万头肉牛工程提质增效
吉林省是全国重要的肉牛养殖和屠宰加工基地,全产业链产值达2500亿元以上,占万亿级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产业四分之一左右。着眼“新增百万头肉牛饲养量和屠宰加工量倍增”重点任务,省畜牧局坚持从三产切入,做优做强市场营销环节,激活二产屠宰加工业扩量提质,带动一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切实把肉牛产业打造成富民强省的优势产业。
坚持以“育品牌”为抓手,提升龙头牵动能力。围绕“吉牛中国牛”核心主题,开展“青山游牧绿水滋养—品味吉牛中国牛—堪称牛上牛”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宣传,培育推出厚道皓月沃金黑牛、饮山泉沐山风延边黄牛、食百草清水煮桦牛、生态养自然香城开吉牛、吉小牧真的好好吃等系列品牌。上半年,全省屠宰肉牛22.1万头,同比增长123%;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5.72亿元,同比增长9.1%。
坚持以“强宣传”为抓手,提升产业知名度。在央视、机场、高铁、公交站点推出品牌广告80余个,在抖音、快手发布短视频200余个,在央广网、新华网、吉视传媒等开展专题报道,浏览量突破5000余万人次。与安徽、浙江、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6次就肉牛产业发展进行对接。省市县三级畜牧部门巡回宣讲免费冻精、秸秆茎穗兼收、菌酶协同及屠宰增量补助政策,推动16项政策资金直达企业、科研单位和场户,占省本级乡村振兴畜牧资金的89.9%,给企业、场户吃定心丸,提振发展信心。
坚持以“拓渠道”为抓手,提升销区市场份额。制发肉牛产业发展宣传片、招商手册和产品名录,组织15家企业参加上海西雅国际食品展览会、“皖美农品”专题推介、吉粤产销对接、广东国际预制菜博览会。深化京东、淘宝、拼多多、私域社群、本来生活网、依谷网、蟹状元等11家电商平台合作,会同南航公司开启“空运”通道,实现吉林“鲜食牛肉”从产区到销区“朝发夕至”。截至2024年6月末,全省外销牛肉1.47万吨,同比增长146%。
坚持以“破瓶颈”为抓手,提升融资保险活力。着眼破解项目企业融资需求,召开3次全省肉牛产业银企对接会,省畜牧局常态化跟踪对接落实,协调省农信社等9家金融机构联合发出《吉林省金融机构支持肉牛产业发展一致行动声明》,组织6家银行深入11个项目企业,逐一推动贷款需求。会同省委金融办、银行、担保机构和第三方平台探索推进肉牛屠宰企业收购活牛贷款和养殖圈舍抵押贷款试点。截至2024年6月末,全省政策性保险肉牛165万头,同比增长19.4%;肉牛活体抵押贷款76亿元,同比增长26.69%。
坚持以“促落实”为抓手,提升三产融合水平。顶层设计印发工作方案和施工图,明确任务量、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执行周调度、月总结、季汇报等各项制度。每月召开专题视频会,通报工作进展、解读政策举措,3次对落实肉牛屠宰增量任务较慢的市县和企业进行约谈。建立市县畜牧(农牧)部门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针对养殖增速滞缓的市县印发督办函51份,召开专题调度推进会13次。坚持以三产融合发展为抓手,培育百亿级企业1家,亿级以上企业2家。研发生产熟食、预制菜等4大品类730个产品。全省基础母牛存栏272万头,养殖场户34.6万个,千头以上牛场211个。
聚焦保供给、稳增长,奋力抓好畜牧业生产
吉林省是畜牧业大省,养殖业产值常年占农林牧渔业产值“半壁江山”,养殖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居全国第3位,人均牧业产值居全国第2位,肉类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1位。2024年上半年,省畜牧局积极应对进口畜产品冲击加剧、市场价格低位运行、养殖盈利空间收窄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紧盯13个生猪调出大县,抓好27个国家级和50个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建设,促进小散户融入产业链条,提升抗市场风险能力,稳定生猪产能。截至2024年6月末,全省猪牛羊禽饲养量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猪牛羊饲养量同比分别增长0.7%、12%和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个、14个和4.1个百分点,增速分别位居东北三省第1位、第1位和第2位。全省能繁母猪存栏106.6万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能繁母猪存栏92万头目标。
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加速推进现代畜牧产业集群集聚
省畜牧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工业化思维、项目化带动、园区化集群、品牌化经营、智能化监管”,实行养殖业扩量和加工业提质两手抓,突出肉牛、生猪和梅花鹿产业,统筹禽蛋、肉羊和乳品产业,延伸拓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全产业链,注重发挥头部企业的全产业链建设组织者、整合者作用,通过品牌市场营销激活屠宰加工企业增产扩量,带动养殖业稳步增长,逐步实现上下游融合互促的产业生态网链。截至2024年6月末,全省58家规上屠宰加工企业实现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6.3%;生猪、牛羊、禽蛋、乳品、梅花鹿等五大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728.87亿元,同比增长7.4%。
