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教学理念融合对分课堂在高职“中医养生保健学”课程的运用与探究

2024-11-25温小雨蒋凌云骆阳康健李春张学红

科技风 2024年32期

摘要:目前“中医养生保健学”课程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存在一些困境,如何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寻求方法提高课程的质量成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结合本校“中医养生保健学”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通过运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结合“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探讨该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采取的具体方法。实践证明,“OBE+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医养生保健学;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对分课堂

“中医养生保健学”作为沟通中医药在治未病和康复治疗中的桥梁学科,要想将该课程学好,不仅要将基础掌握牢固,还要具有一定的中医临床思维。目前,“中医养生保健学”课程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实践性较强,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不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1],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些许困难。另外,教师课堂上单方面讲授虽然能够带领学生系统性掌握理论知识,但是学生能够发挥主动性学习的空间少、积极性不高、不利于自主学习。此外,运用慕课、翻转课堂、研讨式课堂的方式,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但学生对知识了解比较局限,学习缺乏系统性,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2]。而目前案例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PBL)的方式,虽然能够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研讨,但是学生讨论的质量仍有待提升。因而,寻求一种更适用于“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教学模式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分课堂融入“OBE”教学理念的运用

对分课堂的核心是利用课堂对分,将课堂时间一半分给教师,一半分给学生进行讲授[3]。而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更加注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侧重点是在学生对课程学习结束后的心得体会,及其对知识、能力的掌握,同时也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能否符合所需求的目的[4]。“OBE+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也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对相关理论的运用,该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学习模式比起来更侧重于对学生探索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发展协同育人、因材施教,也关注到了学生获得的最终成果、自我参照和互相之间的包容发展[5]。从教学理念出发,有学者认为“OBE+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重在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责权对分[6]。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由此看来,“OBE+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更适用于以应用特点见长的高职“中医养生保健学”课程。

2教学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组144人(2021级中医养生保健1班19人,2021级健康管理1班35人,2021级营养1班23人,2022级中医养生1班23人,2022级营养1班44人);对照组58人(2019级中医养生保健1班25人,2020级中医养生保健1班33人)。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医学课程教学传授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方式及方法:采用以教师上课讲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在学期末对同学们进行考核;共48个学时。

研究组学生采取“OBE+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方式及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内化吸收、讨论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期末对同学们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考核检验;共48个学时。

2.2“OBE+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在课程中的实施方案

本项目遵照“PAD”课堂理念将课堂划分三个部分,分别是:教师讲授(Presentation)、学生的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师生问题讨论(Discussion),在研究组中进行开展试验(见图1)。实施该教学模式之前需要了解学生想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在做教学设计及课程计划时融入“OBE”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掌握的知识是否符合目前社会的需求、个人能力及专业素质是否有提升,围绕学习者的最终学习产出展开研究,最后借助问卷星平台收集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见图2)。

2.2.1讲授阶段及作业布置

预习中学生了解并思考本章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备课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明确知识框架、授课对象重点与难点的掌握。在教师授课的内容中,主要搭建每一堂课的知识内容框架,强调教师对知识主干、教学内容的框架性讲授,给学生设计“悬念”,由学生在完成作业和内化吸收的过程中去填补。教师在授课结束后,通过问卷星布置作业,作业包括独立完成养生方案设计、分组完成养生知识分享PPT制作两个部分。

2.2.2内化吸收及作业完成

学生及时总结课堂学习情况,同时提出自己对该课程知识点的疑惑,待课上再提出分析讨论。根据教师讲解的知识点结合教材或参考资料,借助网络查找相关知识,独立完成养生方案作业的制定,再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本小组该课程中知识要点的分享与课件的制作。作业满分为100分,学生按要求的时间节点提交作业至“问卷星”,即可获得60分,基本完成、勉强适用的方案可获得80分,认真制定,并且符合实际的方案给予90~100分。小组分享及PPT展示由各小组之间互相打分,取平均分作为该小组最终得分。

2.2.3分享讨论及教师答疑

学生分组讨论,以此解决部分低层次问题,凝练高层次问题,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每组代表展示优秀的养生方案,展示结束后由其他同学或教师提出质疑,小组答辩。在最后的讨论阶段,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2.3教学效果评价

