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SWOT分析及优化策略
2024-11-21杨帆
[摘要]通过采用SWOT分析法,全面总结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并提出增长型、扭转型优化策略。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在具备研发优势、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科创能力有待增强、产品结构不够优化、品牌价值积累不足、金融支撑尚需加力等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抓住机遇,直面挑战,鼓励药企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实行品牌扩张、完善金融支持,推动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SWOT分析;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4)11-00039-07
一、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1]。生物医药产业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产业重点布局的领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生物医药产业是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也是拉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更是石家庄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2025年经济总量过万亿目标的支柱产业和重要支撑。
石家庄入选科技部第二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药用辅料与制剂)、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批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入围工信部国家医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小品种(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是全国少有的同时获得三部委生物医药产业布局的城市。石家庄市、石家庄高新区、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园分别入选“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CBIB2023”二十大重点地级市、二十大重点高新区/开发区和二十大重点产业园区。
二、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SWOT分析
(一)内部优势分析(Strength)
1.研发优势。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2]。在2023中国药品研发排行榜等系列榜单上,石家庄有六家药企进入综合实力前100强,其中四家药企进入化药研发实力前100强,一家药企位居中药研发实力的第二位,两家药企进入生物药研发实力前50强。
以这些龙头和骨干药企为主,石家庄建有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手性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生物医药创新平台18个,汇集了河北省90%的研发资源。另有河北省生物合成高能级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软胶囊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动物微生态制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省级生物医药创新平台171个[3]。依托这些创新载体,石家庄生物医药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平均达7%[4],拥有一类新药8个,在研一类新药74个[5]。
2.政策优势。一是相关政策持续发力。《石家庄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在2021年下半年《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的若干措施(试行)》和相关实施细则mJe271KNxwfxGiSs6QNtHg==发布施行一年半之后,于2023年1月出台正式文件,并在2024年进一步更新。二是政府支持力度加大。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领导小组,强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仅2023年,石家庄就设立了两支生物医药专项基金,分别是总规模10亿元的前海大健康子基金和总规模5亿元普恩丰石子基金。自2021年9月设立市主导产业专项资金以来,先后五次向生物医药企业或项目发放奖补资金2.9亿元[5-6]。
3.资源优势。新型劳动者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既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人才,也包括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石家庄在2022—2023年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引进了生物医药领域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等高端人才70名[7]。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有30多万名生物医药产业工人[8]。这些都为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内部劣势分析(Weakness)
1.科创能力有待增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药企研发创新看,根据近五年发布的“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2020年石家庄共有四家药企上榜,分别为8、32、65、90位,分属第一、二、三、四梯级[9]121-124。而2023年只有一家药企上榜[10],大不如前。
从创新平台看,北京拥有全国近30%的生物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20%的国家医药工程研究中心[11],成都已聚集生物医药国家级创新平台37个[12],苏州市汇聚生物医药国家级重点平台20家[13],上海生物医药领域建有1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而石家庄共有生物医药领域4个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18家。
从创新成果看,上海共获批24个国产一类创新药、44个国产三类创新医疗器械,均占全国总数的1/6左右[15]。2018年以来,苏州共有15个品规一类新药获批上市;截至2023年底,共有24款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占全国的10%[16]。2018—2023年,北京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50个、创新药14个[17];创新药数量全国第三,创新器械、AI三类医疗器械数量全国第一[18]。而石家庄目前仅有8个一类创新药获批上市[5],在创新医疗器械上还没有实现突破。对生物医药产业来说,创新药创造更高价值。医疗市场上创新药数量虽然只占10%,却能创造90%的价值,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能级从根本上要看创新药研发能力[19]。
