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端主动联通:数字化教学的深圳范式
2024-11-20赵英屏
深圳市云端学校是深圳市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探索智能时代教育转型升级,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立的平台型未来学校。学校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手段,致力于打破传统学校有形边界和物理空间,探索和打造“总部校区+N所入驻学校”平台型学校样态,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支持下的新型教学和师资成长共同体,当好未来教育的探路人。
从点到面,从融合到创新
充分审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痛点。痛点之一,不是在教、学、研、评、管方面系统变革,而是在传统教育教学体系中选择某个点开展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产生了新的不平衡,结果就是“四不像”。痛点之二,不是以教学和课堂为重点,而是围绕评价、辅导等问题做文章,难以形成令人信服的案例。
建立学校新形态。以云端学校为总部,带动遍布深圳全市的13所入驻学校,形成“1+N”学校共同体,改变了学校组织的传统模式,带动各入驻校协同发展。总部校区汇聚来自深圳全市的名师,打破了“名校孤岛效应”,实现了优质师资、课程、教研等资源的全时域与泛空间广联互通。
形成“一域两伴三同”教学新范式。“一域”指数字技术下扩大的学习场域,实现跨校组班、多师协同。“两伴”指跨校学伴和智能学伴,跨校学伴让云端学子产生了更强的荣誉感、凝聚力和自信心,人工智能大模型让智能学伴正在成为现实;“三同”指教师的同备、同研、同教,形成了全新的教师教学关系。
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新模式。云端共同体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从“单打独斗、各有长短”向“团队协作、人尽其才”转变,从学科知识讲授向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共同教学任务的嵌入式、实践性教研培训,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创新学生学习新方式。云端学校打破了传统学校的时空限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赋能教育,实施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学,基于数据对每一个学生实施精准的学情分析,通过跨校组班,有效实现因材施教。学生可以在“云端”实时互动,激发了学习内驱力。
云端学校创新实践直面问题,坚持需求导向,不设限于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以运用数字技术实现教学模式创新、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取得了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成功。
同备、同研、同教
云端教学范式的数字化,一是体现在共同体结构化教师团队的“同备、同研、同教”,二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教学中的垂直应用。云端课堂教学是利用互联网将共同体的多所学校的多间云端教室连成一体的学习模式,各教室之间的师生可以实现流畅清晰的实时音视频互动,进而推动优质资源的更广覆盖。“同教”需要高质量的课前“同备”,不同学校的云端教师在学校开发的“云锦平台”上开展虚拟教研,时空灵活,群智涌现。在备课及教研过程中,利用大模型工具分析课堂录音和视频的“同研”,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全新支持。以七年级语文课文《爱莲说》教学为例展开说明——
教师课前“同备”
首席教师首先指导主备团队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初备,再开展线上集中研讨,将教学设计和教案初稿上传教学平台,其设计包括互动的节点、拟提的问题等。教师将收集的修改意见在教案中定点标注,标注方式可以是文字、语音或者视频。不能及时参加同步研讨的教师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平台,查看整个研讨过程和其他教师的观点,补充自己的意见。主备团队结合教师意见修改后再上传,进行后续修改和检查,最终打磨成为更适配课程的教案定稿。
学生前置探究
云端课堂凝练高效,由教师设置前置探究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主动争取大场域中的表达机会。任务一:借助讯飞星火、天工3.0、智谱清言等AI绘画工具,为你心中的莲花创作一幅画,指令越清晰精准,AI创作出的画作越符合期待。任务二:借助天工、Kimi等AI工具,选择自己喜欢的曲风,以《爱莲说》原文为歌词,创作专属自己的歌曲。
学生借助电脑,自主完成以上探究并上传成果,便于教师掌握学情。在这样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强大的内驱力,为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歌曲创作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相对枯燥的古文背诵,领悟了文本的内涵。
教师课上“同教”
在课前,各班辅讲教师从学生上传的作品中,挑选人工智能模型创作的2幅荷花画作和2首歌曲上传到班级平台,便于主讲教师在云端课上进行分享和分析。主辅讲教师常态化“同教”的样态,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位教师包打天下”的模式。主讲教师通过直播互动精讲课程核心部分,把控全流程;辅讲教师立足本班学情协同教学,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同时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和习惯;场景教师将真实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在公园现场通过连线展示荷塘美景,真正实现了“无情境不教学”。
教师课后“同研”
联通各云端教室的平台自动录制云端课实况,这些资源不仅可供学生登录回看,也是教师课后分析研讨的基本素材。以“360AI浏览器”为代表的大模型,具备音视频分析的强大功能,一是可以将课堂中师生的语音快速转换成文字,二是能够生成课堂视频的思维导图,三是支持用户提问,如评价本课的优点与不足,或总结不当的口头禅出现的次数等,为教师自身和教研团队课后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整体发展,顺应未来
分析报告显示,“云端班”不仅学业表现突出,在2024年深圳中考中成绩亮眼,还带动了入驻校整体发展。国家“大规模学生跨学段成长跟踪研究”项目评定云端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属于“综合发展卓越型”。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云端学校创新实践实现了“云上云下共同体”教学常态化,覆盖初中三个年级,服务3600余名学生,参与云端教学的教师达470余人。2024年,经过激烈角逐,第二批覆盖深圳全市11个区的入驻校形成新的云端共同体,继续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举措。
通过数字化教学实践和教研培训,一批爱岗敬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教龄较长的教师受到推动,焕发出新的教学活力,缓解了职业倦怠感;骨干教师和名师受到“群智”的启发,获得新的思考与提升。“做中学”使得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快速提升,使用和交流推介新的数字技术工具成为云端共同体中教师的新爱好,三册云端教学案例集正式出版。
在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深圳市教育局承办了“基础教育数字化与面向未来的学校变革”论坛,云端学校在论坛上介绍了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引起全球关注,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在全球4800多个申报项目中,云端学校获得“全球智慧教育创新奖·实践创新奖”,还与新疆克拉玛依等5个地区签署了云端模式复制帮扶的框架协议。
云端学校初步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路径,在教学教研层面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创新实践的成功经验,一是要坚持需求驱动,不能是技术或者产品驱动;二是要有实体学校牵头,牵引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发力;三是要顶层设计、系统变革。
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人是目的,而非工具。”全面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触及教学形态的转型,转型实践的背后应当产生新的教学理论。与云端模式较为接近的教学理论是主张“联通即学习”的联通主义,但其过多强调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云端学校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主动联通,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人与资源之间的主动对接,既反映云端教学范式的本质,也符合教学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