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设计视域下“数字多媒体”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2024-11-30刘春阳

科技风 2024年31期

摘要:本文在服务设计视域下对“数字多媒体”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问题分析、案例研究和实践调研等方法,发现当前“数字多媒体”课程在培养学生交互设计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不仅对提高“数字多媒体”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多媒体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服务设计;“数字多媒体”课程;教育改革

Abstract:Inthispaper,theteachingreformofdigitalmultimediacoursesisdeeplystudiedfromtheperspectiveofservicedesign.Throughthemethodsofproblemanalysis,casestudy andpracticeinvestigation,itisfoundthattherearesomeproblemsinthecultivationofstudents'interactivedesignabilityincurrentdigitalmultimediacourses.Inordertosolvetheseproblems,thispaperputsforwardthecorrespondingteachingreformstrategy,andverifiesitsfeasibilityandeffectivenessthroughcaseanalysis.Thisstudynotonlyhasacertainguidingsignificanceforimprovingtheteachingqualityofdigitalmultimediacourses,butalsohasacertainreferencevaluefortrainingmultimediatalentswithinnovativeabilityandpracticalability.

Keywords:Servicedesign;digitalmultimediacourse;educationalreform

一、概述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多媒体”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服务设计作为一种创新的方法,可以帮助组织和机构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然而,传统的“数字多媒体”课程教学方式往往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用户需求和服务设计思维的重要性,这导致了学生创作内容无意义,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本研究旨在从服务设计视域出发,对“数字多媒体”课程的APP教学进行改革研究。通过引入服务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探索如何优化“数字多媒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关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推动“数字多媒体”课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

将服务设计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用户服务意识。通过分析服务设计思维的核心理念和应用方法,结合“数字多媒体”课程的特点,研究服务设计思维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通过对传统“数字多媒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服务设计思维,探索如何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实际需求,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服务。分析现有课程内容的不足之处,探讨引入实际案例和实践项目,增强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联系。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服务设计的概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一)服务设计的定义和原则

服务设计关注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通过系统化地考虑用户需求、行为和环境等因素,提供符合用户期待的服务。服务设计还关注服务的前端和后端的整个过程,包括用户研究、流程设计、界面设计、服务传递等环节。服务设计以用户为中心、整体性思考、可用性和可访问性、持续改进、合作与协调等作为其重要原则,确保设计的过程和结果符合用户需求和期望。

(二)服务设计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服务设计思维应用范围可以涵盖课程内容的优化、学习方式的改善、学生服务思维的提升等方面。同时,服务设计还可以帮助“数字多媒体”课程更好地适应教育市场的变化和趋势,提升课程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数字多媒体”课程的现状及问题

(一)“数字多媒体”课程存在的问题

(1)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内容,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掌握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抽象的概念往往缺乏兴趣和动力,他们更倾向于与生活和实际问题相关的内容,并期待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与市场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也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变化,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使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受到限制。(3)此外,现有的“数字多媒体”课程教学评估方法相对单一和传统,主要依靠传统的考试和测验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评估方式往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也不能提供及时的个性化反馈,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足,对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导致教学深度和广度不够,或者偏离了正确的方向。(2)师生均缺乏实践机会,“数字多媒体”课程授课教师对行业和软件没有相应的了解和经验,同时,学生的设计实践缺乏服务思维,导致学习内容脱离现实,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四、服务设计视域下的“数字多媒体”课程改革思路

(一)以用户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深入调研用户的需求,教学内容注重用户痛点和市场需求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要目标,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拓展。

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项目式学习、协作式学习为主要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个人反思等方式来收集APP用户的反馈,以不断改进和完善设计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服务设计思维的课程改革策略

定义用户需求和目标:首先,要明确“数字多媒体”课程的内容是基于用户需求和目标的APP设计。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期望、需求和痛点,为课程内容提供明确的指导,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实现。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用户的特点,设计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的创作方向。同时,要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市场需求,利用数字技术和在线平台来丰富教学手段和学习途径,将最新的技术和趋势纳入课程中。

增加交互设计实践:采用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的APP体验,分析各类交互方式产生的感受并总结经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应用交互设计。教师介绍相关的交互设计工具和技术,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与联系:与相关企业、机构或行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项目、实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APP创作的目的和意图,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资源。

培养服务设计意识和能力:通过引入相关的案例或模块,帮助学生理解服务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以赛促课、以赛促教: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协会、省市级专业比赛,通过比赛的内容和要求,锻炼学生分析项目能力、创新能力与协同能力。