聚焦突出风险隐患,坚决守牢畜牧业安全底线
发展是基础,安全是底线。省畜牧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一是守牢生产安全底线。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责任,聚焦畜牧领域重大风险隐患,采取“干部+专家”“四步法、五清单”等工作方式,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扎实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举办应急救援演练,全省无安全生产事件发生。二是守牢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深化落实“检打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牛羊私屠滥宰,开展风险监测、监督抽检1475批次,整体合格率9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三是守牢生物安全底线。扎实开展春防集中免疫工作,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抗体合格率达到88.7%,高于国家标准8.7个百分点。遴选100家肉牛监测服务企业,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进场入户活动。梨树兴牛等3家企业通过国家无疫小区现场评估,累计达到15个,连续五年国家评审通过率100%。无疫区安全平稳运行78个月,66个月无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四是守牢生态安全底线。突出“十河一湖”流域周边、散养密集村屯的养殖场户,强化排查整治,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和暗访督导,严防畜禽粪污乱丢乱放等问题。全省新增村屯集中收储点1161个,总量达到6154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
聚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省畜牧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创新理念,抢抓机遇,推动畜牧业由单一养殖业向种养一体农牧双循环转变,由传统的分链经营向现代的全产业链并进转变,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是抓良种促发展。依托全省存栏272万头基础母牛、106.6万头能繁母猪、420万只能繁母羊和328万只种禽的种业基础,推广优质快繁技术,加快推进千头牛场、千只羊场、千只鹿场、万头猪场、百万只禽蛋场建设,释放优势增量。二是抓服务提质效。落实免费冻精发放全覆盖、秸秆饲料化利用及茎穗兼收、菌酶协同政策,支持养殖场户自由选择、免费使用,降低饲料投入成本。组建专家服务团队,普及推广健康养殖、繁殖改良、饲料营养、诊疗服务等新技术新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三是抓转型优结构。着眼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求,优化调整生产结构,不断扩大沃金黑牛、延边黄牛、吉林梅花鹿、吉神黑猪、乾华肉用美利奴羊等优8b41a44949e364fc0a3743b82e61f289538aacce420fd4611b684b506b72d2f5良畜禽品种养殖比重,改善肉牛群体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质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四是抓龙头强产业。依托皓月等10个肉牛头部企业、牧原等10个生猪头部企业、国权等5个肉羊头部企业、金翼等10个禽蛋头部企业、广泽等5个乳品头部企业、敖东等10个梅花鹿头部企业,加快研发细分赛道的“拳头”产品,不断提升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水平。强化品牌策划、包装、宣传和推广,加快发展团餐、电子商务、连锁店、旗舰店等营销新业态。健全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一对一”做好贷前服务,“一企一策”解决好融资需求。五是抓项目保增量。聚焦新增百万头肉牛饲养量和屠宰量倍增突破性任务,突出抓好211个千头以上肉牛产业化项目、18家有增量空间的屠宰企业和13个新建屠宰加工项目建设。发挥项目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保质保量完成增量目标任务,屠宰率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六是抓防疫保安全。持续巩固无疫区安全平稳运行78个月、66个月无非洲猪瘟疫情发生成果,压实各方责任,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人畜共患病联防联控、常见病诊疗服务、产地检疫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综合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强化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实现从养殖前端到产品终端“一牛一码”查询,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滕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