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中国传统工艺公共课教材改革实践研究

2024-12-01谢春茂

职业 2024年20期

■摘 要:本文是艺术教育专家和教师组成的编写团队,研究了技工院校中国传统工艺公共课教材改革的实践成果。编写团队分析了传统工艺在技工院校的应用现状,强调其育人价值,并总结了教材改革的经验。确立了以“为了有趣的人生”为编写理念,以培养技工院校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了包含五个模块的教材框架。内容遵循“淡化技能、强化实践、服务专业、普适性”原则,涵盖传统工艺与个人关系、文化意蕴、鉴赏方法、工艺实操等,并建立了包含主教材、辅助教材、拓展资源的多维教材体系。这项研究对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传统文化传承、工艺创新和社会贡献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公共课教材编写创新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技工院校;中国传统工艺;公共课教材改革;编写教材

一、技工院校中国传统工艺公共课教材的改革背景

中国传统工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面对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工艺既迎来了融合创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传承断层的挑战。为应对此问题,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体系各环节,全面覆盖各学段及教育类型。在此背景下,编写技工院XxSY1YL7V53HuUdtcLKyOQSjFpiW8821WnxbzNtv10A=校中国传统工艺艺术通识教育教材,成为构建中华文化课程体系的关键环节之一。

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技工院校教材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教材编写的方向与要求,特别是公共课程教材需体现技工教育与劳动教育特色,强化通用职业素质,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及就业创业。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将中国传统工艺教育纳入公共教学体系,不仅关乎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艺术感知及工匠精神,对于促进人才全面发展与传统文化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国传统工艺”公共课教材的改革研究,成为技工院校深化美育、推动艺术教育的热点议题,旨在通过教材的优化与创新,为新时代技工人才培养注入更多文化底蕴与艺术灵感,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二、技工院校中国传统工艺公共教育实施的现状

国家重视将中国传统工艺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行业和市场的需求。

中国传统工艺教育在技工院校主要面向美术专业学生,教材内容复杂且专业性强,因此,开发适合技工院校艺术与非艺术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工艺课程并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是迫切需求。

技工院校需通过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使非艺术专业学生也能学习并理解传统工艺的价值,培养其核心素养。学习传统工艺不仅需要艺术感知力和创造力,还需要文化传承和情感体验。对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应引导他们从生活及文化角度理解传统工艺的价值。为此,可设计开展田野调研、文化讲座、艺术展览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兴趣。

中国传统工艺教育在技工院校中刚刚开始普及。2024年7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成立了中国传统工艺公共课教材编写组,汇集了艺术教育专家、文化学者、一线教师、行业企业和非遗传承人,目标是创建与技工院校专业和行业紧密对接的教材体系。编写组认为,将中国传统工艺作为美育公共课程,不仅可加强技工院校的艺术文化教育,utrTYm+Licg5zxTLohTRMcS6NRTjU+9v2wF2z+eegKY=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艺术教育水平。同时,优化重组现有教材内容,使其更易懂,覆盖更多专业学生,促进文化认同和职业规划。编写组还倡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三、技工院校中国传统工艺教材编写的策略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不仅是丰富的,而且还是博大精深的,这就给教材编写提出了定位、选材、组织、架构、表述等方面的较高要求。因此,需要首先明确编写遵循的原则、实施方法。

(一)中国传统工艺公共课教材编写原则

编写组厘定“为了有趣的人生”为教材编写的主旨理念,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考虑技工院校的特点,让学生在掌握“艺术手艺”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从传统手艺中获得构建美妙生活方式的意识和启示,从而实现人的全面成长。从整体上看,中国传统工艺编写应确立和依循五个基本原则。

1.宏观构架与项目设计原则

教材设计以不同主题的项目为核心,涉及中国传统工艺的多个方面,包括文化内涵、鉴赏技巧、实际操作、理论研究、生活应用及持续发展,以利于全方位深入地进行教学。

2.理念融合与综合素养培养原则

教材应展现中国传统工艺的智慧和技艺,涵盖其生活意义和行为模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工艺背后的思想、美德、人文、审美、艺术、社会和教育价值。目标是将工艺技能与人文精神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技能。

3.实践性与生活应用原则

在项目设计上,教材将特别关注传统工艺的实践性和生活实用性,比如教材中“因谋生而有的工艺”“行行出状元的传统工艺”等篇章,就是力图让学生深刻体会工艺技能的本质,以及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4.鼓励创新思维原则

教材在传承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同时,鼓励创新思维。例如,通过设置“创造非遗工艺”训练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传统工艺的生命力,旨在激发学生对传统工艺现代应用和创造性转化的灵感和热情。

