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豆”一枚,精彩成长
2024-11-20丁蓓
上海市江湾初级中学将学生昵称为“湾豆”,与英文“wonder”谐音,有“精彩”“求知”“奇迹”之意,蕴含教师对江湾学子“智慧学习、敬业乐群、探索未来、创造奇迹”的期待。教师则被学生称为“豆丁”,如今学校里好几位“湾豆”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成为“豆丁”,谱写了受益于江湾教育又反哺于江湾发展,传承学校文化,续写立德树人的美好篇章。如何助力“湾豆”成长,这是校长的必答题。
“智慧湾豆课程”统领学校内涵发展
2008年以来,上海市课程改革持续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对学校课程设置和课程领导力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顺应时代、落实政策,以“育品行、提兴趣、学方法、促思维”十二字方针为落实点,以智慧型课程建构迭代为突破口,对接育人目标、尊重学生差异、丰富学习经历、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达成办学目标。
在“智慧型课程”的优化迭代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坚持育人导向,设计课程方案;二是关注学习经历,定位课程功能;三是贯彻因材施教,优化课程实施;四是增强育人实效,推进课程评价。
目前,校本课程形成了“植物梦工场”创新实验室、“传统文化”、“AI系列”、“大阅读”、“湾豆学科学”5大课程群,包括近40个科目。每周五上午,全校学生有1小时走班选修校本课程的时间,各类社团活动、课程实践风生水起。学生活跃起来了,教师发动起来了。“智慧湾豆课程”对接育人目标和办学方向,结构趋于合理、内容不断丰富,品质逐步提升。在“双新”背景下,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智慧湾豆课程”已迭代到4.0版。如“植物梦工场”创新实验室课程群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融合数学、化学、信息科技、工程学、艺术等多门学科,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探索植物的生态习性、了解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自制AI植物培养箱、绘制自然笔记、建立校园植物名录、参与太空植物种子培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
近年来,我们关注课程理念的贯彻、课程设计的优化,着力于以“精智课堂”为载体的课程实施环节的研究,将课程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智慧湾豆课程”得到师生、家长和专家同行的广泛认同,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并统领学校内涵发展。2018年,“智慧湾豆课程”研究成果获得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六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基于“学习进程”推进的精智课堂,转变育人方式
优质均衡的关键是课堂的常态化优化。2015年,我校接受了上海市基于规准的课程与教学调研,在得到专家充分肯定的同时,也被诊断出课程实施和评价环节中的短板,专家建议我校更加聚焦基于“学生学”的视角,把十二字方针中的“学方法、促思维”进一步做实做强。
我们受到启发和指导,运用量表、规范流程、基于数据、优化评价,对课程实施和评价环节实施攻坚突破,通过基于规准的学科建设、开展以“学生学习任务设计”为主题的校本研修、研究学生“学习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推动基于单元任务和数据诊断的教学设计优化、开发建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平台等项目,提升教与学的智慧含量,实现育人方式的改变。
从2019年开始,我校牵头全市十几所学校,联合攻关“初中英语全册教材学程包开发”,针对初中阶段语言学习的特点,采用任务型教学策略,以教材的单元教学为学习周期,创设生活化情境,设计语言运用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听力、阅读、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学习平台通过收集过程性、行为性数据,掌握学生学习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步。学程包发挥优秀教师经验,嫁接数字教材、空中课堂等优质资源,体现体验、互动、个别化的特点,重构、再造、创新教与学方式。
在“双新”背景下,学校进一步聚焦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等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旨在形成“教、学、评”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中”对于学生“学习进程”的推进与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和“课后”的作业辅导环节相结合,实现有针对性地优化教与学的进程。
学校的课堂教学改进基于学科课型视角,将学习进程理论与“精智课堂”融合,提出了“精智课堂”范型的提炼思路与途径,并归纳出学习目标确定、进阶评价、学习支持和学习进程管理四大范型构成要素。基于学习进程理论,从学科入手,构建了基于中小学常态化课堂具体的、可操作性高的教学范型。
如今,在数字化赋能的普通教室的前端、后端均设有摄像头,整个教室顶部有6个收音装置,可实现一键录课,设备自动采集师生整堂课的言语、行为和表现,以及板书和课件呈现的内容,这些数据成为AI分析课堂的依据。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平板电脑,课堂练习、听说交流都能在电子终端完成,教师可以当堂实时获取学生题目完成情况、听说读写质量的数据统计结果。教师对学生学情的动态了解,让教师可及时跟进学生学习进程,适时调整教学预设、优化课堂生成。
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在常态化的课堂中,给予教师有效地分析的数据和证据,帮助教师反思课堂,助力教师基于课堂分析报告对教学持续改进,以数据驱动教学教研一体化,促进课堂质量的提升。
多措并举助力教师发展
学校管理举措的引导推动、课程体系的优化迭代、“精智课堂”的打磨历练、学科建设的规范有序、课题研究的提炼反思,成就着江湾教师的发展之路。学校引导全体教师将“以德载道、以行为范、以智授业”的教风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学校党支部牵头制订了以“面向全员、抬高底部、个性规划、协同发展”为特色的教师培育机制,设计开展了“智慧教师职业成长项目”,要求每位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师德师能协同发展”“专业发展市、区、校巡线式提升”“资源菜单式供给”等举措。
多措并举之下,教师队伍发展情况良好,领军人才不断出现。例如:小崔是学校2014届毕业生,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入职母校,完成从“湾豆”到“豆丁”的蜕变和成长,他是能开设《论语》赏析校本课程的语文教师,也是“大哥哥”式的优秀班主任。短短三年时间,他成为上海市虹口区教学能手、入选区青年教师成长营,参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AI+OMO”课堂实验项目。小崔的成长经历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一是得到区域与学校的发展平台的支持;二是通过参与高端教育研究项目,与顶尖教育资源接轨;三是立足教育岗位与学科教学不断实践与创新。
线上线下融合的“湾豆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2019年,作为上海市虹口区首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校,学校担负起设计学校改革方案和前期探索实践的任务,历时两年设计了符合学校实情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相继制定和推出了校本化的相关制度,包括《上海市江湾初级中学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实施方案》《上海市江湾初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湾豆之星”评选办法》等。
学校依据《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中评价内容的四个板块: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与校训(即“修德、启智、尚学、笃行”)分别相对应,统整学校各项工作,确定六大类活动或课程,落实学生学习或活动的任务,作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载体。
学校设计了“多元智能湾豆荚”,分为实物收藏夹和数据收藏夹。收集日常评价资料,装入每一位学生的纸质“湾豆荚”收藏;数据收藏夹则依托信息化平台“晓评价”,以数据记录每一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性表现,评价每一位学生在各个阶段、不同场所中的表现情况,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期末,根据学校设置的四个评价维度(即“一级指标”),数据评价系统将学生在“修德、启智、尚学、笃行”各方面评价项目(即“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数据分类汇总,而后形成雷达图、自动生成AI评语报告,教师还可添加智能评语。相关评价内容成为上海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的填报依据,如典型事例、探究性报告等。
“湾豆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接新中考改革后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求,融合线上线下优势、关注学校文化融入和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建构起了校本化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