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格陵兰岛:冰与海之间的“狩猎场”
2024-12-02阿兹猫
在2024年秋天的格陵兰岛之行中,我又一次来到康克鲁斯瓦克,这里是进入格陵兰岛北极地区的门户,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阿斯维斯尤特-尼皮萨特:冰与海之间的因纽特人狩猎场”的起始地。这里位于丹麦西格陵兰中部的北极圈内,考古遗址显示,此地的人类历史可以追溯到4200年前。
当我到达此地,随当地旅行团前往冰盖时,沿途满目皆是秋色。这里植被十分茂盛,是食草动物北极驯鹿、麝牛、北极兔等经常出没的区域。我们乘坐的大巴车沿着冰川湖缓缓行驶,突然,远处一头体型庞大的动物朝着我们走来。“麝牛!”我不禁惊呼。这是北极陆地上最大的食草动物,在地球上已生存了60万年,是冰川纪留下来的古老生物。与之同一个时代的猛犸象、柱牙象等庞然大物都因地球环境的变化和早期人类过度捕杀而灭绝了,而麝牛却仍在北极地区顽强地生存着。
遥想10年前我第一次在这里见到麝牛时,是在飞机上。那一次,我预定了一个小时的小飞机空中巡航。飞机飞行2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驯鹿湾上空,发现下方的冰川湖周围散布着一些芝麻大小的黑点,并在缓缓移动,飞行员说那是几头麝牛。麝牛在交配季节会散发出一种类似麝香的气味,因此而得名。它们身上的绒毛又厚又密,可以抗御寒气和湿气,而长于绒毛的一层粗长毛又可抵御雨雪和大风。在北极的冬季,它们依靠强有力的蹄子刨开厚厚的积雪,寻找埋藏在下面的苔藓作为食物;它们依靠群体的力量来应对恶劣的天气—麝牛通常成群地挤在一起,年幼的小麝牛被“安排”在队伍中间,成年麝牛则背对着寒风,它们相互取暖,直到风暴过去。
尽管格陵兰(丹)、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禁止捕猎麝牛,但仍有不少麝牛遭到疯狂的捕杀。即使进入了现代社会,格陵兰岛原住民因纽特人依旧沿袭着狩猎的传统。不过,此处因为被列入世界遗产而禁止捕猎,麝牛得以继续繁衍。
该遗产地最重要的一处自然景观是拉塞尔冰川。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里夏季的美景:河滩沙土上绽放着一种紫红色的花朵,格陵兰的“Niviarsiaq”,意为“少女”。虽然它在北美是再常见不过的植物,然而到了北极冰川脚下,却显得尤为出众和娇艳。当我站在冰川前,阳光毫无遮掩地倾泻在身上,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气场,那似乎是一种生命的力量,来自脚下那些看似柔弱的花草,它们如同五彩的地毯铺遍原野。
在地球上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个“寒极”格陵兰岛,即使是在北纬8 0度附近的恶劣环境中,依然生长着90多种开花植物,北极绒、蒲公英、蓝铃……它们无疑是地球上所处纬度最高的开花植物,真是勇敢的生命。
而从空中观赏拉塞尔冰川,会有更多美好的发现。飞机越过平原湖区,一个“白色巨人”出现在下方—目之所及是连绵不绝的浩瀚冰川,恢宏大气,无以言喻。冰川推进时形成的道道裂缝,像极了洪流中的层层波浪。波浪起伏的冰峰之间,液化的流动冰形成一个个融冰池,它们就这样散落在冰川上,如蓝宝石般晶莹剔透,又如蓝眼睛般清澈纯净。此时,一朵朵轻巧的白云升腾在半空中,与白云擦肩而过的我们更是如行画中。当飞机下降,接近巨大的冰舌时,眼前涌现出万年坚冰融化成滚滚冰河的壮观景象,宛若巨龙盘旋,看得人惊心动魄。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受。冰河溯流而上,绘出各种令人浮想联翩的抽象线条。
对地质学家来说,冰川是地球最令人激动的地质特征之一。尽管冰川的移动速度对人类来说很慢,但从整体的地质年代来看,它们却是快速、有力的“地貌艺术家”,仅仅用几千年时间就雕刻出山谷和峡湾。在这里,沿着冰河流淌的方向,经常会出现巨大的冰川湖,湖水呈现出奇特的蓝绿色。原来冰川与山谷岩石摩擦时,将许多岩石的颗粒带入冰川湖泊,这种“冰川面粉”的反光效果非常好,从而形成了如此迷人的颜色。
格陵兰岛上各人类定居点之间没有公路、铁路等地面交通,主要靠飞机、船只通行。任何生命,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活下去是最根本的目的—这原本就是生命最简单的驱动力。这一刻,我在北冰洋的冰冷空气中,感受着生命的脆弱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