5.学术贡献与知识体系构建原则

教材是富含思想、目的与目标的“想得美”学术性外化载体,其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因此,中国传统工艺教材深挖“中国传统工艺的‘内芯’”,旨在提升学生认知、分析与实践能力,宣扬大国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认识、思考与动手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注入动力,实现在实践中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工艺的美好愿景。

(二)中国传统工艺教材编写实施的方法

编写出优秀的教材不易,因此编写组以最高学术标准和专业规格,厘定了编写中国传统工艺教材的具体方法。

1.基于“美育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相关人才培养要求,确定教材编写框架

编写组基于“美育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政策导向,为技工院校中国传统工艺公共课教材构建了全面的编写框架。该框架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理解、艺术感知、艺术表达、艺术交流、艺术教养和审美意识”为核心目标,确保美育、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有机融合。教材整体分为绪论和四个项目,从绪论部分的理论框架和目标设定出发,逐步深入中国传统工艺的具体内容,再进一步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应用,最终落脚于个人生活品质的提升和文化自信的增强。这一思路高度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当代、从个人到社会的全面考察和深入剖析。教材框架以及内容见表1。

2.细化内容厘清思路,在传统工艺特色中深挖美育价值

编写组在教材编写中明确了内容定位,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当代、从个人到社会的递进扩展逻辑,旨在充分展现中国传统工艺特色,深入挖掘其美育价值。

为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中国传统工艺课程的工学一体教育模式,教材尝试从以下几个思想主题,探索建构有技工院校新时代的开创性和特色性艺术通识教育教材内容框架。

(1)精选传统工艺种类,突出精选与代表性。坚持教材内容的精选与代表性,结合时代需求和学生兴趣,筛选出如陶瓷、刺绣、木雕等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典型特征的传统工艺种类,以确保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和吸引力。

(2)梳理工艺发展历程,刷新提高历史认知。在教材编写中注重系统梳理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对其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学生文化传承意识的觉醒。

(3)剖析工艺技艺特点,以技艺解析传达魅力。教材深入分析各类传统工艺的技艺特点,包括材料选择、制作工艺、造型设计等,让学生领略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4)挖掘美育元素,以美浸润核心素养。教材在技艺解析的基础上,重点挖掘传统工艺中蕴含的美育元素,如文化故事、色彩美学、图案创新等,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和发现传统工艺中的美和艺术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其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5)融入创新思维,培养跨界融合能力。教材旨在传承传统工艺,同时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创新思考,将现代设计和技术融入传统工艺,创作出传统特色与现代社会结合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跨界能力。

(6)淡化手工艺技能技法的训练,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技工院校教材应弱化手工艺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艺术素养,通过艺术通识教育提升其艺术感知、文化理解、创造力及生活能力,为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3.构建多维度教材体系,达成系统性和完整性

编写组构建了一个包含主教材、辅助教材和拓展资源的多维教材体系。主教材聚焦核心知识和技能,旨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传承文化、激发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它帮助学生构建中国传统工艺的知识体系,宏观上把握全貌,微观上理解各工艺门类。辅助教材提供案例和实践指导,强调技能培养和实践,提炼关键技能点,结合理论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视频、图片和网站等拓展资源帮助学生自学和拓宽视野。(见图1)。

这些资源通过展示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和成品,提升学生的感官学习体验。动态和高清图片展现工艺细节,激发学生对工艺美的认识。网站提供大量学习材料和互动平台,推动知识共享。网站内容定期更新,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结合主教材、辅助教材和拓展资源,多维度教材体系全面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传统工艺,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其对中国传统工艺的理解和传承。

四、技工院校中国传统工艺教材开发的成果效益

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技工院校的中国传统工艺公共课教材因其独特价值,会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展现其在多维度的成果价值。

(一)文化传承与弘扬

教材系统梳理并展示中国传统工艺的历史脉络、深厚文化内涵及精湛技艺精髓,使学生能够深入探索并热爱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通过教育引导,学生不仅可增强文化自信,更可成为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脉的重要力量。

(二)工艺创新与发展

教材在保留传统工艺核心的同时,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考。通过案例和实践,学生学会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技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传统特色和现代感的新作品,为传统工艺带来新生命。

(三)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

通过展示精美的手工艺品并介绍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教材充分提供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的导引内容和方法。在手工艺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耐心、细致和专注的品质,还促进了身心健康,实现了全面发展。

(四)社会影响与贡献

教材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和设计文化交流活动,推广了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发展。在乡村地区,通过教材的使用培养传统工艺技能人才,促进乡村振兴和社会影响。技工院校的中国传统工艺公共课教材在文化传承、技能提升、素质教育和社会贡献方面具有多方面效益。这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传统工艺的传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素养的技能人才。

五、结束语

未来,编写组将根据教材反馈持续优化,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并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推动中国工艺创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谢春茂,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