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标准》下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2024-11-30唐晋
摘要:实践性是教师教育的第一属性,师范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需要在职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炼和铸就。依据职业能力标准,对M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在教学实践能力上表现为专业知识上的不充足和专业能力上的不充分。本研究从高校师范生、高校、实习学校三方面探究原因,通过加强教学技能训练和实习的指导力度等措施,提升高校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职业能力标准;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
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一定程度上说,即教学实践能力。国家一向重视教师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开展规范化的实践教学”(《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2014),“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
为更好地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建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五个文件的通知,《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职业能力标准》)便是其中之一。[5]这一系列国家文件的颁布说明,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师职前教育中十分重要。
一、《职业能力标准》下教学实践能力的内涵
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包含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及主观对于客观的必然。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实践能力是人类最基本的能力。师范生实践能力主要指的是师范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课堂教学等工作,其中,教学实践能力是重点,明确在教师工作情境中的任务情况,有效解决教学或工作过程中的困境,加强知识与实际结合的行动能力,以提高教育教学的工作效率。
《职业能力标准》明确给出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具体内容,包括“掌握专业知识”“学会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教学”三个方面。“掌握专业知识”部分,包括教育基础、学科素养、信息素养、知识整合;“学会教学设计”部分,包括熟悉课标、掌握技能、分析学情、设计教案;“实施课程教学”部分,包括情境创设、教学组织、学习指导、教学评价。
二、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知识方面:不充足
教师是一个不断专业化的职业。专业知识方面,教师要具备四方面的知识:一是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保证“教对”学生所需的知识;二是条件性知识,即关于教学的知识,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是保证“教会”所需的知识;三是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来源于教师的实践和反思,教学中的教育机智就是实践性知识的体现;四是文化性知识,是教师文化素养的积淀。
专业知识在《职业能力标准》中具体表现为“教育基础”“学科素养”“信息素养”“知识整合”四个部分。M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于条件性知识的运用,即结合教育对象(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教育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能力不足,表现为“学科素养”上的不足。M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性知识积淀不够,表现为“知识整合”上的欠缺,即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能够指导教育对象(小学生)的综合性学科教学活动。
(二)专业能力方面:不充分
教学能力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一种行为特征。教学能力结构包括认知能力、操作能力、认知监控能力和动机系统。认知能力对应为《职业能力标准》的“专业知识”部分。操作能力、认知监控能力在《职业能力标准》中表现为“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教学”两部分,即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能力标准》中,“评价”是“实施课程教学”的一部分)。
M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设计”能力上的不足,在“熟悉课标”“掌握技能”“分析学情”“设计教案”方面都有所体现。学生对教授的课程不能够整体把握,对不同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递进关系并不明确,缺乏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的意识和习惯。课堂教学中较为注重整个教学的完整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太能够顾及学生的听课反映,忽略了对教学对象的充分考虑以及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的突破。对教学时间和教学节奏把控不好,对课堂提问和讨论的设置不够合理,很难实施差异化教学。在访谈中,M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说自己“不知道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缺乏教育机智。
调查研究发现,M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能力评价不高。对一些学生的访谈也验证了这一点。这些学生表示虽然自己能够按照要求来练习“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等教学基本功,但没有做到持之以恒,练习效果有待提高。访谈中,还有一些学生表示,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学生方面:专业态度不端正,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意识淡薄
对M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调查研究发现,一些学生不愿意主动去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他(她)们往往会去获得其他专业的证书以扩大自己的就业面。有些学生从入学开始,就着手准备“考公”“考研”“考证”,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顾及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他(她)们不能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在时间上进行合理分配。有些学生则是对自己现在就读的师范专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不了解,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提升。
(二)学校方面: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重形式,轻内涵”
M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安排为:大学一年级见习1周;大学二年级中期实习8周;大学三年级顶岗实习6个月(M高校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制为三年)。尽管M高校将见习、中期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大学三年,但仍然存在“重形式,轻内涵”的现象。具体到对师范生的培养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师范生教学过程技能的训练不足。专业理论课与教学实践课之间缺乏关联,教学实践各环节没有形成体系。理论学习与实践指导没有形成共同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合力。很多学生在走上实际的教学岗位时都存在教学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不能对课堂教学环节有整体把握,没有与教学对象开展双边互动,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没有突破。
(三)实习学校方面:指导教师缺乏对实习生的指导
高校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育实习。通过教育实习,师范生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对M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调查研究发现,高校与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缺乏协调统一的管理和指导。见习、实习前,实习学校缺乏对实习生相关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流程的指导。实习过程中,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和实习指导很难兼顾,对实习生的指导往往敷衍了事,或是让实习生做一些“简单的教学工作”,比如“批改作业”“听学生背诵课文”“管理路队”等,很少让实习生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尽管高校对实习生的实习表现有相应的评价标准,但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实习评价等级评定往往依据的是自己的感受,极具主观性。
