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拔节成长
2024-11-21龚向东
我发现了一本小小薄薄的新杂志,名字就叫《初中生世界》。居然有专门针对“细腰”学段的刊物?从此这本杂志几乎成了我的“囊中之物”。
1992年,20岁刚出头的我入职了刚刚创办的南通市海门区东洲中学,一门心思想要干出一番事业。
面对像春天拔节的青竹般的孩子,我使出浑身解数,感觉每天都是新的,每节课都是新的。转眼时间就来到了1994年,孩子们初三了,我摸着石头过河到了湍急处,正需要新的教学灵感与力量。在老校长张炳华从几排“蜷手蜷脚”的平房中辟出的一间“豪华”阅览室里,我发现了一本小小薄薄的新杂志,名字就叫《初中生世界》。居然有专门针对“细腰”学段的刊物?从此这本杂志几乎成了我的“囊中之物”,新刊一到就被我借走,直到下一期来了才还回去换一本。
有用,真是有用!杂志上面的栏目好多都是以创刊的骨干命名的,如仇玉坤的《阿坤俱乐部》,方苑的《方方有约》,以及后来特约编辑仇敏主持的《小笛信箱》,都给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舟船”“草料”,甚至是“枪弹”。
有趣,真的有趣!我坐班时喜欢带着看,被几个孩子发现了,趁我不备“顺”了去传阅。一个个爱不释手,胆大的居然藏在桌肚里偷偷地看。那还了得,抓了“现行”,让他当众朗读认为最好的那篇习作,还要说说选这篇文章的理由。一发不可收,当堂课成了《初中生世界》的专题阅读赏析课。再发更不可收,每期杂志来了先在班上传看,再用一节课专题研讨。
读读、议议、讲讲、写写,语文的内涵和生活的外延糅合在了一起。孩子们的学习态度从推推脱脱、躲躲闪闪,慢慢变为积极主动、你争我比。特别是作文课,学生逐渐成了主角,我倒被挤成了配角。一次我外出参加优课评比,等下午到班时已经是两节连上的作文课的第二节。只见黑板上写着“‘彩虹杯’作文比赛”几个大字,下面附了两道题目。原来是《初中生世界》组织的首届省初中生作文比赛。汗颜,光忙着自己的比赛,居然差点遗漏了如此重要的活动。赶紧收心回归本职工作,把孩子们写的文章拿来面批面改。你还别说,真有几篇写得蛮有味道的,属于有点意思也有点意义的好文章。可我们这所小县城新创办的学校参加“高高在上”的省级比赛,有可能吗?管他呢!一封信8毛钱,把我们认为好的文章全都寄过去参赛!
我和孩子们干脆,《初中生世界》也不含糊,竟然连发了我们班两个孩子的文章,一时间说全班轰动全校震动也不为过。接下来的故事就顺理成章了,我带着获奖学生晓鸣第一次乘着江轮远行,第一次到了省会南京,第一次走进了江苏教育报刊社……我们“参拜”了一众只能在杂志上神交的编辑老师,参加了简朴而隆重的颁奖典礼,参观了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等革命教育基地……在联欢会上,晓鸣还主动上台表演节目,露了一手杂耍“两手三球”。真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这届孩子们在1995年的中考中创造了我教育生涯的“开门红”。我不敢贪功,细论下来,是我和孩子们在与《初中生世界》的相处中,共同找到了教与学的最佳契合点,找到了师与生的最佳共情点,找到了当下与未来的最佳奋斗点。
现在我已经工作三十余年了,从不断推荐学生在《初中生世界》上发表习作,到配合张炳华校长创办省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刊《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到应和编辑部开辟专栏《读行江苏》,到参加省初中校长年度研讨会,到参与《初中生世界》读刊评刊活动,到组织区域教师参加“教海探航”论文比赛、组织学生参加省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我和《初中生世界》一起拔节成长,真正是全程陪同《初中生世界》走过了三十年的峥嵘岁月。
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单纯的学生读物发展为面向师生的综合刊物。新时代的教育浪潮中,风帆正劲,风景更好,《初中生世界》也必将风采更艳,风姿绰约,续写伟绩,再创辉煌!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教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