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像春天一样有才华
2024-11-21周荣池
《初中生世界》迎来而立之庆,我觉得他是一个生机勃勃的青年,尤其有幸的是由一群年轻人操持着。我从那个春天认识他们开始,就始终觉得:他们像春天一样有才华——真挚,务实且深情。
2007年的春天,我从高邮市临泽中学调至教育局办公室不久,结识了后来成为挚友的几位师友。我初到新岗位,负责《初中生世界》的通联工作。那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收到通知,去兴化组稿返宁途中的编辑部一行顺道造访通联站。其时,编辑部联系高邮的是王小兵同志——我几乎是与他一见如故的,大概因为年纪相仿性情相投,特别是我的乳名也作“小兵”,我们见面就“自然熟”起来。带队的副社长仇玉坤是高邮老乡,其他诸位也都是年轻人,所以我们一群人相见甚欢,从此在工作和生活上建立了双重友谊。
我只在教育系统工作过六年时间,但自那年春天以后的十数年来,我和编辑部就未曾断过联系。同行、朋友,几重关系让我们一帮年轻人一直保持联系。博学笔健的陈瑞昌副总编辑,睿智大气的张彩萍主编,严谨斯文的赵玮副主编,风格独立的梅香老师,重情重义的王小兵老师,细致耐心的沈红艳老师,帅气阳光的彭深老师,文艺范儿的任一娟老师,厚道聪明的丁亦周老师,还有新近认识的练鹏燕、薛蓉老师等等。我之所以要花这般的笔墨去列举这些名字,是因为我们之间有太多的美好交往和记忆,特别是在编稿、治学以及为人上,他们给予我许多的启迪。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去省城南京办事,都会去草场门的老编辑部坐坐,就像回家一样亲切。我之所以把这些朋友看得如此重,也是因为我总能在他们身上看到一种光亮:他们始终保持洋溢热情的才华,从而感动和影响着我的人生。
因为我从事文字工作,与赵玮笔墨交往最多。他总是个大男孩的样子,但内里又书生气十足,严谨到几乎较真。我是大大咧咧的性格,但也时常对自己的松弛感到警惕,所以有赵玮这样的好友,对于读书治学十分有益。他十分郑重地与我要新书的毛边本,一张一张地将连页裁开来,这种细致正像他对文字的崇敬之心。他是经常会红脸的“男子汉”,会因为一个字的用法与人争执起来。这其实是初中生世界编辑部人共有之的严谨之心。我以为有这种风气,是因为腹中有诗书作为底气,这正是一种端庄的才华。
我离开教育系统后,因为微弱的文名也还受着编辑部的照顾,曾作为作家代表参加编辑部组织的省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从命题到阅卷再到颁奖点评,我这个曾经的语文教师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一年大雪杲杲的日子,我们坐在窗前冥思赛题,张主编看了看屋外“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情景,沉吟一番便有了写雪的创意。她在工作中一直身先士卒,带动编辑部的同志们也都有一种亲力亲为的实践意识,凡事都抓在手上去做。我以为这也是一种才华,能干肯干一定是因为善作善成,眼中有事,手里有活,当然也是横溢的才华。
我与初中生世界编辑部的关系,是我与一帮编辑之间的兄弟姊妹之情。从这点来讲,更应该说说我与王小兵老师的交往。他常来高邮开展工作,对高邮的道路,尤其乡镇的情况比我还熟悉。即便我不在教育系统工作了,他凡来高邮工作都会发消息说一声。相逢或者不见,其实总有一种挂念,以至于家中有琐事,都会彼此告知。我和其他的编辑也同样处出了一种兄弟姊妹的情分。人与人之交往,未必都在实利。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情相交,要的是一个人的情商,一种懂得,一份依靠,一身善意。我想善与人交往,也是一种才华。因为工作而生出友情,是一种温暖而善意的本事。
(作者系江苏省扬州市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