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的群体收入与消费结构研究

2024-11-20吕凯强

新农民 2024年29期

摘要:本研究以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收入与消费结构进行详细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来自低收入农村家庭的大学生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家庭支持和奖学金,并且其消费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费和学费书本费上。家庭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对他们的消费有直接影响。一些低收入农村大学生因经济压力,常常压缩日常生活支出,甚至影响学习质量。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尝试通过勤工俭学、寻找兼职等方式增加收入,改善自身经济状况。该研究对理解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群体的经济情况、消费行为和对策选择具有重要作用,对个人发展、家庭支持策略以及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农村家庭低收入大学生;收入;消费结构;个人发展;政策

教育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对于来自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经济方面的挑战。随着高等教育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些学生的收入与消费结构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了解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群体的经济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学业发展和未来前途,也对社会的稳定与公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他们的收入来源和消费结构,可以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群体的收入与消费结构,探讨影响他们经济状况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政策建议,以期为改善这一群体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来自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群体的收入结构研究

1.1 家庭经济来源分析

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来源是影响其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1]。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家庭农业收入是多数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支撑。福建省农村地区的家庭往往依赖种植业和养殖业,这些农业收入由于受到市场价格、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不稳定性和季节性。

部分家庭还通过非农收入补充经济来源,包括外出务工的收入。外出务工在福建农村较为普遍,尤其是在经济繁荣的沿海城市务工,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务工收入也存在不确定性,例如,工作是否稳定、工资水平等。务工人员往往在去了日常生活开销之外,需要定期向家里汇款以支持学生学费和生活费,增加了这些务工家庭的经济压力[2]。

老龄化问题和家庭人口结构对家庭经济来源也有显著影响。部分农村家庭因年迈的老人丧失劳动能力或有儿童需要抚养,使得家庭可用于支持学生教育的经费进一步减少。加上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家庭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和家庭成员患上重大疾病,往往会导致经济状况急剧恶化,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教育经费数额。

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家庭经济来源有限且不稳定,直接决定了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群体的总体收入水平,并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质量。这种经济压力迫使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和日常生活支出之间进行艰难的权衡与取舍。

1.2 奖学金收入分析

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在收入来源中,奖学金占据了重要地位。调查数据显示,奖学金成为这些学生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奖学金的获得与学生的学业表现、家庭收入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奖学金的存在,部分优秀学生能够免除部分学费,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向学业和科研活动。奖学金也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整体学术水平,但奖学金的数量有限,覆盖面不广,难以完全解决低收入大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在政策层面上,有必要进一步拓宽奖学金的覆盖面和增加金额,以更有效地帮助这一群体。

1.3 勤工俭学及兼职收入分析

在分析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群体的收入结构时,勤工俭学及兼职收入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部分大学生通过在校内外兼职工作,如餐厅服务员、家教及校园代理等方式,获得了额外收入。勤工俭学和兼职不仅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实践技能和社会经验。由于兼职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这些大学生在平衡学业与工作的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挑战,有时甚至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整体生活质量。

2 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结构研究

2.1 日常生活消费

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是其消费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涵盖了饮食、住宿、交通及日常用品等方面[3]。饮食费用占据了日常生活费用的最大比例,主要包括每日三餐和偶尔的零食消费。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许多学生选择学校食堂或价格较低的餐馆就餐,尽量减少外出就餐的频率。

住宿费用是另一大开支,租房或学校宿舍费用构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对于选择校外租房的学生来说,合租是普遍的选择,能够有效降低租房成本。部分学生还需支付水电煤气等日常开销,这些费用虽单独来看金额不大,但累计起来也不容忽视。

交通费用因学校地理位置和学生家庭所在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家在较远城市的学生,回家的车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校内或校外兼职的学生还需承担日常通勤费用。

日常用品包括生活必需品如洗衣液、纸巾、洗发水等,这些开支尽管相对较少,但日积月累也形成了一定的费用压力。部分学生会通过网购平台选择价格更为优惠的商品,以降低这部分开支。

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消费呈现明显的节约趋势。迫于经济压力,这一群体积极采取各种节约策略,尽可能地减少日常生活费用,保证基本需求。通过对这些消费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状况和消费行为。

2.2 学费和书本消费

对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学费和书本费是其消费结构中占据较大比例的重要开支。学费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必要费用,随着高校学费标准的调整,学费支出对低收入大学生家庭经济产生了显著压力。书本费则包括教科书、参考书及学习资料的购买费用,这部分开支虽然相对学费来讲是较低的,但同样对经济条件有限的学生造成不小负担。

低收入农村大学生在面对学费和书本费的支出时,通常会选择通过各种途径减轻经济压力。部分学生依赖于助学贷款、奖学金、资助项目以解决学费问题,而对于书本费,有些学生则通过购买二手书、借阅图书馆藏书等方式尽可能减少支出[4]。一些学生还会选择参加各种勤工俭学及兼职工作,以期解决部分学费和书本费支出的问题。

3 影响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群体收入与消费的因素

3.1 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受家庭经济状况的显著影响。家庭经济基础薄弱直接限制了大学生的收入来源,使其主要依赖家庭支持来支付基本的学费和生活费用。由于家庭收入有限,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导致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低收入家庭通常无法为子女建立储蓄,这使得突然的额外费用,如医疗费用或其他意外开支,对家庭和学生的经济构成巨大挑战。