(三)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多元化教学内容:包括技术手段、创作风格、项目需求等多个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分不同模块教学,引导学生设计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APP内容。

个性化学习路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主题和用户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模板。同时,及时跟踪学生的创作进度,提供建议和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创作策略。

跨学科整合:将数字多媒体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如文学、历史、哲学等,以提供更广泛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视角。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提升教师能力的路径设计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通过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参加教学研讨会或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

持续改进与优化: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进行课程评估和质量监控等方式来了解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合作与交流:教师需要与其他教师或行业专家进行合作与交流,以共享资源和经验,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加入专业协会或与其他高校教师进行交流等方式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个性化指导: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学习小组或在线咨询等方式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与案例分析

本次教学改革将遵循服务设计视域下的“数字多媒体”课程改革思路,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并提升教师和学生对用户、行业的思考和服务设计能力。

(一)案例一:博物馆APP界面设计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普及知识的场所,需要通过APP来提供更加便捷、多样化的服务。首先,教师通过实地调研与博物馆进行交流,了解APP在行业中的应用与现状,确定教学方向和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分小组进行博物馆调研APP的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业特点,尝试换位思考,扮演游客使用博物馆APP和工作人员推荐APP,总结使用过程中的重要需求和难点。同时,指导学生对已有的竞品进行功能分析,通过分析成功的博物馆APP案例,引导学生了解APP设计的最佳实践和行业趋势。其次,整理设计思路,针对用户的痛点和需求点进行设计。最后,指导学生进行功能规划、界面设计、交互设计。

本案例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满足行业的需求。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APP设计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博物馆APP的设计和开发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教学质量。

(二)案例二:适老化APP设计与改造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对数字化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许多APP并不适合老年人使用,因此,适老化APP设计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案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设计一款适合老年人使用的APP,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首先,教师通过文献、案例分析,明确适老化改造设计的概念与内容。其次,引导学生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为APP设计提供依据。要求教师和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习惯,有小组进行公园采访,有小组采用微信群调研,有小组直接与家族长辈交流,调研结果支撑后续APP的选择和改造方向。再次,教授学生遵循适老化设计原则和方法,如简洁性、易用性、友好性等,为老年人设计出易于使用的APP。最后,指导学生进行适老化APP的功能模块设计和界面设计,突出重点功能和易于理解的操作流程。

本案例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服务设计思维,以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创作过程,让学生掌握用户对于APP使用的不同需求。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合作,完成对原有APP的适老化改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换位思考能力,适应未来职业需求与发展。

六、改革效果展望

(一)改革效果展示

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以直观地反映教学改革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同时,可以展示学生在课程中的实践成果和学习收获,介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展示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成果。可以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同行评议等方式来展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程度,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反馈,并展示反馈结果,通过统计数据来说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习体验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

(二)改革成果应用

积极与其他学校、教育机构或行业进行合作,共同推进教学改革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可以开展合作项目、共享教学资源,推动“数字多媒体”课程的改进与发展。同时,将教学改革成果与经验分享给其他教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可以开展培训课程、工作坊等形式,促进教学改革成果的传播和应用。

通过组织学生作品展示、参与相关比赛等方式,向社会展示教学改革成果,增强对“数字多媒体”课程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同时,利用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如学术期刊、教育网站、社交媒体等,将教学改革成果推送给更广泛的受众,提升社会认可度。

(三)对未来“数字多媒体”课程发展的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数字多媒体”课程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具备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新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将逐渐应用于教学中,提升学习体验和效果。未来的“数字多媒体”课程将更加注重实践性和项目导向,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化,“数字多媒体”课程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定制化学习体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未来的“数字多媒体”课程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合作与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也将成为重要的教学形式。

结语

本文通过服务设计视域下的“数字多媒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为培养学生的交互设计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教学改革策略应用于更多类型的“数字多媒体”课程中,以及如何更好地与企业或行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同时还可以深入研究其他相关主题,如服务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探讨、交互设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等。

参考文献:

[1]罗仕鉴,胡一.服务设计驱动下的模式创新[J].包装工程,2015,36(12):14+28.

[2]胡飞,李顽强.定义“服务设计”[J].包装工程,2019,40(10):3451.

[3]海军.设计的主动性:服务设计个案研究[J].装饰,2010(06):2832.

[4]陈其端.论服务设计的“全”视角价值[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04):141144.

[5]王萍.服务设计的缘起及其发展脉络综述[J].设计,2021,34(21):106109.

[6]倪浩.混合式学习中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刘春阳(1983—),女,汉族,四川隆昌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