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民主故事?
2024-11-22李瑞宁刘东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同时将“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政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出场和实践发展为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奠定了坚实基础。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吸引力、说服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既是提升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增强人民民主自信心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中国民主国际话语权、塑造国家民主国际新形象的现实需要。
一、讲好中国民主故事的可能性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的创新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诠释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形态与核心概念,更是这一创新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实践与鲜活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出场与实践发展为讲好中国民主故事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1.全过程人民民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首先提出的创新政治话语,“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自2019年首次提出这一论述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过程的民主”相继作了重要讲话,形成了《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等著作,详细阐释了中国式民主的内涵本质、制度实践、鲜明优势、根本特征等,逐渐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完整思想体系。202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系统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价值理念、构建的完整制度体系、广泛的参与实践案例、历史性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乃至世界民主事业的显著成就与贡献,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报道。以上阐述界定了中国式民主的完整轮廓,形成了中国式民主的政治话语场域,这为讲好中国民主故事提供了权威的话语资源。
自提出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随即成为学术研究热点,相关理论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文本体系研究,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论述文本并分析其思想内涵、实践基础、理论体系及其对中国发展的价值意义;二是内在逻辑研究,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基本结构、制度体系、运作形态、治理优势等;三是横向对比研究,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做理论、实践、价值等方面的中西文明对比研究并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特点、显著特征、比较优势及其对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四是纵向演变研究,分析西方自由主义民主思想、中国传统民本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历史、理论、实践等方面的逻辑联系并分析其当代价值等。纵观之,学术界的相关理论研究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体系,构成了中国式民主的学术话语场域,这为讲好中国民主故事提供了丰富的话语资源。
2.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具备生动的实践基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标志性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兼具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是“全过程”的中国式民主治理形态。在制度层面,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其系统性的制度程序诠释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系之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全面、广泛且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这一体系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原则,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坚实的政体支撑,同时辅之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不仅实现了民主链条的全方位、全覆盖,确保了民主实践的广泛性和深入性,还通过其真实性和有效性让社会主义民主真正成为人民可感、可知、可参与的生动现实。在实践层面,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其完整化的参与实践诠释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之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环节的完整链条,为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阶段性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它是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创新话语。在程序建设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全链条的覆盖,从民主选举到民主协商,从民主决策到民主管理,再到民主监督,每一个环节紧密相连,确保了民主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囊括领域上,它展现了全方位的广度,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在涉及主体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全覆盖,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平等地享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入发展为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奠定了现实基础。
二、讲好中国民主故事的必要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系统性话语总结,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尝试构建中国式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中国民主故事,提升中国式民主的话语吸引力、说服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1.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力量,巩固政党执政为民好形象。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追求、发展、实现民主的探索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党主导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制度、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在发展人民民主的百余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灵魂与鲜明标识,更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全面进步与深入发展的坚强政治支柱与根本政治保障。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实质上就是通过话语全方位地确证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这既有利于强化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又有利于客观呈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良好政党形象。