四、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理性选择师范专业
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对教师专业的认同,是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不竭动力。一方面,高校师范生的培养应从高校师范生的选拔开始入手。在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首先要明确教师这一职业的职业性质和职业内容,了解教师这一职业是选择教师职业的前提。在对教师这一职业了解的基础上,还要对自身具备的条件进行分析。自己的职业认同、气质类型、性格倾向是否都与教师这一职业相匹配,是否符合教师职业的要求?对自身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后,再做出慎重的选择。另一方面,对于准师范生,要科学合理地去规划其将要从事的职业,提高其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对教师专业的认同。只有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可和热爱,才能有自觉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实践技能。
(二)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1.模拟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技能训练
M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不足,如“顾及不到学生的听课反映”“忽略了对教学对象的充分考虑以及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的突破”等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课堂教学经验。高校师范生因为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导致的教学实践能力不足,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模拟真实的课堂情境来弥补,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模拟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即“还原”课堂教学情境的实然状态,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开展教学技能的训练。模拟的课堂教学情境必须要展现出课堂教学的“全态”,“学生”要符合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特点。比如,有学生认真听课,有学生小声说话或者搞小动作,还有学生向“教师”提问,甚至还有一些“突发情况”……(学生扮演的)“教师”在这样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会真正感受和体会到教师这一角色所要具备的能力,并在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和问题处理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要严格要求、认真对待,要保证课堂教学中的各环节“教师”都要经历到和体验到。
2.提高微格教学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微格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记录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微格教学训练能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提高训练实效。利用微格教学进行训练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要对学生的教学技能进行摸底,了解学生教学技能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生教学技能的“薄弱环节”开展专项训练。教师还要分析致使学生教学技能薄弱的原因所在,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教师在组织开展微格教学活动时还要安排好时间,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的训练,而不是“浅尝辄止”。通过“微格教学”对课堂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有效地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加强教学实习的指导力度
对高校师范生教学实习的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对学生教学实习的指导;另一方面是实习学校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对学生教学实习的指导。高校指导教师要根据教学实习计划的安排,明确实习时间节点和实习流程。在实习过程中,要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在实习学校的教学工作开展情况。高校指导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展开指导,不能对实习生“不闻不问”,完全依赖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
实习学校要安排专人对高校实习生的实习工作给予安排和监督,把教学实习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为高校实习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确保高校实习生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实习学校要对本校指导教师和高校实习生严格管理,制定相关的实习制度和规范要求,加强对高校实习生的教学实践指导,确保教学实习能够高质量地完成。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教育是培养教育者的教育,是输出高质量教师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高等师范院校在教育生态体系中地位特殊,既具有基础教育的成长基因,又从属于高等教育体系,肩负育人使命。国家提出了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新目标,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地方高校教育专业理应重视并承担起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使命,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学实践为平台,积极促进高校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深刻认识,在《职业能力标准》下提升高校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增强高校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适应性,努力缩短高校师范生向合格教师转变的过渡期,为师范生今后开展教育教学等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炜,张万红.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框架与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2(03):5765.
[2]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20120913)[202405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209/t20120913_145603.html.
[3]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20140819)[202405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408/t20140819_174307.html.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1101)[20240506].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五个文件的通知[EB/OL].(2021042)[202405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2104/t20210412_525943.html.
[6]朱绪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03.
[8]王长平,吴文哲.新时代师范人才高质量培养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22(4):142147.
[9]孟繁华.新时代师范大学改革发展之道[J].教育研究,2021(02):1721.
[10]冷蓉.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调查研究:以S大学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11]曹江.高师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12]颜茹.S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9.
[13]尹波.核心素养视域下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对策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8.
[14]戴亮.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3):108112.
项目:本文系2024年度校级科研项目“职业能力标准下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理论与实践——以M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为例”(2024xjkyxm0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唐晋(1982—),女,汉族,安徽含山人,教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教育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