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园艺技术的结合探索
2024-11-20孙玲
摘要:当前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园林景观设计也应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合理应用园艺技术是确保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充分实现的关键。本文基于园林景观设计与园艺技术二者关系,分析二者结合方式,包括合理设计园林工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园艺空间技术、园艺节能技术、园艺工程技术、园艺栽植技术等,期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园艺技术
园艺技术是园林设计发展的基石,二者结合建造园林工程能够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维护,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审美享受。园林设计与园艺技术的结合还在不断发展,在具体结合应用实践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个要素对最终建设成果的影响,只有园艺技术进步,才能发挥景观设计作用,确保园林可持续发展。
1 园林景观设计与园艺技术
1.1 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可以起到美化城市空间、改善空气质量、维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形象等作用,是满足人们生活与精神需求的环境空间,也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规划设计-建造-植物栽植”的流程,来实现丰富居住环境、美化生态环境的艺术效果。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现代园林有软景和硬景之分[1]。“软景”包括植物、水体、山石等,“硬景”指人工建设的景观,如假山、喷泉、雕塑、座椅等。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手法不断创新,很多景观既保持原有的自然生态风貌,又将现代设计思想与要素注入其中,促进我国城市园林飞快发展。
1.2 园艺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园林景观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尤其是在园林绿化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在园艺技术中,花艺是历史最长、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无论在室内或户外,园林都能与花卉园艺技术相结合。花卉园艺技术主要包括盆栽栽培以及花卉栽培,室内栽培主要应用于展览厅、居室、厨房等室内装饰,起到舒缓压力,调节氛围的作用;户外栽培主要用于道路和公园等室外场所,例如在花境设计中大量运用花卉园艺技术,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2]。
2 园林景观设计与园艺技术的关系
2.1 园艺技术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
园林景观工程建设要运用许多园艺技术。比如,可以采用大量的乔木、灌木等植物来增加绿地面积,当植物自然生长后,还要对其进行外观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既要把植物自身功能考虑进去,同时也要运用园艺技术做好植物养护。由此可见,园艺技术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性内容,在植物培育与移植环节中也是保证植物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基础支持。在园林景观后期维持与养护中,同样少不了园艺技术的支持,利用园艺技术对景观进行修补或调整,以使园林景观在长时间内保持观赏性。
2.2 园林景观设计促进园艺技术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应以人为本,满足城市居民审美需求,兼具较高实用性,充分发挥景观效能,使城市环境得到美化。园林景观设计是园林工程施工的依据,在运用园艺技术时,必须以园林设计为依托,使园林景观设计落到实处,园艺技术也要不断发展创新,以此满足园林景观设计需求,可见园林景观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推动园艺技术的发展。例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选择会受地域以及气候环境的影响,常规种植与养护技术无法保证植物具有良好观赏效果,而利用园艺技术可以优化植物生长,利用创新性的园艺技术对园林设计内容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园林景观观赏效果。
3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园艺技术的结合方式
3.1 合理设计园林工程
