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物画艺术的新收获

2024-12-02孙克

读者欣赏 2024年11期

王西京,1946年8月生于陕西西安,一级美术师,现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中国画学会会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先后荣获“中国时代先锋人物”“第四届中国改革十大最具影响力新锐人物”“陕西省红旗人物”“陕西省行业领军人物”“陕西省优秀共产党专家”“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画家王西京的戏曲舞台人物作品,形象生动,色彩鲜丽,演员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皆在画家笔下一一定格。他的这批作品形神兼备,相当难得。不同于大家常见的“速写”或“写生”作品,这些戏曲人物写生是具有画家个性特色的彩墨人物画创作。作为人物画画家,王西京巧妙地感知和发现了戏曲舞台这样一个丰美的园地,酣畅而从容地采撷,做了一次十分有益且收获颇丰的艺术探索。

舞台是戏剧艺术家的天地,他们在那里尽兴地发挥,在有限的时空中演绎着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既有英雄豪气,也有儿女情长。舞台上演员们忘情地演绎,台下的观众则随着他们的情绪变化流泪或欢笑。我想这就是艺术的力量,既传颂善意与良知、鞭挞丑态与恶行,同时又以润物无声的力量传达着道德与美感教育。戏剧艺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作为观众的画家,他们在看和听的同时,用心捕捉那些精彩瞬间,将之提炼为自己作画的题材。当年,叶浅予先生就是这样做的。叶先生的作品中就有很多戏剧大师的舞台形象,如梅兰芳饰演的穆桂英,盖叫天饰演的武松,惟妙惟肖,令人动容。当然,以各种风格表现戏剧人物的画家还有很多,老前辈画家如关良,其充满情趣的笔墨造型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中国的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更具有独特的表演和审美体系,比如中国戏曲的表演强调“唱、念、做、打”,讲究“手、眼、身、法、步”,舞台上演员们的动作程式几乎都是形式美的定格,无论是主角的一动一静,还是小丫鬟端盘子走台,举手投足之间都有规范、都有美感。在这一点上,中国戏曲与中国画的审美精神是相契合的,无论是秦腔这种古老的剧种,还是吸取诸家之长的京剧,概莫如是。

20世纪80年代,石鲁先生对传统中国画的特点给出“程式”的说法,一语破的。看来,民族文化艺术的不同品类,其内在精神是息息相通的,以至画家们对于戏曲表演可谓心有灵犀,或操笔速写,或默记于心,最后形之于笔墨。王西京就如此,他痴迷于戏曲艺术,并且不惧前人已经达到的高峰,努力寻求自己的艺术攀登之路,从而开辟了属于他的一片艺术园地—戏曲人物画。

作为造型艺术,人物画一直是具有较大难度的。这不单是技艺手段的原因。与山川草木不同,人们的生活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演进的,人物画画家要从飞速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更要创造美,在现实社会中寻觅到符合真、善、美标准的题材,并加以表现,并不容易。20世纪以来,美术界的前辈们相继为此付出毕生的努力,如以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赵望云、黄胄、方增先、王子武等为代表的的许许多多优秀的艺术家,他们书写了现代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并且留下各自的经典之作,成为后人欣赏和学习的瑰宝。

笔墨当随时代。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经典与高峰,艺术创造也会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出新。王西京的戏曲人物画别开生面,既呈现了经典戏曲人物的神情意态,更表现了色彩缤纷的戏装之美。

我算不上戏迷,只是20世纪40年代在天津读小学的时候,那座位于贫民区的学校,每逢周末就成了京剧票房,校长和老师们能文能武,大家组成一个戏班,自得其乐。我由此也对京剧略知一二。后来在兰州工作,第一次欣赏到秦腔演出,还记得那出戏名叫《探阴山》,戏中包拯的唱腔苍劲、厚重、粗犷,而旦角又唱得极其悠扬婉转,令我至今难忘。戏曲真是魅力无穷,百观不厌。看到王西京的戏曲人物,引起我无限的回忆。艺无止境,王西京在他的艺术之路上始终不断探索,守正出新,祝愿他之后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