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
2024-11-30王广霞
摘要:在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档案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变革,对档案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加强高校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探讨其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为高校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智慧校园;高校;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困境;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日益重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得以蓬勃发展,相应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方式和内容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校园管理的需求。因此,加强高校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推动智慧校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高校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培训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制约着高校档案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一、智慧校园的内涵
智慧校园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校园管理模式,旨在提高校园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智慧校园通过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校园管理、教育教学、学生服务等领域,构建了一个全方位、智能化、数字化的校园生态系统。
(一)智慧校园的基本概念
智慧校园是将校园内的各项设施、资源、人员等要素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校园管理、教育教学、学生服务等的智能化和信息化[1]。它是一种新型的校园管理模式,旨在提高校园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
(二)智慧校园的主要特点
(1)数字化:智慧校园的基础是数字化,通过将校园内的各项设施、资源、人员等要素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互,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
(2)智能化:智慧校园的核心是智能化,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各项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3)个性化:智慧校园的服务是个性化的,通过对学生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和分析,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服务方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2]。
二、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困境
(一)人才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不足
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相关人员掌握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很多高校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更多地倾向于传统档案理论和管理技能,在信息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
(二)人才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智慧校园的背景下,档案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和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档案人才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这方面的机制建设还存在很大不足,无法满足智慧校园对档案人才的需求。
(三)人才队伍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不足
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支撑,而这不仅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还需要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3]。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并不理想,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四)人才队伍的结构不合理
目前,部分高校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结构在年龄、性别、学历、专业等方面尚不合理,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档案工作需求。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不对口等问题比较普遍,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不愿“埋首故纸堆”,迫切逃离档案管理岗位,使得智慧校园的建设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五)人才队伍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需要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技能。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还存在很大不足,无法满足智慧校园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三、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一)加强职业培训,提升专业技能
在智慧校园的背景下,高校档案部门的工作日益繁重和复杂,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加强职业培训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职业培训,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其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第一,职业培训的内容应该涵盖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档案分类与编目、档案保护与修复、档案法律法规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档案工作人员应了解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熟悉各类档案的处理和管理流程,并掌握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技术和操作方法[4]。第二,职业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除了传统的课堂式培训外,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例如,可以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观其他高校或专业档案机构,学习其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研讨会,深入探讨档案管理领域的前沿问题。第三,通过定期的考核和评估,可以了解档案工作人员的学习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设立专门的考核机构或委员会,制定考核标准和评估体系,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还可以鼓励档案工作人员参加相关的考证和培训课程,提升个人的职业素质和竞争力。
(二)引进跨学科专业人才,优化人才结构
通过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可以为高校档案部门注入新的活力,优化人才结构,提高整个档案人才队伍的素质。第一,加大招聘力度。高校档案管理部门需要积极扩大人才招聘范围,引进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如档案学、图书情报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招聘渠道,吸引有志于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才加入[5]。第二,建立合理的招聘机制。建立健全的招聘流程,根据岗位需求制定明确的技能和素质要求,进行招聘评估和筛选。同时,要注重公平公正,避免任人唯亲。第三,提供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环境和进一步提升的机会。为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职业晋升机会。同时,还可以建立科研项目、学术交流和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等机制,鼓励人才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知识创新。第四,建立导师制度和培养计划。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可以建立导师制度,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专家担任新员工的导师,进行培养和指导。通过一对一的培养计划,帮助新员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提升工作能力,培养他们成为业务专家和团队骨干。
