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舞蹈艺术教育路径探索与教材开发

2024-12-01王阳文

职业 2024年20期

■摘 要:在国家的美育方针指引下,新时代艺术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的教育基地,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艺术教育在技工院校美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舞蹈艺术教育依托舞蹈艺术特征,发挥舞蹈在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过程中的特点和优势,通过聚焦于身体感知与体验、表现与创造,实现美育目标。本文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特点,主张结合舞蹈本质属性,深挖舞蹈教育内在原理,整合舞蹈专业知识结构,探索高质量的技工院校舞蹈艺术教育教材的开发路径。

■关键词:技工院校;舞蹈艺术教育;教材开发

2020年以来,全国各级各类院校根据国家提出的美育新要求,采取各项措施将美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作为实施美育重要途径和领域的艺术教育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加强。美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教育,而是以提高审美和艺术素养为目的、以培养人格和品质为目标,以非强制性的教化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对美的追求和享受,实现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的整体教育。作为概念,美育的原理和意义一直被探讨和重视;作为教育内容,美育则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实现,由此各类形式的艺术教育就成为美育实施的抓手和路径,这一点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实践中都有异曲同工之处。我国艺术教育课程承担着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根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小学必须开设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课程;大学阶段艺术模块课程已被列为本科阶段的必修课;中职、高职、技工类院校的艺术教育美育课程也都在大力推进。

新时代美育、艺术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审美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对于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学生,同样的美育目标需要通过不同的内容和路径来实现,因此美育教材的研发要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各学科专业属性,围绕美育目的进行深度探索,整合资源,深度开发。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美育、艺术教育在技工院校的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美育为目标的艺术教育教材开发必不可少。

一、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与艺术教育需求

从培养目标和侧重点来看,技工院校以培养具备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为目标,满足社会对技术工种的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毕业后学生主要胜任和从事机械制造、电工电子、社会服务等具体操作行业的工作。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技工教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技工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需要技工院校培养具有高端化、多样化技能水平的高级人才,培养具有职业创新和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所以,加强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与学,成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新举措和重要途径。

学校作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国家日益提高的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标准,一方面还要解决好技工院校学生实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外,更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学习与创新能力、良好人文素养、高尚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人才,为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基于此,在美育方针指引下,包括舞蹈艺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在这一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要基于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探索出能够真正滋润心灵、培养美德,带动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的艺术教育路径。

二、以身体教育为基础的舞蹈艺术教育路径和价值理解

从学科专业教育逻辑来看,美育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从实践操作来看,美育目标要通过各类艺术教育才能实现。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舞蹈艺术因其独特的属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价值。舞蹈是以人的身体为媒介的艺术形式,手舞足蹈的身体动态构成了舞蹈独特的存在形式。在舞蹈中人的身体既是客体也是主体:作为客体,身体动作是舞蹈的载体,舞蹈中的身体运动形态蕴含着独特的舞蹈形式美、艺术美;作为主体,身体是人思维和情感的外化,身体运动是知情意的完整体现。以美育为目标的ab6079fccba92ebb7367e83c2dd88279舞蹈艺术教育依托舞蹈艺术特征,发挥舞蹈在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聚焦于身体的体验和表现,打开自己,加深对美和艺术的理解,温润心灵、提升自信、陶冶情操,达到激发创造力、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身体教育是舞蹈教育的核心。舞蹈艺术教育通过身体感受、身体训练、身体表现,实现一种感性的教育过程,获得对人、对社会、对艺术与美及其存在关系的体系性认知。游戏冲动就是以身体运动为基础的,游戏中身体摆脱了自然盲目性,能够实现对感性的塑造,对情理的重构,对人身体力量的延伸,创造新的生活方式,达到培养完全的人的目标。当代教育学的研究也对身体给予了极大重视,教育活动越来越凸显受教育者身体参与的主动性。

由于舞蹈独特的属性和媒介,在所有艺术教育中,舞蹈教育是最为直接涉及身体教育的行为。在舞蹈教育中,通过身体的参与性来实现个体体验,发现身体潜能,丰富群体经验,达到对艺术和美的深入理解。舞蹈艺术教育以身体对外部世界的一切感知为前提,通过训练和开发,个人身体经验和身体意识被唤醒,学生在舞蹈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身体运动,能够促进身心发展,实现个体人格的成熟与完善。舞蹈中通过身心合一的感知体验,逐渐形成身体性的感官知觉,学生在舞蹈的学习中身体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认识身体、运用身体,自觉地唤醒身体意识,伴随而来的是对自我的认知与表达,从而促成感性与理性的统合,达到“艺道合一”的境界,对艺术和美有深入的理解,这就是舞蹈艺术教育的实现路径。

三、基于舞蹈艺术特点与身体教育特征的舞蹈艺术教育教材开发

技工院校的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操作和实践过程中具有全程的身体参与性,这为舞蹈美育、舞蹈艺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技工院校学生实践操作的学习特点,发挥舞蹈艺术教育的优势,探索以身体实践为焦点的舞蹈艺术课程,让学生在舞蹈课程中调动身体体验,在创意实践中理解自己、面对社会,学会观察、表达、探索和欣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达到美育目标。作为技工院校艺术教材重要构成的《舞蹈素养与创意实践》,力图将舞蹈艺术本质特征与身体教育特点相结合,围绕创意实践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身体运动中获得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在创意实践中完成艺术表现和综合创造,通过舞蹈艺术教育实现美育目的。