将现代园林科技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就必须遵循园林工程设计需要,在园林工程设计阶段就要明确园林工程的类型。为了使园林工程的生态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应当把山、水、植物等园林元素都包括进去,这样才能保证确保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让人们感受到回归自然的亲近感,有助于提升园林工程生态效果,并将其设计成果进行充分展现。比如,在商务园林规划和设计中,要保证商业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通过人工水景、假山等人工景观来加强城市的自然生态美,让人感觉到自然魅力,拥有回归自然的美好体验。居住区景观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视觉体验,丰富人们的生活品质,所以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时,必须将场地地形、地理环境、人文气候等要素结合起来,以保证居民生活品质。在这种类型园林景观设计中,一般以成活率高的植物作为主体,这样既能减少设计难度,又能充分发挥设计美感,避免频繁的养护工作影响人们日常生活。
3.2 园艺空间技术
园艺空间技术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中产生的。利用园艺空间技术,在道路规划和铺设中,通过在墙体、道路等位置设置不同植物,强化道路与植物的层次与空间感,以此来扩大园林空间规模,营造出立体化、层次化的视觉效果[3],从而准确表达景观尺度与色彩的多样性。例如,在景观色彩配置中,可选择红白、红黄、粉紫色等多种颜色搭配,与绿树形成鲜明对比,提高色彩观赏性,实现春夏观花、秋赏果实、冬天赏叶的观赏效果,使景观与四季变化相协调,给人以丰富视觉享受。将园艺空间技术应用于园林造型与布局中,能够创造出优秀的空间视觉效果,增强园林景观立体感,例如利用立体花坛代替雕塑可以使景观更具生机。为了明确功能分区,可以运用不同色彩的植物,既能丰富景观层次,又能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充分利用植物花果、枝干、树叶等不同部位丰富景观层次,如白皮松、白杨、桂花、枫树、银杏等树木,在视觉搭配上,要遵循明暗结合、深浅搭配的设计思想,让景观富有层次感。园林路面铺装设计一般使用沥青路面、砂石路面、混凝土路面、花砖路面等,在注重美观性的同时保证基本功能,如防滑、使用寿命长、排水迅速等。在园林道路游线设计时要突破传统设计思想,加强设计方式与手段创新,运用一些新的道路设计方式,如曲线形式、不确定形式等,让园林景观更具游览性。
3.3 园艺节能技术
园林景观植物应当具有耐修剪、耐虫害等优势,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绿化景观改善环境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若有严重病虫害,不但会加大养护管理工作负担,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容易对过往游人造成干扰。在寒冷季节做好植物保暖工作,在天气干燥降水较少的炎热季节采取保水措施,为植物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可以提高植物成活率。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使植物景观具有较强抗性,自然光照和雨水能够满足植物生长需求,有效减少灌溉用水量,减轻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的负担。如果植物需要定期灌溉,在建设灌溉系统时应尽可能地使用绿色建筑材料,既能改善园林环境,又能达到节水的效果。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时,必须与周围环境等相关因素密切相关,积极引进新型节能技术,例如采用液压喷播技术,根据植物生长特征确定储水能力。对于特殊坡面需进行特殊处理,如开挖凹槽、植沟等,以提高喷播效果。喷播过程中,需控制喷枪的角度、速度和喷射量,确保混合液均匀覆盖坡面,避免漏喷或重喷,注意风向和天气情况,避免逆风或在大风、大雨天气下喷播。在施工中采用生活污水和雨水再利用技术,利用二次水进行植物灌溉,不仅能满足植物景观用水需求,还能节约园林养护用水费用。
3.4 园艺工程技术
在科技的推动下,现代园艺技术运用日益广泛,运用现代园林技术来提升园林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设计阶段,运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实现从二维到三维建模,并使用绿色印刷材料,实现节能、环保、减排目的。将LED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园林照明设计中,创造出具有设计美学意义的景观气氛。利用BIM技术,建立综合园林信息资源库,对各种信息进行集成和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构建立体施工模式,精确地控制每个环节,保证园林工程按期完工,提升工程质量。同时,园林景观设计也不能一味拘泥于传统,而应具有创新思维,利用现代化高科技园林工程技术,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生态景观。
3.5 园艺栽植技术
树木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在规划设计阶段尽量不要选用带有飞絮、难闻味道、有毒果实的树种,以免对过往行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园林景观施工过程中利用树木移栽技术以及反季节移栽技术等园艺技术,可以满足园林绿化设计需求。在园林绿化和树木移栽过程中,树木运输必须采用与树木特性相适应的方法,在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树木水分存留,防止水分蒸发造成树木干枯,所以最好在晚间运输。如果在白天运输树木,那么在运输前要把一部分树叶剪除,这样可以减少树木光合作用,避免水分大量蒸发。在种植前,要对树坑土壤进行适当处理,加入微量元素和大粒土,确保土壤透气、透水。栽植时,要适当调整坑穴,坑穴大小以移栽时土球50 cm为宜,坑穴应呈倒盆状以防下陷。土壤厚度要根据移植树木根系情况来确定,避免因为土壤太浅而影响根系生长,在坑底施加少量有机肥作为底肥,为树木提供足够营养。在对植物根系和枝叶进行修剪时,应全面修剪病虫害枝叶,防止病虫害传染健康植物,同时要保证修剪口平滑,确保景观观赏性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待树木移植成功后,要根据树木生长具体情况补充营养液,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使园林景观更好地满足城市绿化的需要。
