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研究
2024-11-25黄维玲
摘要: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扩展了服务范围和深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及用户体验,但也存在非法下载、分享版权材料、数据篡改等新问题,对图书馆的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比分析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中读者的违规行为,提出数字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构建思路,以期为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的数据资源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图书馆;信用服务
ResearchonCreditServiceSystemofDigitalLibraryinBigData
HuangWeiling
FuzhouUniversityLibraryFujianFuzhou350108
Abstract:Intheeraofbigdata,digitallibrarieshaveexpandedtheservicescopeanddepth,enhancingresourceutilizationanduserexperience.However,newissuessuchasillegaldownloading,sharingofcopyrightedmaterials,and datatamperinghaveemerged,presentingfreshchallengestolibraryresourcemanagement.Bycomparingtheviolationsofreadersindigitallibrariesandtraditionallibraries,thispaperproposesaconstructionforthecreditservicesystemofdigitallibraries,inordertoprovidethereferenceforthemanagementofdataresourcesinlibrariesunderthebigdataenvironment.
Keywords:BigData;DigitalLibraries;CreditServices
1概述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的产物,其发展呈现出与传统图书馆发展不同的轨迹和特点。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汇集与传递中心,不仅仅是信息的存储和检索场所,更是信息筛选、评估和信任度建立的重要平台,其发展重点是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极大地扩展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深度,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用户体验。例如,数字图书馆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能够提供个性化推荐,精准满足用户需求;利用云存储,可以实现资源的远程访问和共享,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借助人工智能,可以优化信息检索和管理流程,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
大数据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其服务模式、管理体系和技术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图书馆管理中,读者的违规行为通常包括逾期归还、损坏图书或不当使用图书馆空间等。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违规行为的范畴扩展到了数字领域,如非法下载、分享版权材料、数据篡改和网络安全问题[12]。这些行为不仅威胁版权保护,也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管理构成挑战。因此,数字图书馆需要发展新的监管机制和技术工具来识别和防范这些新型违规行为。Wei等(2022)的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揭示了用户借阅特征和需求偏好,这些技术也可以用于监测和分析潜在的违规行为[3]。周佳莹等研究了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中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三类用户的信息需求认知行为、信息获取行为、信息吸收利用行为及信息交流行为[4]。数字图书馆可以利用这些分析结果,不仅预防违规行为的发生,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然而,这也引发了对用户隐私保护的担忧,因为过度监控可能侵犯用户隐私。因此,数字图书馆在管理读者行为时需要平衡监管与隐私保护。这些研究揭示了数字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中需要关注的新维度,尤其是在用户行为管理和信用服务体系构建方面。
鉴于此,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字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用户行为的规范,还能够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李伟超等构建了数字图书馆用户信用管理体系框架,以助于图书馆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维护[5]。杨代庆等基于国家图书文献中心(NSTL)的实践,构建了针对数字图书馆的用户分级及用户信用指标体系,研究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风险行为识别效果[6]。此外,也有部分学者研究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信用服务现状及信用服务体系构建[78]。这些研究主要围绕的是数字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信用服务体系或者是从信用服务指标体系的角度展开探讨,但尚未有文章清晰地描述数字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模块。本研究旨在结合最新的文献,探讨如何在大数据环境下,构建一个能够反映用户行为并促进遵守规则的数字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2数字图书馆环境下读者违规现象分析
随着图书馆服务从传统的实体形式转变为数字化模式,读者的违规现象也随之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在传统图书馆管理中,读者违规行为主要涉及实体资源的使用和图书馆空间的占用。典型的问题包括物理损坏(如不当使用或疏忽大意导致图书或其他实体材料的损坏)、图书丢失(实体图书的遗失或盗窃)、逾期归还(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归还图书或其他物理资料)、占座(在图书馆内占座但长时间不使用,影响他人使用)以及不遵守图书馆规则(如噪音干扰、禁食区域进食等行为,干扰其他读者)。这些问题反映出传统图书馆管理的重点在于维护实体资源的完整性和确保图书馆环境的秩序。相比之下,在数字图书馆管理中,读者的违规行为更多地与数字资源的使用和信息安全相关。这些行为包括版权侵犯(非法下载、共享或复制受版权保护的数字内容)、账户安全问题(分享账户信息给他人使用或未经授权使用他人账户)、数据篡改(试图非法访问或修改图书馆系统中的数据)、资源滥用(过度下载或打印电子资源,违反使用协议)以及网络攻击(对图书馆的网络系统进行恶意攻击,如病毒传播、DDoS攻击等)。这些违规行为不仅威胁到数字资源的安全和完整性,也对图书馆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隐私安全构成了挑战。
随着图书馆服务的数字化转型,管理者在制定有效策略时不仅需关注传统实体资源和空间使用,还应重视数字资源保护、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在介质物理性的维度,传统图书馆的违规行为往往与物理介质有关,如图书损坏或丢失,而数字图书馆的违规行为更多与数字信息和网络行为有关,如版权侵犯和数据安全问题。在违规行为范围的维度,数字图书馆的违规行为可能具有更广泛的影响,例如,非法共享的数字资源可以迅速传播到互联网上的任何地方。在监控和证据维度,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日志文件和电子记录更容易进行监控和证据收集,而传统图书馆的监控可能更依赖于人工观察和物理证据。在违规行为检测的维度,数字图书馆的违规行为可能需要专门的软件和工具来检测,如版权侵犯监测工具,而传统图书馆的违规行为检测可能更直观,如检查物理损坏。总的来说,数字图书馆的违规现象更多地涉及数字内容的管理和网络行为规范,而传统图书馆的违规现象则更多关联到实体资料的管理和现场行为规范。为了应对数字化环境下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新挑战,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保护信息资源安全和促进用户良好行为习惯,有必要找到新的管理措施,构建数字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是其中的关键措施之一。