2.3.1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评价对分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结束后,发送对分课堂回顾问卷给学生进行填写,以上均为不记名调查。问卷各条目的评价采取LIKERT5分量表计分,非常不认可为1分;不认可2分;一般,比较认可为3分;认可为4分;非常认可为5分。本次课程结束后,发放并回收了有效调查问卷。

2.3.2两组学生理论成绩与教学质量反馈

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采用期末理论考核形式监测,本次考核满分为100分,及格分数设置为60分,考试时间、地点与试卷题目均一致,最终对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2.3.3学生教学内容接受度对比

本学期结束后,由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向研究组5个班级,借助问卷星的形式发放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该问卷以匿名形式进行采集学生意见,充分保证了评价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2.4统计学分析

两组成绩对比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教学质量反馈结果

学期结束后,回收并分析了课题组向5个班级发放的教学调查问卷,获得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式的具体反馈。本次调查研究采取匿名形式进行,充分地体现了研究项目的合理性和客观性。本次课程结束后发放并回收了调查问卷144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3.1对分课堂问卷回顾情况分析

结果显示,97.76%的学生认为运用该模式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独立思考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对重点知识掌握、提高团队合作能力、调动课堂积极性上均得到比较高的认可,占比96%及以上。

3.2学生教学质量反馈对比情况

研究组班级和对照组班级的“中医养生保健学”课程成绩的平均分分别为(81.16±7.65)分、(73.05±8.36)分。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期末总体成绩较高(p<0.05)。

3.3学生教学质量反馈对比情况

研究组的学生接受度87.31%(117/134),满意度为84.33%(113/134),学生课堂参与性高76.12%(102/134),出勤率可达100%;对照组接受度、满意度、课堂参与性均低于研究组,经χ2检验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中医养生保健学”大多依靠教师的讲解,为追求学生对知识所谓的“全面”掌握,教师精益求精地完善自己的讲课,然后对于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没有充分地关注到,因此很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学习。OBE理念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不会局限于教师单独讲授课堂知识,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留下自我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教学、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进行了新的改革及研究[7]。当教师讲解完基础知识后,给予了学生发表自身见解的机会,培养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8]。

“中医养生保健学”在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承担实训内容的讲解、展示和总结的职责,位于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地位。运用OBE理念的对分课堂教师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不仅能够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还能在确保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基于OBE理念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灌输知识转变成自主学习,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训操作技能。

在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中,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课后独自练习,缺少相互沟通、解答释疑的机会,难以了解学生是否在学习中遇到困境,鲜有机会聚集在一起,难以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而OBE理念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不论在课堂还是课后,都提倡以师生间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为主要形式,课堂上采取学生分组进行组间比赛,达到“以赛促教”的要求。讨论过程中,教师充分鼓励学生发表观点,给予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体现学生人文关怀素养的培养,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互动,课后通过线上互动的方式,教师与学生能够获得充分交流,拉近师生距离。

本研究基于OBE理念融入“对分课堂”模式有效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该研究对医学高职类院校“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创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潘道友,骆清岗,李涛,等.高职院校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实训中心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0):259261.

[2]赵帅.面向知识建构的在线协作学习环境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23.

[3]许月良.关于“对分课堂”的理性思考:与张学新教授商榷[J].湖南教育(D版),2016(09):2930.

[4]王静,张冬云.基于OBE的对分课堂在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06):104106.

[5]胡鑫才,丁明,李俊波.基于OBE的对分课堂在临证案例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23,38(16):32353237.

[6]吴青青,王巍,王贞.课程思政理念下统计学“OBE+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2):160161.

[7]朱凯,李洁琼,王雯,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制药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18):141142.

[8]彭岳,赵铁建,林江,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素质的生理学教学改革[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3(02):130132.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XGZJG2022B159);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2023KY1988)

作者简介:温小雨(1995—),女,汉族,广东深圳人,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中医养生教学及中医药防治疾病研究。

*通讯作者:蒋凌云(1980—),男,汉族,广西桂林人,本科,讲师,主要从事中医药教育及中医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