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体悟家国情怀的策略
2024-11-26钮琴健
本文从时代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内容三个角度,论述关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并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为例,提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阅读祖国山河之壮美,体会文字背后之历史,读出作者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个人的爱国情怀等,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最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背景下,各个学科教师都要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其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塑造学生道德观念的重要一环,很多阅读材料都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作用,教师应该深度挖掘课内外有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入体悟家国情怀。
一、指引小学生于阅读教学中体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家国情怀是对家国具有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等,强调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个体对其他个体的关爱、对家庭和故乡的热爱、对祖国家河的热爱、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热忱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时代发展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信息传递渠道越来越多,在学生参与学习、休闲活动的过程中,会接触较多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而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正确看待中外文化差异,让学生了解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不忘本,以此增强学生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并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渠道宣传祖国的自然风光、优秀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很多阅读材料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素材。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挖掘能指引学生体悟家国情怀的素材。
第二,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新课标详细介绍了第三学段(5—6年级)的整本书学习任务群,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如《可爱的中国》《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讲述自己感受到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为结合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完成相关教学,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日常阅读中,逐步形成在阅读中感悟作者家国情怀的能力。此外,新课标中也有很多涉及“爱国情怀”“爱国情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与家国情怀相关的关键词。可见,教师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满足新课标要求的体现。
第三,现行教材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悟家国情怀。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有多篇与家国情怀相关的阅读材料,如一年级上册《画》《升国旗》、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黄山奇石》、五年级上册的《示儿》《小岛》、六年级上册的《七律·长征》《开国大典》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知作者的爱国情怀。可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悟家国情怀是让学生深度解读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材文本的重要一环。
二、指引小学生于阅读教学中体悟家国情怀的实践策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的第2首,这首诗饱含诗人陆游的一片赤子之心。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黄河和华山的雄伟壮丽,后两句借“遗民”之口,表达了诗人盼望南宋军队收复中原,却一再失望但尚未绝望的心情,有助于教师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将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为例,系统说明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悟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阅读祖国山河之壮美
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山河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一环,可以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强化其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意识。很多古今阅读材料都包含歌颂祖国山河的句子或段落,可以作为组织学生展开阅读、分析阅读材料,从中体悟家国情怀的重要素材。针对理解难度较高的阅读材料,为了帮助学生体悟其中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补充描写相同事物的文章、分享祖国山河相关的真实照片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度解析歌颂祖国山河之壮美的部分。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诗歌前两句,即“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美。为了帮助学生解读这两句诗,教师可以先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作答,提炼“黄河”和“华山”两个关键词。此后,教师可以请学生思考:黄河和华山有哪些特点?在要求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前,教师可以补充一些描写黄河和华山的阅读材料。如针对黄河,教师可以整理如下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样,结合与黄河相关的课外诗句,学生可以提炼出更多与黄河相关的关键信息,如“很长”“波涛汹涌”“绵延不绝”等。同样,教师也可以以相似的方式,补充与华山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将“高耸”“雄伟”“直插云霄”等关键词与华山联系起来。
指导学生结合课外素材解读这两句诗后,教师可以展示黄河、华山的照片,通过大量照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河和华山的特点,认识到作者采取了夸张的表达手法,描述黄河和华山,意在突出黄河和华山之壮美,使学生自然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强化学生对黄河、华山的热爱之情。