4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园艺技术的结合应用实践
4.1 花境景观设计与花卉园艺技术的结合
花境是园林景观中的一种特殊种植形式,利用园艺技术栽培花卉,按照造型设计移植到相应位置,起到美化空间、增强视觉美感等观赏作用。花境种植应与当地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相结合,努力创造出多种形式的花境绿地,以实现社会、生态、景观的多重效益。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花境植物的生态区位差异,提高群落设计科学性,并做好色彩搭配与空间布局。注重保护和利用现存植物品种,在保留原有生态习性和观赏功能的同时,更注重提高利用价值,促进本土植物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花境运用的植物种类很多,但具体设计时,应明确环境设计目的,并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细化。花境设计完成后,应根据花境特点制定后期养护计划,使园林绿化效果实现最大化。
4.2 空间设计
在花境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特点,设计师要不断丰富景观观赏性,在道路断面上尽可能多地采用垂直绿化,保证立体绿化效果能更好地体现出来,丰富园林绿化形式,提高花卉和绿色植物的覆盖率。例如,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由于城市空间有限,周围建筑密集,因此,当道路两侧无法植树时,可采用垂直绿化来提升城市绿化程度。此外,在园林空间设计上,设计师可以根据园林整体风格特点,利用隔离绿篱、行道树做单面花境;也可采用双面花境,不仅可以提升景观观赏价值,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园林内涵。
4.3 布局设计
在布局设计方面,设计者也要根据整个园林工程的风格特点,使用隔离绿篱、行道树做单面花境,或者双面花境,既能提高景观观赏价值,也能使园林内容更丰富。依据园林工程绿化面积和未来发展情况,选择适当的花境形式与布局以便于后期调整。立面花境在景观效果上,注重层次与美学,利用植物株型、花期、植株高度等要素,创造出丰富的立面形态。例如,运用块状植物,并配合微观形态,能营造出一种对比协调、色调柔和的观赏效果,若要突出视觉焦点,可选用颜色反差大的色彩或花纹。若为装饰性花境,可按黄金比例设置花卉植物高度,前景植株高度不能超过25 cm,中景可以选用株高30~85 cm的草本或灌木。在植物种类选择上,尽可能选择色彩鲜艳的植物,不仅可以美化周围环境,还可以提升环境质量。
4.4 花卉栽植
栽植前清除场地内的杂草和垃圾,平整场地,确保排水畅通。适度调整土壤酸碱度,提前做好松土工作,在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料或畜禽粪便,以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利用。在排水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若采取团植、丛植等种植模式,可使种植坡角倾斜5°~10°,保证花境内排水通畅。为满足花卉生长的需求,栽植时土壤应低于墙的高度。栽植时,栽植的坑要比土球稍大,不可过深或过浅,必须紧紧压实,使坑与地面平齐。根据不同的观赏角度,设置花境种植控制线,以不规则的形态表现花境的空间变化,创造出层次分明、虚实相间的园林景观。
4.5 花卉养护
为提高花境植物的生长及观赏效果,可采用喷灌方式,并采用节能技术改造喷灌装置。改变传统的灌水器灌溉方式,在喷灌技术中采用污水处理等方法,确保植物在少雨季节仍能正常生长,达到节能减排的环保目标。根据植株的实际生长状况,采取适宜的施肥、追肥方法,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及大粒土壤,以保证土壤透气性好。花境施工完成后,要根据植株的生长规律,定期进行整形修剪,采用长剪法对植株顶部及两侧进行修剪,确保花的外缘与地面平齐。花境植物多为草本、宿生等,其生长速度快,为保持花境的美观造型,每周修剪1~2次,主入口花境枝叶每周一次修剪,促进新枝发育,并按原品种及规格补植缺株及死株。
5 结论
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因地制宜,平衡设计审美与生态功能、设计效果与建设成本等多重指标,结合园艺技术可以使园林设计效果得到良好实现,在满足设计需求的同时,提高景观生态性。在园艺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应当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优化景观空间布局与资源配置,加强植物种植管理,融入人文情感内涵,以此提高园林景观表现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静宜.现代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融合探讨[J].城市建筑空间,2023,30(S1):1-2.
[2] 汪朝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与现代园艺技术的结合[J].现代园艺,2022,45(12):80-81+84.
[3] 郭旖旎.新时期下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J].现代园艺,2020,43(18):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