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自然资源改革活力动力更好服务保障吉林高质量发展
2024-12-0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开启了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15部分60方面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绘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是未来5年推进改革的任务书,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动员令。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站在“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把推进改革任务落实摆在自然资源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统筹谋划,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激发自然资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活力动力,更好地服务保障吉林高质量发展。
持续抓好深入学习,坚持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持续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吃透改革要求,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智慧力量凝聚到全会精神上来。一是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不移推动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二是准确把握推动改革的正确方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引领、指导、推动全省自然资源改革实践,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三是切实搞好统筹结合。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吉林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论述结合起来,进行再学习、再对标、再落实,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落地见效。
严守资源安全底线,坚决筑牢粮食和资源能源等安全基础。《决定》指出,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自然资源工作涉及粮食、资源能源等重大安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增强自然资源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一是坚决守好吉林“亿”亩良田。制定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建立黑土地动态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完善黑土耕地档案,实施耕地变化监测工程。强化黑土地保护利用协同执法监督机制。健全完善盐碱地综合利用管理和实施协调机制,稳步推进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实施西部地区集中连片垦造耕地工程。二是提高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化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突出铁、金、铜、镍等紧缺战略性矿产,加大勘查出让力度,推动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三是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健全完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用好国债项目资金和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加快综合防治、风险预警系统等项目实施,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四是强化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加快推进实景三维吉林建设,推进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共享及基础业务应用服务统筹管理。健全完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构建支撑重大战略任务落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决定》指出,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自然资源部门肩负着“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要职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为塑造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空间支撑。一是深化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强化国土空间优化发展保障机制,构建承载多种功能、优势互补、区域协同的主体功能综合布局,促进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健全差异化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二是完善“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完成各级规划编制,严格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并加强监管、督察和执法。健全城市规划体系,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强化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融合创新,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三是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综合运用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工具,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腾挪建设用地空间,挖掘乡村空间多元价值,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升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决定》指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资源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责部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提高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蓄势赋能吉林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制定优势地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差别化土地要素保障政策,优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保障项目合理用地需求,完善城乡用途管制政策,引导土地要素向主导产业和重大项目集聚,促进有效投资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完善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优化工商业土地利用,健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制度和土地用途转换规则。二是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强化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刚性约束,综合施策推动批而未供、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完善产业园区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亩均效益为导向的土地差异化供应机制。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三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管控。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完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长效管理制度。加快实施“山水工程”和“历史矿山”示范工程。
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夯实各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合法权益。《决定》指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自然资源涉及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重大财产利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强化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资源资产产权价值不断显化。一是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深入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有序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二是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全面完成试点任务,建立健全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国家和集体的所有者权益,赋予农民更为充分的财产性权益。开展试点效果评估和“入市”潜力评估,研究提出制定完善“入市”改革政策和进一步推进工作建议。三是强化不动产登记惠民利民。加强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窗口建设。探索建立“全程网办”为主、线下帮办为辅的服务机制,推动高频不动产登记业务实现九省区“跨省通办”。持续化解“无籍房”问题。放大“无还本续贷”不动产抵押登记效应,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切实为推动自然资源改革提供坚强保证。《决定》指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始终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一是突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推动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全系统立起来、严起来。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之以恒加强党性教育。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二是打造过硬干部队伍。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红绿灯”,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三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扛稳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构监督执纪问责。健全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监督机制,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改革任务落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机关廉洁文化建设。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和系统内巡察。四是深化作风建设。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大力弘扬崇严尚实作风,持之以恒转作风增干劲。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拿效果说话、以实绩交卷,推动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各项重大任务落地见效,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然资源特点的改革性举措、开拓性行动、标志性成果,切实为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更加坚实的自然资源保障。
责任编辑/滕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