从独角兽企业看,独角兽企业是衡量一个地区产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生态的风向标,石家庄在生物医药领域缺乏引领新赛道的独角兽企业和潜在独角兽企业。《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2年全国创新药、数字医疗、创新医疗器械、合成生物领域独角兽企业共45家,其中北京10家、上海8家、苏州4家,石家庄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但只有一家。《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2年全国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数字医疗、体外诊断、合成生物领域潜在独角兽企业共185家,其中上海52家、苏州39家、北京29家、杭州12家,而石家庄没有潜在独角兽企业。
2.产品结构不够优化。创新药械是生物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重要的产品形式[2]。石家庄生物医药企业的产品结构以化学药、中成药为主,在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等上面优势明显,而抗体等生物制剂、创新性药物等高附加值产品相对偏少。根据2023年中国上市药企(6大细分行业)营业收入排名TOP10,在化学制药领域,石家庄一家药企排名第三;在中药领域,石家庄一家药企排名第九;而在生物制品领域,石家庄没有药企进入前十名[20]。但是生物制药领域代表行业发展前景。近几年上市的新药中,30%属于生物技术药物,根据《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1—2023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创新药品种103个,其中生物制品31个,占比30.1%。此外,超过80%的新药都不同程度上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手段[9]17。
对比来看,先进城市均在率先布局生物药、创新药。苏州市获批首个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药物产业国内领先,总产能占全国30%以上,创新企业数量、创业人才规模、一类新药临床批件数量、企业融资总额均占全国20%以上[13]。从2023年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的北京创新药品的品种来看,41.4%为治疗用生物制品[11]。
3.品牌价值积累不足。高端品牌是企业创新性和竞争力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新华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单位联合发布“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在医药健康领域,石家庄两家药企入围,排在第二位和第七位,品牌价值分别为427.40、118.19亿元[21],约为第一名药企的70%和19%,石家庄生物医药企业品牌塑造能力和引领作用还有提升空间。
4.金融支撑尚需加力。生物医药产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创新属性决定了其对资本要素的强依赖。作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药研发周期较长,一般需要13至19年;投入很大,可高达32亿美元;不确定性高,在动物试验、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和审批阶段成功进入市场的概率分别只有5%、7%、17%、65%和91%左右[22],因此需要大量风险资金支持。苏州为其园区引入国内外知名VC、PE投资机构,还在10年前成立了一家政策性天使投资机构,目前,区域股权投资基金超3500亿元,通过撬动社会资源,为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23]。而石家庄在这方面与优势地区差距显著,缺乏足够的可以满足药企多层次、不同阶段融资需求的风险投资机构聚集在生物医药园区。
在生物医药领域,石家庄共有7家公司先后在境内外上市,而北京医药健康领域共有上市企业84家[17],广州生物医药上市企业54家[24],上海生物医药相关上市企业共有48家[25],苏州生物医药上市企业34家[13]。对比来看,石家庄药企上市数量和股权融资受限。
(三)外部机会分析(Opportunity)
1.河北省高度重视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2021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大力支持石家庄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着力发展壮大生物医药健康等主导产业。《河北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重点建设石家庄国家生物医药等产业基地。2023年4月,河北省出台《加快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重点支持石家庄生物医药等九家产业集群建设。2023年7月,河北省印发《关于支持石家庄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研发创新等六个方面制定了18项支持政策。
2.打造京津冀生命健康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深入推进阶段,深化产业协同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之一。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中,将生物医药列入三地协同培育的六条重点产业链、五个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三地已绘制完成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链图谱,成立了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链联盟,审议通过了《京津冀三省市推动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的行动方案》,共同谋划产业链关键环节联合攻关,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一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同时,生物医药也是京津冀首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集群产值规模占全国20%以上[26],三地启动实施京津冀生命健康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
3.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包括涵盖生物医药产业的生物产业等9大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生物技术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而生物医药产业拥有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是生物技术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7],由此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迎来更大发展。