3数字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的构建
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不仅是量的需求,更是质的需求,尤其是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通过建立信用服务体系,数字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权威的信息服务。同时,信用体系还可以作为用户行为规范的一种机制,能够识别和奖励那些使用资源负责任的用户,同时对违规或不良行为的用户实施限制或教育,从而鼓励用户遵守数字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另外,构建信用服务体系也面临着挑战,特别是在用户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和伦理道德方面,构建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和隐私不被侵犯。
因此,数字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其涵盖了用户认证、信用评估、信用管理、信用应用和信用监督等多个模块,具体见下图。各个模块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信用信息的生成、应用和监管,其目标是构建一个公正、透明、高效的数字图书馆环境,有效地促进用户的合规行为,提升图书馆资源的管理效率,并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服务体验。
(1)用户认证模块:这是信用服务体系的基础模块,主要负责确认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用户认证模块通过采用多因素认证机制,结合用户的身份信息、登录行为、设备信息等多维度数据,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此外,该模块还需具备防欺诈功能,能够有效识别和阻断非法访问尝试,保护用户信息和数字内容不受侵害。
(2)信用评估模块:该模块是信用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它采集用户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各项行为数据,包括借阅记录、在线行为、反馈与评价等,并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行为进行量化评估。信用评估模块需要明确的评分标准和规则。这些标准和规则应当公平、透明,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用户群体。例如,对于经常进行非法下载的用户,可以设计更为严格的评分、减分规则;而对于偶尔犯错的用户,则可以通过警告和教育来纠正其行为。信用评分系统应当能够区分不同程度的违规行为,并给予相应的信用分数影响。此外,信用评分系统还应当考虑到用户改正行为的可能性,允许用户通过正面行为来恢复或提高其信用分数。
(3)信用管理模块:该模块负责根据用户的信用评分实施相应的信用管理措施。信用管理包括信用奖励和信用惩罚两方面。对于信用良好的用户,数字图书馆可以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优惠,如增加借阅额度、减免罚金等;而对于信用较低的用户,则可能限制其部分服务功能,或要求其通过一定方式提升信用分数后才能恢复服务。通过这样的机制,可以形成一个正向激励的环境,鼓励用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信用应用模块:在数字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中,用户的信用评分将影响其在图书馆内的服务体验。模块与图书馆的用户管理和服务系统无缝对接。用户的信用评分应成为其个人资料的一部分,影响其服务访问级别。例如,高信用评分的用户可以享受更多的借阅权益,如更长的借阅期限或更多的预约权限。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如咨询、培训、活动组织等,考虑信用评分的影响。用户的信用评分可以作为参与某些特定活动的资格之一,从而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图书馆社区的建设。
(5)信用监督和反馈模块:监督和反馈模块对整个信用服务体系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对用户的信用行为进行持续的跟踪和评估。同时,建立起及时、有效的反馈渠道,使用户能够对信用评分和相关决策提出异议和建议。监管机制应当灵活,能够根据用户行为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进行调整。反馈机制则应当鼓励用户之间的互动,以及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从而不断优化信用服务体系。
4结论与展望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比分析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中的违规行为,提出了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构建的思路。数字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促进用户的合规行为,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够增强用户体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图书馆社区环境。
为了确保信用服务体系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图书馆应定期更新和维护信用评分标准,确保其与用户行为和图书馆服务目标保持一致。其次,图书馆应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优化信用评分模型,提高其预测违规行为的准确性。此外,图书馆应加强用户教育,提高用户对信用服务体系的认识和接受度。同时,图书馆还应建立一个开放的反馈机制,鼓励用户参与到信用服务体系的评估和改进过程中。最后,图书馆应持续监控信用服务体系与其他服务整合的效果,并根据用户反馈和服务需求进行调整。
数字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图书馆、用户和技术的共同努力,以实现最佳的服务效果。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信用服务体系在不同类型的数字图书馆环境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来提高其功能和效率,构建出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和用户友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周丽霞,张偶.Google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情报科学,2012,30(09):13251327,1352.
[2]王卫,王瑞焕,潘京华.版权代理模式下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问题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S2):3841.
[3]YangWei,Machica,IvyKimD.,etal.AnalysisofStudents’BorrowingBehaviorinLocalUniversityLibraryUsingDataMiningTechnique[J].InternationalJournalofEmergingTechnologyandAdvancedEngineering,2022(07):6877.
[4]周佳莹,娄策群.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8(08):5559+87.
[5]李伟超,王慧,赵亚南,等.大数据环境下用户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1(03):102108.
[6]杨代庆,李勃慧,马梧桐.数字图书馆用户分级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3(03):3142.
[7]陆和建,阮张平,张思琪.我国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现状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20(3):6671.
[8]罗慈玲.基于读者信用积分制的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9(11):6164+95.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大数据环境下FULink信用服务平台研究(编号:FJTGW202221)
作者简介:黄维玲(1979—),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