以上,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指引学生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深度解析作者看到的或想到的山河,加深学生对我国地理文化的了解,在见识祖国山河壮美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读出文字背后之历史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的了解,是一种有效激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很多古诗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可供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挖掘文字背后的历史。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除了利用教材中的注释外,教师还可以开发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补充历史知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先以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探究历史知识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语文与历史教学相融合,分享一些史料信息,如历史地图、历史典籍中的片段等,借助可靠的史料,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借助相关历史知识,深度解析古诗,以此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出以下问题:在既往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从众多文章里了解了很多著名的山川、河流、建筑、湖泊等,如庐山瀑布、西湖、泰山等。本诗的作者为什么不选择这些地方?为什么独独写了黄河和华山?以此引导学生读出祖国山河的壮美。在问题的推动下,学生会说出自己的猜想,如作者喜欢黄河和华山、作者创作前曾到黄河和华山游玩等。教师要在肯定学生大胆推测的同时,为其解释深层原因:作者写这两句诗,是因为这么好的河山落在了金人手中。此后,教师可以展示历史地图——南宋疆域图。由此,学生会产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意愿,希望深入了解相关知识,而教师则可以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分享宋朝的史料,着重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在南宋时期,金人掌控下的百姓生活悲苦,致使很多文人志士希望收复河山,让百姓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样,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历史的影响下,感受南宋时期文人志士的家国情怀,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也更好地理解诗的后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相关的历史知识点为出发点,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补充作者生活时代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的影响下,了解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情感,深化学生的阅读深度,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读出作者爱国之情志
在指导学生展开阅读的过程中,除文本中的信息外,教师也要让学生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的爱国情志。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推理作者的想法,在此基础上,简要讲解作者的个人经历,并组织群文阅读活动,鼓励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在走进作者、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深度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赞颂祖国山河”和“维护国家统一”两个角度引导学生品读作者的爱国之情。以“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流程启发学生读出作者的爱国之情。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析诗句,尤其本诗的后两句,请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在创作之时,陆游是否看到了遗民?结合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虽然写的是“遗民”,但也蕴含了作者的情感,不仅仅是“遗民”在流泪,作者也在流泪。
其次,教师要介绍作者的经历。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又一年”?结合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补充作者的相关信息,使学生了解:陆游写这首诗时,中原整整沦陷了65年。由此,学生可以认识到,作者一直以来都希望“王师”可以收复国土,而直到作者创作本诗时,作者的期盼仍未实现。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陆游诗歌群文阅读活动。完成作者简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更多陆游创作的诗歌,如《示儿》,让学生根据“王孙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体会作者一次又一次地感叹“又一年”,却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希望能够看到“王孙北定中原”。此后,教师可以设计课外古诗词阅读作业,让学生阅读《书愤五首(其一)》《关山月》《病起书怀》等陆游之诗,并请学生分享课后阅读期间的感想,结合陆游的经历、陆游的生活背景以及陆游的作品,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陆游,并加深对陆游的理解,助推学生结合“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体会作者年少气盛之时便有收复失地的想法,却在“镜中衰鬓已先斑”之际,仍未实现自己的抱负,感知作者一直有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想法。这样,在阅读大量陆游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透彻地体悟陆游的爱国之情。
以上,在古诗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课内阅读材料出发,系统分享了作者信息,补充了作者的其他代表作品,让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了作者,体悟作者的家国情怀,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助推学生以作者为榜样,将热爱祖国、期盼祖国强盛、维护祖国完整融入思想意识中。同样,若学生具备较强的古诗词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从“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出发,引导学生阅读陆游歌颂祖国山河的作品,如《金山观日出》《航海》等,让学生透过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感知作者的爱国之情。
(四)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注意组织读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扩大教学影响,强化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材料的特点、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生活环境等因素,为学生设计爱国实践任务。同时,为了强化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多个选做任务,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任务:
任务一:创意写作。运用信息技术,了解自己喜欢的山河、建筑等,模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前两句,写下一句或两句运用夸张手法的、包含数字的诗句,或一段运用夸张手法,包含数字的文字,介绍你喜欢的祖国风光或建筑,将自己修改后的优秀作品分享到班级文化墙,以供同学阅读。
任务二:爱国主义诗歌宣传。收集更多的爱国主义诗歌,整合自己喜欢的诗句,通过自主阅读、与同学合作阅读、通过网络学习他人的鉴赏成果等方式深度鉴赏这些诗句,录制短视频,讲解自己喜欢的诗句,并将短视频分享到家庭群组中,影响身边的人,强化他人的爱国情怀。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任务,根据任务要求以实际行动表达爱国之情,并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平台展示影响更多人。以此,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其创意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的影响下,进一步加深对已读材料的理解,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爱国行为。这样,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创造性的语言,向他人介绍祖国山河或历史等,并影响身边人物,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贡献力量。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古诗阅读中体悟家国情怀。为此,语文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材料的特点,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启发学生深度解析阅读材料中与祖国山河、中华历史、作者情感相关的材料,在必要的情况下补充课外资源,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最后,教师要着重引领学生挣脱文本的束缚,读出个人情感,学习作者的家国情怀,并在生活中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样,教师可以自然地将德育工作与语文阅读教学融合,培养有才能、有理想、有抱负且热爱祖国的优秀人才,让学生立志投入祖国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