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重视的乡村建设史料
2024-11-22常利兵
熟悉乡村建设运动史的读者都知道,1923年由陶行知、晏阳初等人成立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为挽救近代以来中国农村出现的“乡村危机”,从“愚、穷、弱、私”四个维度积极投身于乡村运动之中。譬如,1926年秋,晏阳初以翟城村为基地,将河北定县作为“华北实验区”,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不幸的是,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定县实验因此而停顿。1939年,“平教会”从长沙转移至重庆大后方,继续进行乡村建设实验活动。“华西实验区”即是于1946年11月在重庆巴县和璧山县创办的实验区,简称“巴璧实验区”,后因实验区扩大至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属的“十县一局”,其“实验区域之广,建设理念之完备,工作系统之有序,都是前所未有的”。
2020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乡建工作经验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西实验区档案选编》一书,就是一部阐述“平教会”在华西实验区创办三周年之际,“为综合同志工作之经验及工作之意见,用以检讨三年来工作之得失”的重要史料著作。它不仅包括璧山县、巴县、江北县、合川县、铜梁县、北碚管理局和江津县等实验区的农村工作者对于从事乡村建设的心得体会和认识理解的经验总结,而且对实验区的农民扫盲、农村合作社、农地减租等改良实践也有丰富多样的呈现。如江北县一个名为成国阶的乡建者在《入乡工作之基本知识》中写到,即使自己考入华西实验区经过受训后开始工作,但是,“深入民间,举办调查,斯时问题丛生”。因为刚从学校这个圈子跳出来,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哪怕你才高八斗,保长甲长根本也不会理你”。面对这样的困难,首先应该“尽量放低你的身份”,“与保长、甲长打成一片,共同携起手来”;其次就是与老百姓交谈时,要“多用闲谈方式”“交往方式把握时机”“彼此咸欣”“了解了你今天来之使命”,那么,“自然会欢迎你、恭敬你,并且很爽快地将乡间之实际情形一一地告诉你”。只有在这样的工作基础上,才可以减少工作之麻烦,“无形中增加了你工作之效率”,而且不管办何种事业,“中间决没困难”。最后,成国阶还强调了只要讲究方法,不断地联络,“建树谊情”“增长你工作之生命性”,这才是乡建工作能够成功的“特效药”。
这些点滴经验分享,恰恰是乡建工作能够在地化展开的重要方法,而增加工作中的“生命性”一语,尤其值得当下的我们珍视和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