4.巨大的全球和国内生物医药市场需求。据全球医药行业研究机构年度《Global Use of Medicines 2024:Outlook to 2028》报告,2023年全球药品支出大约为1.6万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至2.3万亿美元。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和医疗器械消费市场[28]。商务部发布的《2022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为2.75万亿元。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份额接近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2012—2023年,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由2966亿元增至1.27万亿元[29]。我国人口总量大并且老龄化趋势明显,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增加,医保目录调整扩大了新药的可及性,疫情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财政医疗卫生投入持续增长和健康中国建设等因素共同作用,医药市场需求巨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进一步增长。《2023—2028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健康产业规模将达20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潜力有望达到8万亿元[30]。
(四)外部威胁分析(Threat)
1.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之间竞争激烈,压力较大。根据“中国大健康产业地图”,全国有3234个园区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其中177个国家高新区中有80多个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31]。优质的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是有限的,必然加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之间的竞争。根据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2023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石家庄高新区、经开区在2022年全国204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列11名、35名,分别较前一年下降3个位次、6个位次。而近四年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在50强榜单中保持第一、二名的位次。与先进园区对比,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实力有待提升。
2.产业链接全球能力不突出,国际化程度不够。石家庄在与美欧等生物医药产业发达国家的药企集团的合作上,还没有实现有效突破,因此难以与世界最前沿生物医药技术有效融合,无法更充分地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而全球药企前20强的18家和医疗器械前20强的17家都已落户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32];全球医药10强中5家、医疗器械10强中5家均在苏州落户[13];全球十大药企巨头中,有七家相继在杭州落户设厂[33]。与这些城市相比,石家庄生物医药市场主体主要是本土企业,缺乏头部跨国制药公司的进驻,产业链接全球能力不突出,总体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都还有待提升。
三、基于SWOT分析的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化策略
根据SWOT分析,可以得出四种战略类型,分别是SO增长型战略、WO扭转型战略、ST多种经营型战略和WT防御型战略[27]。通过分析,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宜采取SO增长型策略和WO扭转型策略,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一)SO增长型策略
立足自身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有利机会,助力药企加大研发,推动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1.建设“产学研医用审”融通创新联合体。由龙头药企引领、行业上下游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积极参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临床机构配合、审评监管服务部门协调联动组建“产学研医用审”融通创新联合体,加快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产品应用迭代。在联合体内,对药械产品给予临床试验、审评审批、上市应用、医保目录推荐等方面的闭环支持。学习上海,成立石家庄市级医院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由市发改委、工信局等生物医药产业牵头部门与市卫生健康委等市级医院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对接机制,搭建药企和医院之间的桥梁,变企业原来通过线下逐家与医院联系沟通,为统筹协作后各家医院同时线上接收信息,助力药企提高创新药械产品研发效率。借鉴南京做法,建立医药产业与医保的沟通协调机制,制定石家庄市医保支持生物医药创新产品清单,有序推进创新生物医药产品进入该清单,加快创新药械产品走进医院、走向市场、应用落地。
2.完善京津石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机制。京津石之间在生物医药产业上存在着一定的技术梯度和资源互补,可以通过协同发展,发挥各方优势,实现合作共赢。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与清华大学、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京津优质创新资源的合作,抓住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落户石家庄、石家庄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的机会,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石家庄转化和产业化。借鉴浙江省衢州市做法,在京津建立“生物医药孵化基地”,项目在京津完成研发孵化后导流回到石家庄实现产业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建设“双向飞地”:石家庄在京津设“科创飞地”,双方利用产业基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京津一些土地资源紧缺的园区,也可以利用石家庄的园区工业用地建设“产业飞地”,拓展发展空间。
