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
2024-11-25原上秋
年初,上级安排我整理一套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教材,查资料时发现一个叫樊海堂的人,晋察冀时期的游击大队长,是个战斗英雄,因犯错误几次被处理,后来又平反。从大的方面说,他绝对算英模人物,只是觉得能不能编进教材,一时拿不准,就把他选到一边。所以印象深刻。
我找过曾在晋察冀打过鬼子的军分区老首长了解情况,他说:“那是响当当的人物,打胜仗多,是个英雄。军区抗敌剧社还演过他。”
樊海堂后来怎样了?老首长说全国一解放,大批干部回地方工作,天南地北的,大都没消息了。
没办法,我又回到资料馆,期冀在文字堆里寻找一些关于他的信息。
抗战时期的读物不少,想着樊海堂当时的职务较低,参加的又大都是小规模战斗,有关他的文字找起来没那么容易。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一堆《文史博览》《星火燎原》《在晋察冀的那些日子》等书籍中,还真的看到有他的文字描述。把这些零零碎碎的记录串联起来,竟然有了活生生的樊海堂。一个让人敬佩又不十分完美的抗日英雄。
那时候,行军都靠两条腿。樊海堂的游击大队两条腿很厉害,夜行军几十里,眨眼就到。拿据点,搞偷袭,常常出其不意,并总是以少胜多。搞得鬼子焦头烂额,顾此失彼。一次一个小分队被鬼子围在村庄里,上级要求樊大队长去解围。他们来个八十里奔袭,硬是钻进鬼子包围圈里把大部人马救了出来。日本鬼子整蒙了,这是哪来的天兵天将啊?
樊海堂打仗英勇,战斗中总是带头冲锋。他的队伍自然也是动如猛虎,没有完不成的任务。那时候,日军占领一座城,想攻下它很难,没办法就袭扰。定襄县的日军不堪忍受,就派人给樊海堂送来一封信,说大日本皇军驻定襄县最高长官山本联队长想和樊大队长见一面。樊海堂不知道鬼子搞的啥名堂,就答应会会他。
在约定地点见了面。
山本说了一些恭维游击队的话,说八路军游击队打仗很有一套,他们不怕国军,就怕和八路军交手。说了半天,樊海堂让他直言想干什么。山本看樊海堂直爽,也就直接说出了目的。他希望在他守备定襄县期间,八路军不要攻城,给他留个脸面。
那个时候,樊海堂的游击大队连一件像样的武器都没有,整个晋察冀的重武器都不行,应付个扫荡都很吃力,哪有力量去攻有坚固工事的城市?
尽管如此,但樊海堂却装出很大度的样子说:“时间长了不敢说,可以两个月不去攻击你们。”
联队长一听很高兴,连说樊大队长够意思。他问樊海堂:“需要什么,尽管提出来。”
樊海堂随口就说:“需要一挺歪把子机枪,两箱子弹。”
本来是开玩笑,哪有双方打仗一方向另一方要武器的,想着要也不会给你啊,但这个鬼子联队长真的给了。
隔几天,几个民夫不但把机枪和子弹送来了,而且押运的两个日本兵也说不走了。原来山本的意思是,俩士兵是携枪“投奔”了八路,这样他好向上级交代。
突然队伍钻进俩日本兵,樊海堂不知道咋处理。思来想去,把他们上交给了军区。军区本来不知道这件事,俩日本兵咋来的肯定调查。一调查不要紧,好家伙,这么大的事不请示、不报告,和鬼子私自达成互不侵犯协议,这还得了?首长们一怒,把他大队长撸了。
樊海堂倒不在意。他说,咱们大队有机枪了,值。
后来情况清楚了,樊海堂只是犯了自由主义,没必要上纲上线,就恢复了他的职务。
聂司令员听说了这个人,想培养他,就送他到延安学习。那时候边区正开展大生产运动,往包头、兰州跑运销经常有土匪袭扰,甚至有时还遭抢劫。领导认为樊海堂有作战经验,枪打得准,就派他押运。奇怪得很,一路上风平浪静,都说那些土匪是躲着他走。
学习完,日本投降了。好多部队开拔东北。樊海堂所在部队走的时候,是师的架子,他当后勤部长。到了东北便成了军,他依然是后勤部长。那时候老百姓穷,一路看到的都是受苦人。樊海堂就是穷苦出身,他就让手下给老百姓分东西、送钱。有干部提醒他:“樊部长,这都是军用物资,咱们是犯错误。”樊海堂说:“你们只管执行命令。”
也是这次行军,路过他的家乡,乡亲们听说樊海堂当大官了,都来看他。他令人杀了一头猪,有肉有酒,管够。反正他是后勤部长,有的是钱。有点衣锦还乡的味道。
酒足饭饱之后,一个打小在一起玩、在县里任职的干部看中了他腰上的手枪,樊海堂随手就给了他。据说这次荣归故里,光各种枪支就送出去十多支。不管咋说,枪支等财物都是公家的东西,随便送人,总说不过去。但是战争年代,就是上级知道了,也是骂一句:“娘的樊海堂,胡闹。”严重的调换岗位,了事。
后来进行“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樊海堂的一些行为被人扒拉出来,紧接着批斗、写检查、下放、劳改……三中全会之后,组织落实政策,恢复了他的待遇。有战友忆起他的晚年,爱喝酒、下棋。还时常见他蹲在马路边,要么下棋,要么说“老子当年……”
樊海堂逝世于定襄县。
给他念悼词的是一位县领导。悼词的最后一句这样写的:伟大的民族英雄樊海堂同志永垂不朽。
作者简介:原上秋,河南省小小说学会副秘书长,新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老张其人》获第十六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图书《见证》获新乡市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与楼擦肩而过的旅游》《俩老头的醉梦时光》等获中国小小说年度奖,《最后的老牛》《老兵和新兵》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试题,出版小说集《寻找会飞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