2.增强人民群众民主认同,提升人民群众民主自信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推行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关心人民根本利益诉求、解决人民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为基本目标,旨在造福人民。正如马克思所言:“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社会主义的民主逻辑决定了人民至上、人民优先的根本立场,因而能够赢得民心。讲好中国民主故事,本质上就是通过话语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逻辑与价值理念,这不仅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这一民主模式的认同感,而且能够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心,不断激发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创造活力,凝聚奋斗力量。
3.超越西方民主话语逻辑,提升中国民主国际话语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演进中彰显出的中国智慧,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创造的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一直以来,中国的政治理论话语和叙事体系滞后于实践的发展进程,在民主的话语场域上面临“中国发展巨人”与“中国话语矮子”的二律背反困境。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出场及其实践,不仅为讲好中国民主故事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素材和充足的叙事基础,而且能够将中国式民主的价值理念与运行状态客观、真实、全面地呈现给国际社会。这一过程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解释力、话语说服力与实践推动力,进而为瓦解西方民主话语霸权、打破中国民主的国际话语权困境提供机遇。
4.阐释中国民主政治理念,塑造中国民主国际新形象。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国政治生态勾勒出了一幅良政善治、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广泛持久且真实有效的美好图景,从而在与西方民主模式的比较中实现了扬弃与超越。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与文化差异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西方国家时常以“民主”“人权”为意识形态武器大肆攻击中国,在国际通行的话语体系中,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直被看作非民主国家。新时代,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迫切需要更加客观、真实、全面地讲好中国民主故事,传播好中国民主声音,塑造中国民主国际新形象,以此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民主模式的理解和认同,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式民主”,进而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目标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
三、讲好中国民主故事的具体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展现中国民主故事的关键切口,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全面多元,打造民主话语主体。首先,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术话语主体,即理论研究队伍。理论研究是建构话语体系的深厚源泉和必要前提,要深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维理论研究,为中国式民主提供学理支撑。一方面,话语主体要精通中国式民主的历史、理论和实践,以严谨的逻辑思维构建中国特色的民主话语体系;另一方面,要熟知国际民主的理论建构与话语体系,以清晰的眼光和头脑审视西式民主的理论陷阱与实践漏洞。其次,优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话语主体,即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人员。该主体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阐释和宣传的桥梁与纽带,在深入学习领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理论述与核心精神并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基础上,肩负着理论宣讲与政策推行的重大使命。一方面,该主体要贴近现实、总结经验,联系群众、灵活宣传,采取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学术理论转化为人民的理论;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的各级官方代表,该主体的阐释和解读代表着中国式民主的官方定位与正式立场,一言一行都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应做到真诚真实、正确严谨,在国际宣传中精准塑造、着重突出中国的民主形态与民主形象。最后,扩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众话语主体,即广大人民群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主体是人民,“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应该由外部少数人指手画脚来评判”。人民群众的民主实践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源头,也是其理论归宿。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深入持久发展,使人民群众在民主实践中增强民主意识与主人翁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话语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人民群众通过主流媒体与社交软件等平台,小切口地分享自己亲身经历的民主故事与感想心得,塑造良好的参政氛围与民主文化。
2.依托核心范畴,建立话语内容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核心原创内容。构建中国式民主话语内容体系,一方面,既要在此基础上回溯民主历史,深入阐释中国古代民本主义思想,重温“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君舟民水”“民贵君轻”等中国传统民主典故,又要着眼民主现实,建立符合时代特色的民主话语体系,强调“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至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标志性民主概念;另一方面,在构建历史和现实相统一、抽象和具体相贯通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的同时,还要注重对中国原创民主话语内容的精准翻译与内涵传递,使中国式民主能够无偏差地与国际社会、各国人民进行理念交流,进而引起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打造融通中外的中国式民主话语体系。
3.运用合适方法,创新话语表达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深厚的价值内涵与丰富的话语内容,运用合适的话语表达形式可以事半功倍地提升中国式民主话语的表达效果。一方面,运用合适的修辞方法,如通过比喻使民主概念具象化,通过对偶使民主阐述整齐化,通过排比使民主叙述节奏化,等等,使抽象枯燥的政治术语更加具象生动、通俗易懂;另一方面,运用合适的民主叙事方法,如在坚持官方报道的同时扩大民间讲述,在坚持宏大描述的同时增加微观叙事,综合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弱化宣传的政治性,强化人文价值色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积极传播中华文化,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要使中国式民主理念以国内外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提高中国民主话语体系的吸引力与说服力。
4.区分话语受众,选择多样话语媒介。中国式民主的话语受众以国内政治界、学术界为主,话语传播范围有待扩大、话语传播效度有待提升。立足国内,要推动政策宣讲团体下基层、入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填补民主话语空场,同时要高效运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便捷易得的媒介手段,潜移默化地将其融入百姓的头脑中。立足国外,要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宣传中国式民主的意涵与价值,打破民主话语屏障。例如,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以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要内容的“民主”为切入点,深入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邻国、友国、大国的圈层化领域逐步扩大宣传。同时,要充分利用世界主流媒体、国际会议、联合国等国际平台掌握民主话语主动权。例如,在海外播放“中国式民主”主题系列宣传片、培养学术型和实践型外交人才,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民主故事,传播好中国民主声音。
作者李瑞宁系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刘东建系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