3.便利石家庄生物医药企业参与全球协同研发。石家庄药品进口口岸于2022年获批并投入运营,为实行自贸区正定片区的特殊政策提供了条件。2024年5月,河北省药监局、石家庄海关联合印发《河北省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方案》。支持在自贸区正定片区范围内,率先实施生物医药企业(研究机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和其研发用药品进口“白名单”制度。对纳入“白名单”的研发用药品进口实施前置审批,无需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在石家庄机场海关办理进口申报验放手续,实现高效便捷通关。同时建立进口研发用药品全流程溯源体系,确保纳入“白名单”的物品仅供对应的生物医药企业(研究机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在石家庄试点范围内研发自用,持续追踪备案产品使用进程。由此解决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和研发用物品进口难题,为开展新药全球协同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二)WO扭转型策略
把握住面临的难得发展机遇,利用起趋势向好的势头,弥补劣势,克服产品结构、品牌价值和金融体系上的不足,打通束缚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1.优化产品结构。根据年度《Global Use of Medicines 2024:Outlook to 2028》报告,预计到2028年,全球生物药支出将达到8920亿美元,约占全球药物支出的39%。据米内网测算,2029年我国公立医院药品销售额可达1.6万亿元,结构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随着集采品种的扩大,仿制药销售额将螺旋式下降,或在4000亿元左右;而创新药将从1000亿元增长到8000亿元左右,从此前不足1/10到占据院内市场的半壁江山[34]。石家庄要加快将产品结构从原料药向创新药转变、从化学药向生物药转变,行动上从医药生产向医药研发生产并重转变,产业体系上从以制药为主向“制药+医养大健康”转变。引进生物药头部企业、创新药领域的独角兽和跨国制药巨头项目,激励本土药企加大对创新药、生物药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提升长远竞争力。
2.实行品牌扩张。通过品牌建设、名牌产品打造,将石家庄制造的低成本药品向石家庄创造的高质量品牌、名牌产品转变,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产品的品牌溢价能力,建立相对竞争优势,以真正提升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建设生物医药销售平台、医疗器械营销服务平台,搭建中医药健康养生综合服务平台,在合适时机组建大型生物医药产品销售公司,帮助石家庄药械企业更大力度开拓市场,推动已获批的石家庄生物医药产品更快进入全国市场,全力打造“中国好药·石家庄造”品牌,提高药械产品全国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有竞争力的本土药企开展境外并购和股权投资,通过建立海外研发中心、销售网络、生产基地和服务体系,获取关键技术、生产许可、创新产品和销售渠道,加快融入国际市场,从而创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进一步提升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3.完善金融支持。一是资本全流程支撑。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国内外一线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基金和知名投资机构合作,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构建覆盖天使、VC、PE、pre-IPO的不同产业基金接力体系,全生命周期的有效支撑药企成长,提升生物医药行业金融保障环境。二是提供政策性担保贷款服务。学习上海,创新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担保基金“批次贷”等金融产品,在政策性担保下,承贷银行在总授信额度范围内,为药企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新药研发,有效解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难题。探索实施“中试险+研发贷”等创新模式,赋能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1).
[2]苏红.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J].经济,2024(1):16-19.
[3]李冬云,周洁,姜艳.石家庄生物医药跃上千亿量级[N].河北日报,2024-01-29(5).
[4]张永猛.“河北省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EB/OL].(2023-08-17)[2024-08-19].https://zhuanti.hebnews.cn/2023-08/17/content_9056694.htm.
[5]吴温.全力推动两大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访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赵建林[N].石家庄日报,2024-05-13(2).
[6]吴温.创新驱动 新“芯”向荣——石家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奏响高质量发展“奋进曲”[N].石家庄日报,2024-05-14(4).
[7]河北省政府新闻办“河北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EB/OL].(2023-04-14)[2024-08-23].https://hebfb.hebei.com.cn/system/2023/04/17/101134727.shtml.
[8]赵艺,李莉雅.全力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回访[N].石家庄日报,2023-05-14(4).
[9]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2022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3.
[10]E药经理人.「重磅」2023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榜单发布![EB/OL].(2023-10-12)[2024-09-0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9517874146550129&wfr=spider&for=pc.
[11]曹政.近3年北京13个创新药、59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EB/OL].(2023-09-10)[2024-08-20].https://bj.bjd.com.cn/5b165687a010550e5ddc0e6a/contentShare/5b1a1310e4b03aa54d764015/AP64fd8f19e4b0c0caa0bf33ed.html.
[12]王进.生物医药产业的成都“基因”[EB/OL].(2023-09-21)[2024-09-12]. http://www.cfgw.net.cn/2023-09/21/content_25061506.htm.