(三)优化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在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档案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建立激励机制,以激发工作热情和提升团队成员的积极性。第一,设立奖励制度。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通过表彰先进个人和团队来激励高校档案人才的工作热情。奖励可以包括荣誉称号、奖金、晋升机会等,旨在鼓励团队成员积极投身工作、提升绩效。第二,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为高校档案人才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使其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要为其规划职业发展路径,提供晋升机会,激发他们的职业发展动力。第三,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高校档案人才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将工作绩效与薪酬激励相挂钩,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和干劲[6]。第四,引入项目奖励机制。鼓励高校档案人才参与科研项目或创新项目,在项目顺利完成后给予奖励。项目奖励可以是额外的薪酬、学术荣誉或其他形式的激励,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工作质量和学术水平。第五,建立交流与合作平台。为高校档案人才建立交流与合作平台,例如组织学习讲座、研讨会、经验分享等活动。通过与兄弟院校等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第六,注重员工福利和工作环境。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福利待遇,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例如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定期组织员工活动,发放员工福利卡等。第七,注重人性化管理。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关心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
(四)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协作能力
第一,建立团队文化。档案人应“耐得住寂寞”,档案人才队伍要树立共同的价值理念和团队目标,塑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第二,明确分工与责任。在团队中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和责任,确保工作任务的有效分配和合理执行。通过明确的角色定位,减少工作冲突,提高协同效率。第三,推行横向培训交流。举办内部研讨会、知识分享会等,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技能提升和相互学习。第四,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的培训和不定期的现场指导,可以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顺畅。可以利用团队沟通工具、定期团队会议等方式,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与协调。第五,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开展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例如组织团队建设活动、项目合作等,鼓励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和密切合作[7]。第六,定期评估和完善。高校相关部门要定期对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建立反馈机制,让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为档案人才队伍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五)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思想站位和服务意识
第一,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加强对高校档案人才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的宣导。通过案例分析、讲座等形式,引导人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标准。第二,培养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对高校档案人才的服务意识培养。通过培训、沟通交流等途径,引导人才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注重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提高满足档案利用者需求的能力。第三,定期组织专题学习。定期组织档案理论与实践专题学习,包括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内容,不断提升高校档案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学习,提高团队整体的业务能力。第四,注重沟通与协调。培养团队成员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通过开展培训、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高校档案人才在日常工作中的沟通效果,增强团队合作和协同办公的能力。第五,建立档案利用者导向机制。建立以档案利用者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机制,重视档案利用者的反馈和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通过定期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收集档案利用者的反馈,改进服务质量。第六,加强跨部门协作。加强高校档案人才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建立跨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品质。
(六)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工作流程是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障。第一,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建立高校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责任分工。制定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操作细则,确保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第二,完善档案管理流程。明确高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的具体工作流程,规范操作步骤和要求。通过流程图、操作手册等形式,向档案工作人员传达流程规定,确保每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有效性。第三,强化档案保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保密制度,确保高校档案的安全性和机密性。规定档案人员的保密义务,加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档案的访问权限管理,防止档案信息泄露和滥用。第四,建立档案质量评估机制。建立档案质量评估体系,对档案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检查。通过抽查、自查、外部评估等方式,对档案管理的规范程度、操作准确性、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第五,强化信息化建设[8]。加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电子化存储和检索,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第六,确定绩效考核指标。制定高校档案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明确岗位职责和考核要求。以工作量、档案质量、服务满意度等为考核依据,激励人员积极进取和提高工作水平。第七,提供培训机会。为高校档案人才提供持续的培训机会,提高其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学术交流、研讨会等活动,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和方法。第八,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建立高校档案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合作与协同,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项目汇报会等,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促进工作的顺利推进。
结语
总而言之,在智慧校园的背景下,高校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面对当前存在的困境,如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培训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首先,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引进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其次,要加强培训机制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再次,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要强化团队建设,增强管理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推动高校档案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喜凤.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23(23):5253.
[2]左匡天,吕嘉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发展现状与展望[J].石材,2023(12):1012.
[3]曹鸿飞.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刍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04):7174.
[4]杜卫国.智慧校园视域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究[J].财政监督,2023(22):8994.
[5]李昕昊.智慧校园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究[J].办公自动化,2023,28(20):5961+35.
[6]龙琳.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优化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3(10):2527.
[7]陈喜庆.“智慧校园”在中职院校中的建设与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3(10):166168.
[8]吴淑惠.人才服务中心毕业生档案信息服务与管理策略[J].经营管理者,2023(10):6869.
作者简介:王广霞(1986—),女,汉族,山东寿光人,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档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