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城文庙
2024-11-22李川慧佳
山西阳城文庙,亦名孔圣庙,坐落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南隅,坐北朝南,是一座供奉、祭祀儒学始祖孔子的县级文庙,也是旧时阳城县最高学府。明清两代阳城县儒学管理机构就设在此,负责县域之内的书院运行、生员管理及儒学教育,县衙内的教谕和训导在此理事。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11/Vz7ZEwvNUhfJ6KPCPwssAc.webp)
据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阳城县志》记载,文庙始建于宋代,明洪武四年(1371年)县令李芾重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大成殿灾毁,县令项龙章新修。道光十九年(1839年)县令徐遨又进行了一次修缮,扩建大成殿为五间(脊檩下有道光十九年郭扬、王业重建题记),并且增修了东西庑和戟门等。1996年1月12日,阳城文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阳城县文物局对文庙进行大规模维修,形成现状。2016 年,由山西省财政拨款对阳城文庙进行修缮。2019年10月7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阳城文庙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山西省志·古建筑志》记载,阳城文庙原由孔圣庙、文昌宫、明伦堂等群体建筑组成。“文化大革命”前后,拆除了明伦堂与文昌宫,现仅存孔圣庙,南北长53米,东西宽41米,建筑面积1126.5平方米,占地面积1643平方米,沿中轴线分别建有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等建筑。戟门将整个文庙分隔为二进院落,东西两厢分别为明宦、乡贤二祠;后院正中一条甬道直通月台,月台上是高大雄伟的大成殿,甬道东西两侧各建廊庑七楹。
1946年至1949年,太岳军区曾在此驻扎四年之久,孔圣庙主院是太岳军区的旧址,大成殿是当时的军区司令部,西厢房是军区政治部,其他房间是军区各科室。1986年阳城县文物博物馆建立,设立在文庙内。
大成殿 大成殿坐落于文庙中轴线北端,现存建筑重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是文庙中的主要建筑,由月台和大殿两部分组成。月台是举行祭孔大典时奏大成乐、舞八佾舞的礼仪乐舞之地,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11米,南北长5.7米,高0.8米,石砌台基,设抄手踏跺,中设双龙戏珠石雕踏道,两侧沿前廊柱各设石级5步。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11/2LZW79FRdcLWFM7CHHYgMH.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11/j9gN4jzjQWQLdMn8BLYWpK.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11/YCuXxtVhLtwbjW92o3nXFF.webp)
大成殿坐落在1.0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五间17.24米,进深八椽11.54米,通高14.6米。彻上露明造,抬梁式结构,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剪边。大殿木柱断面圆形,收分明显。檐柱和金柱柱头设额枋横向拉接、上承下檐斗拱及梁架。殿下檐周围皆为两架椽,抬梁式,前后檐明间双步梁后尾与金柱榫卯结合。上檐明间为五架梁贯通前后,山面梁架采用“移梁造”法,建造中为了妥善解决上檐角梁后尾的安放问题,建造师把整缝梁架移离了柱头,将其向内移动了24厘米,减少了扒梁,取消了踩步金,巧妙地把上檐角梁的后尾放在五架梁上、檐山面的椽尾放在三架梁上。
屋顶为重檐歇山顶,青灰筒板瓦屋面,黄色琉璃瓦剪边,琉璃脊饰,正脊、垂脊、戗脊、围脊、角脊均为捏花脊筒,正脊两端设鸱吻。
东西庑 位于后院东西两侧,面阔均为七间21.98米,进深五椽5.67米,通高8.75米(室外地平至脊吻顶),六檩前出廊式单檐悬山顶,青灰筒板瓦屋面,绿色琉璃瓦剪边,琉璃脊饰、吻兽,正脊、垂脊均为捏花脊筒。
戟门 位于中轴线前端、前院北侧,面阔五间13.67米,进深四椽3.7米,通高9.05米(室外地平至脊吻顶),五檩五架梁贯通前后,单檐悬山顶。青灰筒板瓦屋面,绿色琉璃瓦剪边,琉璃脊饰、吻兽,正脊、垂脊均为捏花脊筒。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11/bq2wMPzBdZmYuTkf5Nofnq.webp)
明宦祠、乡贤祠 分列戟门东西两侧,坐北面南,面阔三间7.6米,进深五椽3.84米,通高7.85米(室外地平至脊吻顶),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单檐悬山顶,青灰筒板瓦屋面,绿色琉璃瓦剪边,琉璃脊饰、吻兽,正脊、垂脊均为捏花脊筒。
阳城文庙现存建筑布局科学合理,主体建筑大部完好,为晋东南地区保存较好的文庙建筑群之一。大成殿布局严谨,结构宏伟,设计精湛美观,建筑构件造型古朴端庄。其重檐歇山顶,建筑等级较高,在县级文庙建筑中实属少见。部分梁架构件仍传承了宋代建筑风格,是山西少有的早期文庙建筑。大成殿室内彩画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洗礼保存至今,笔力雄健、线条爽利、色彩绚丽、规制工整,对于研究古代壁画艺术意义重大。庙内遍布各种砖雕、木雕、石雕,雕刻手法古朴细腻、美轮美奂,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显著,具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