[13]陆晓华.苏州吹响生物医药产业“集结号”[N].苏州日报,2023-09-12(1).
[14]杨静.重磅!《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白皮书》今天发布[EB/OL].(2022-01-20)[2024-09-07].https://www.cnr.cn/shanghai/tt/20220120/t20220120_525721436.shtml.
[15]商旸,姜泓冰.药品监管“三个转变”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N].人民日报,2024-08-03(1).
[16]闫若瑜.推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跑出“加速度”——苏州检查分局、审评核查苏州分中心工作纪实[EB/OL].(2024-02-01)[2024-08-25].http://www.cnpharm.com/c/2024-02-01/1037378.shtml.
[17]陈杭.过去六年北京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据居全国第一[EB/OL].(2024-06-06)[2024-09-20].http://www.bj.chinanews.com.cn/news/2024/0606/95093.html.
[18]姚倩.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龚维幂: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总体规模达8916亿,年均增速7.9%[EB/OL].(2023-11-09)[2024-08-20].https://m.bbtnews.com.cn/content/2e/b1/321664.html.
[19]李晔.生物医药“热带雨林”气息愈发浓厚[N].解放日报,2023-10-16(1).
[20]2023年中国上市药企(6大细分行业)营业收入排名TOP10公布![EB/OL].(2024-05-10)[2024-08-17].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 xMTM1MDMyMA==&mid=2247525656&idx=1&sn=f3b434b095a791f7494d9188ebc184c9&chksm=c06
788550ace7beda7236dcabb608d3b56f9c725145152
ec0daa924b23e2cdc5b3d4ca9e3293&scene126&se
ssionid=0.
[21]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在浙江发布[EB/OL].(2024-05-11)[2024-09-07].http://www.ccbd.org.cn/content-12-592-1.html.
[22]吴卫群.两年不到,这家市级产业基金已撬动120亿元社会资本,为32家企业“造血”[EB/OL].(2022-09-24)[2024-08-29].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531445.
[23]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委员会.园区“领军伙伴计划”、“领军宝”正式发布![EB/OL].(2023-03-28)[2024-08-10].https://www.sipac.gov.cn/kjhxxhj/
gzdt/202303/2e6ab438059e4de683acd8cb94b4b681.shtml.
[24]梁超仪,伍仞.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闭幕 达成60项合作 1/3涉及人才交流[N].广州日报,2023-11-13(6).
[25]2023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布局及现状分析[EB/OL].(2023-08-31)[2024-08-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56959139951
09722&wfr=spider&for=pc.
[26]王昊男.目标同向 措施一体 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果丰硕(大数据观察)[N].人民日报,2024-02-23(7).
[27]刘文先.从十三五到十四五:新业态视角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SWOT分析[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22,17(2):183-187.
[2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驱动发展中心(数字经济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报告202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3.
[29]熊辉.国产医疗器械产业迎发展良机[N].经济日报,2024-05-23(5).
[30]荆文娜.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造就万亿市场[N].中国经济导报,2023-06-17(7).
[31]火石创造.产业大脑洞见|数据洞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EB/OL].(2023-08-29)[2024-09-11].http://www.phirda.com/artilce_32547.html.
[32]刘锟.加速迈向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高地[N].解放日报,2021-10-11(1).
[33]孙汉辰.[中国蓝观察]全球十强七家落户,省委书记点赞的“小镇”魅力何在?[EB/OL].(2023-04-07)[2024-08-17].https://news.hangzhou.com.cn/zjnews/content/2023-04/07/content_8508393.htm.
[34]米内发布.百强企业强者恒强,终端结构洗牌加剧!2029年中国创新药市场将达8000亿元[EB/OL].(2022-07-21)[2024-08-20].https://www.menet.com.cn/info/202207/202207210919431943_144051.shtml.
责任编辑:王玉倩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4年度河北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协作项目“基于SWOT分析的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研究”(XZKT24QN0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帆(1987—),女,河北廊坊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