低收入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收入来源,还制约了其消费结构。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常被迫削减日常生活开支,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支付不可或缺的学费和书本费。这种经济压力迫使他们在生活质量和学业支出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部分学生甚至面临难以按时交纳学费的困境。

家庭经济状况还会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业表现产生间接影响。贫困家庭背景的学生常常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担心经济问题会影响其学业进展和未来发展。这种焦虑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学术表现下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影响其职业发展和经济改善的机会。

3.2 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福建农村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的收入与消费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5]。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造成了家庭收入的不同,这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和消费能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通常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能够提供更充足的经济支持,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享有较好的经济条件。相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家庭由于收入有限,对大学生的经济支持较为有限,导致这些学生不得不压缩开支,甚至寻求更多的兼职工作来维持生计。社会经济环境中的物价水平、就业机会以及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对大学生的生活成本和收入来源造成了影响。例如,物价水平较高的地区,日常生活开支自然增加,而就业机会稀缺的地区,学生在寻找兼职工作方面面临更多挑战。经济环境中的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收入和消费结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地区,大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助学金和奖学金,从而缓解经济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3.3 经济压力对学习质量的影响

经济压力对学习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心理与学业两方面。经济紧张常导致心理压力增大,进而影响学习专注度和考试表现。部分学生为了减轻经济负担,选择勤工俭学或兼职,导致学业时间减少,学术成绩下降。经济困难也制约了他们获取教育资源的能力,如图书资料、培训课程等,进一步影响学习效果。结果表明,经济压力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资源,还对其心理健康和学习效率造成了负面影响。

4 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群体应对策略及政策建议

4.1 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的应对策略

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在面对经济困境时,通常通过多种策略来应对困难。勤工俭学和兼职工作是大多数学生选择的重要途径。这不仅可以提供额外的收入,还能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从事家教、餐饮服务等兼职工作,尽量减少对家庭经济的依赖。

节俭消费是另一重要策略。低收入大学生往往会严格控制日常生活开支,选择价格较低的住宿和饮食方案,有的甚至会自己做饭,以减少伙食费的支出。在购买学习用品和课外书籍时,更多会选择二手书籍或者借阅图书馆的资源。许多学生还会削减娱乐和社交方面的支出,以便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用于必要的学费和教育相关开销。

借助奖学金和助学金也是低收入大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有效方法。通过努力学习,争取获得学校或社会颁发的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不仅可以减轻经济压力,还能激励自我提升。一些学生还会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缓解短期的经济困境,尽管这可能会增加毕业后的还款压力,但在学期间能有效缓解经济紧张状况。

4.2 家庭对低收入大学生收入及消费的策略

在应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经济困难的策略中,家庭起到了关键作用。家庭应尽可能提高对孩子教育的经济支持,哪怕面对自身经济压力,也应优先保障基本的学费和生活费。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增加收入来源,如寻找更多就业机会或发展副业,来减轻孩子的经济负担。家庭应加强财务计划和支出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支持子女的教育。家庭应重视对子女的经济独立性的培养,鼓励他们参与勤工俭学或寻找兼职工作,以提升自我供给能力和生活技能。通过这些策略,家庭可以为低收入大学生提供更稳固的经济保障,缓解其在校期间的经济压力,有效提升其学业质量和生活水平。

4.3 政策制定者面向低收入大学生的政策建议

在制定政策时,关键在于多方面提供支持以缓解低收入农村大学生的经济压力。需从教育资助、就业扶持、创业激励等多个维度出发,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政策,确保低收入大学生能够平等享受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其次,结合福建的科技优势,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低收入大学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帮扶服务,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扩大奖助学金覆盖范围,确保更多学生受益;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贫困学生的生活开支,减轻家庭负担;推动校企合作,增加校内外兼职和勤工俭学岗位,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收入渠道;优化贷款政策,降低贷款门槛并简化贷款手续;加强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经济压力,保障其心理健康。

5 结语

本次研究对福建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群体的收入与消费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家庭支持和奖学金,而消费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费和学费书本费上。这些结果强调了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经济环境对他们消费的影响,并揭示了他们在恶劣经济环境下的生活艰辛和学习压力。尽管此项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由于样本数量和地域的限制,还存在着需要改进和深入的地方。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扩大样本的数量和地域范围,以便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低收入农村大学生群体的经济状况和消费行为,并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环境做出更具体的改进建议。总的来说,本研究的结果对理解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群体的经济情况及消费行为,对他们的个人发展、家庭策略以及相关政策制定等方方面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时,也暗示了未来研究应更加深入理解和揭示,这一特定人群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以期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泽昊,姚健,孙豪.城乡收入差距、消费倾向与消费结构升级[J].统计与决策,2022(15):51-54.

[2] 刘湖,于跃,张家平.教育消费结构、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8(3):93-104.

[3] 宿玉海,孙晓芹,李成友.收入分配与异质性消费结构——基于中等收入群体新测度[J].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22(1):30-41.

[4] 笪惠,叶怡杏,龚媛,等.低收入家庭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建议对策[J].中国就业,2023(2):44-46.

[5] 杜丽永,董洪超,张旭青.收入分化,地位补偿与家庭消费结构[J].消费经济,2023,39(5):6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