身体教育与文化知识的传授方式有很大区别,后者是对已有成果的分析、讲授和总结,而身体教育则是身体力行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知识体系,完成对人的专项素养培养。总体来看,身体教育具有亲和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首先,身体教育能够充分调动个体的身心参与,达到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效果。其次,身体教育是身心合一的整体教育。身体并非单纯性物质的构成,而是身与心、灵与肉、物质与精神的合一,身体行为将人内心隐藏的情绪、情感、潜意识等信息表露无遗,通过对身体行为的引导能够达到对情感与观念的影响。再次,身体教育是涉及不同方面的系统教育。身体是个系统,身体的认识与表现有其内在的层次与结构,对身体的行动而言,没有与生俱来的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与技术,是靠训练和教育的方式习得的,是个体和群体理想物化的结果,并服务于特定的目的、功能或目标。最后,作为承载个体生命的身体,其运动中既体现出文化特殊性,又呈现出人类同一性的特点,身体所具有的普同性与超越性带来身体教育的创造性特点。

舞蹈艺术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身体教育。首先,舞蹈动作来源于人们日常的身体动作,是日常动作的艺术化加工。由此,舞蹈动作中既包含着人生存的功能性需求,也体现出视觉上的艺术化感受。其次,舞蹈动作具有一定的外在造型形态,其中既有对自然与生活的直接的身体模仿,又带有对艺术的想象形成独特的表现形式。最后,舞蹈动作中包含了时间节奏、空间维度、力度情感三要素,构成舞蹈动作的内在质感和艺术效果。作为技工院校实现美育重要路径的艺术教材舞蹈课程的教与学,并不是要培养从事舞蹈专业的舞者,所以,舞蹈专业教育中以风格性动作组合为核心的教与学内容,并不适用于技工院校学生的艺术通识教育。但若仅停留在对舞蹈艺术作品的欣赏层面,也无法实现新时代美育的要求和艺术教育目标。任何对舞蹈要素的学习、舞蹈知识的讲解,都要围绕培养人文素养、塑造完整人格、增强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美育、艺术教育内涵。由此,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特点,结合舞蹈艺术本质属性,深挖舞蹈教育内在原理,应重新整合舞蹈知识结构,设计教学内容,依托身体教育特点和技工院校工学一体教与学特点,来建构新时代技工院校具有通识艺术教育特质和新理念的舞蹈艺术教育教材。凡教育都应该是充分实践教书育人的高尚社会化行为,在舞蹈教与学的过程中,育人是贯穿其间的红线与价值观,是技工院校艺术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也是《舞蹈素养与创意实践》这套技工院校舞蹈艺术教材设计的出发点。

第一,从舞蹈动作的形成原理出发,我们设计了“探寻舞动”的学习任务。采取依托个体习惯性的身体动作,来探寻自身动作中的情绪表达,在身体运动中认识自己。舞蹈中的身体运动是日常身体运动的艺术化处理,这其中有时间上的延续、重复,有空间上的延伸、收缩,还有力度的变化,从日常动作到舞蹈动作,体现出动作背后的观念、情感、意志。基于身体教育的亲和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特征,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个人习惯动作的引导、规训和启发,达到对人心理与情感的统合性培养。个人习惯性动作,正是个体情感的潜意识表达,舞蹈中的习惯性身体动作在时间、空间、力度上的变化过程,也是个体对自己的了解与关注的过程。通过一定的动作练习、身体实践,实现个体身心和谐,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目的。

第二,从舞蹈要素的构成出发,设计了“互动交往”的学习单元。将舞蹈中的运动路线、场图队形与个人和群体的生存环境相联系,创设多人配合、交往交流的学习任务。舞蹈中的构图蕴含着人物关系、情感表达和集体观念,丰富的舞蹈构图和队形流动体现出深远的文化意义、人生意义。基于身体教育的系统性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身体运动中完成协作配合,感知交往规则,感受集体力量,唤起内心认同,增进友谊。

第三,从舞蹈艺术的存在属性出发,设计了以有形表现无形、从形象模仿到抽象表现的学习任务。在舞蹈艺术创作中充满了想象和情感,在似像非像的身体形态中蕴含着抽象的观念意涵。目前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操作层面的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性操作容易让人产生大脑疲劳,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基于身体教育的创造性特点,通过舞蹈艺术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模仿与想象、形象与抽象间探寻身体无限的创造性,激发思考和想象。

第四,从舞蹈呈现的综合性特点出发,通过对舞剧、舞蹈史诗等大型舞台艺术创作的综合性特征的分析,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身体运动中形成全局视野、工匠精神,理解工学一体化教与学的内在规格和价值。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新时代技工院校舞蹈艺术通识教育教材《舞蹈素养与实践创意》的编写,是基于身体教育的特点、结合舞蹈艺术的特征,围绕新时代美育与艺术教育内涵,以项目任务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教学内容、教与学方法的设计,每个项目中包括原理阐述和创意实践及其程序技术路线,前者是对基本知识的讲解,后者通过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身体运动中体验、感知、理解、创造。技工院校以艺术通识教育为目标的舞蹈艺术课程,围绕技工院校学生特点,以身体教育为出发点,结合舞蹈艺术的原理和特征,整合专业知识,创设实践任务,拓展思维,开掘创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趣的学习空间,通过多样的身体实践活动,培养审美感知、艺术体悟,让学生有一定的方法进行艺术表现,达到文化理解、融合创新,实现艺术教育价值,完成美育的目标。《舞蹈素养与实践创意》这部教材带领学生走进舞蹈艺术世界,通过身体实践来体验舞蹈艺术文化的价值与魅力,是完善技工院校艺术教育体系的策略和手段,对有效提升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杜卫.当前艺术教育和艺术教育关系的若干问题认识[J].艺术教育学刊,2018(3).

(作者:王阳文,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