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4-11-20郭栩东邹东丽张睿
摘 要: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为社会和地区提供旅游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从我国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来看,高校所提供的旅游人才仍不能满足社会和地区发展的需求。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肇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该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结论对该校及同类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可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能力;旅游管理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因素;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3-0072-04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ourism innovation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and the reg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 tourism management talents training in China, the tourism talents provided by universities still cannot meet the need of soci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his paper takes the undergraduates of tourism management in Zhaoqing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n this major, and concludes tha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of tourism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s in the university and the same type of universitie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Keywords: innovation ability; tourism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s; talent training mode; influencing factors; curriculum system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从研究的范围来说,虽然我国关于创新能力培养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起步落后于国外,但是对其研究能够在理论与实践这两方面上齐头并进;从研究的深度来说,对于这类研究我国较国外的研究水平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从研究的对象来说,关于理论性描述的研究占了大多数,结合这些方面通过实际调研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实证统计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基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时代背景、旅游新形式的出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对旅游创新人才的需求,对创新能力提升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一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
(一) 问卷设计与说明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是肇庆学院目前在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包括一年级到四年级。此次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联系各年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其微信班级群发放问卷链接给目标群体。问卷调查开展的时间为2022年1月28日至2月10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91份。其中在校的201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问卷有65份,2019级的学生有问卷58份,2020级的学生有问卷31份,2021级的学生有问卷37份。
(二) 创新能力影响因素量表与相关分析
1 创新能力影响因素量表的检验
1)关于量表的信度检验。根据信度系数结果,可以看到量表的信度较好,信度系数为0.959,数值范围越接近1说明量表的可信度越高(见表1)。
2)关于量表的效度检验。根据表2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KMO取样适切量数的值为0.940,大于0.5,能够进行因子分析,在巴特利特的检验中,量表显著性的数值为.000,小于0.05,表示量表中的所有数据之间都是极其相关的,通过利用这组量表的数据去做探索性因子分析是很合适的。
3)关于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通过对量表的20道题目进行一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将条件限定为特征值大于1,采用Kasier等量最大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最终提取了三个公共因子,可以看到,最终三个因子能够提取出原问卷73.90%的有效信息,当因子数的累积总方差大于60%时,就表明所取的因子数是合理有效的(见表3)。
其次,经历多次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相关原则对题项进行调整和删除,当因子负荷量大于0.45时,表示各因子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则不需要删除该题项。各因子的相关题项的因子负荷量都大于0.45,说明各因子之间的负荷量较好。根据spss26的因子分析结果,20个题共提取了三个因子,分别将其命名为学校培养(Q15—Q20)、导师(任课老师)与课程教学(Q8—Q14,其中Q14这一项对应了两个因子项,结合专业知识判断,应将其归属到该因子)和学生基础(Q1—Q7)(见表4)。
2 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三维度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的相关分析采用spss的皮尔逊来分析,当数值处于0.4到0.7之间(包括等于0.4或0.7)时,维度与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处于中度相关,当数值大于0.7时,维度与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处于高度相关。从具体的相关数值来看,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三维度学生基础和导师(任课教师)与课程教学具有中度的相关性r=0.597,学生基础与学校培养具有中度的相关性r=0.587,导师(任课教师)与课程教学和学校培养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822(见表5)。
二 调查结果分析
(一) 学校层面
1 培养目标
从学校的培养方案来看,学校在思想政治、综合素质和知识能力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出了相关要求,但是在培养目标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没有足够的明确和具体,只是提到了学生要“具有一定创新精神”。
2 科研实践活动
第一,学术论文撰写人数较少,发表率较低。从调查情况来看,通过科研项目,在科研中试着撰写学术论文的人数很少,除了学校没有对这方面有明确的要求之外,很多学生也没有主动试着锻炼自己的学术水平,而试着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中,能够成功发表的学生的比例也很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科研项目、在科研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逐渐培养创新思维的积极影响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
第二,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训练的程度不高。从整体的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本科生都没有参加过与专业或者是学科有关的科研项目,在参与创新项目方面,很多大三大四的学生除了参与过学校要求的创新创业大赛之外,并没有参加过其他的相关活动,这说明大多数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训练的程度较低,对于创新能力的转变和提升没能得到有效的实现。
3 学校管理
第一,进行创新活动需要的科研场所和资金不足。在培养过程中,学校能够为本科生提供比较充足的学术资源,但是对于学习科研场所以及相关研究经费方面尚不能满足本科生的真正需求,进行创新活动需要的科研场所和资金不足,会使学生在科研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提升受到阻碍。
第二,专业实践调研以及交流平台跨学科不够,创新整体学术氛围没有形成。本科生创新的推动,学术研究以及科研实践两大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校提供的专业调研实践机会、学术报告讲座和交流平台,它们都是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从调查情况来看,学校对于本专业实践调研以及交流平台跨学科的安排尚不能满足学生需要,与创新相关的整体学术氛围还没有形成。
第三,相关激励创新政策起到的鼓励作用不明显。为了对学生在创新方面起到支持和激励的作用,很多学校都会制定一系列相关的奖励政策来鼓励,可是从调查学校制定的激励政策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来看,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大部分学生认为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对这一方面的了解程度也不高。
(二) 导师(任课教师)与课程教学层面
1 导师(任课教师)指导
导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培养不够充足。虽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对导师(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态度有比较高的评价,但是在对自身的培养与指导方面,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比较缺乏,导师(任课教师)与其对于学术问题上的交流次数也并不多。
2 课程教学
第一,教学手段与内容不利于创造思维和精神的形成。从本科生被调查的情况来看,多数本科生认为专业课程中重实践应用,关于前沿知识方面的前沿性比较薄弱,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不足也会导致学生在培养自身独立思考能力、形成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上受到影响。
第二,课程和学分分配不利于本科生形成创新的知识结构。学校很重视本科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希望其具有扎实的旅游学科专业知识,但是选修课的学分分配比例较低,不利于其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及学习课程时进行灵活思考。
第三,对选修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知识的交叉学习与拓展。大多数本科生只是完成了学分规定的选修课程,没有学校的规定就没有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除此之外,“没有可选或想选的课程”这一理由也说明了有些本科生认为现有的选修课程不能满足其对跨学科和前沿知识的学习需要。
(三) 学生基础层面
第一,与专业相关的基础和创新知识掌握程度不足。绝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对相关知识的熟悉和积累程度没有足够扎实,特别是在专业领域中缺乏对前沿知识方面的关注学习,与此同时,缺乏恰当熟练地应用本专业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使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的一系列过程中受到影响。
第二,使用外语的运用能力较低,不利于对创新前沿动态的理解。从培养过程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外语主要是想取得学校规定要求的学分,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学术交流。所以,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外语的听说读写方面运用能力较低,并没有达到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具有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这对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前沿动态,对其创新能力方面的形成没有产生很大的作用。
第三,自主学习的行动力不足,创新动机不强。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有一定的主动积极性和探索钻研的精神,但是并没有落到实处去进行,行动力不足;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后忙着做兼职以及考证等,为日后毕业找工作升学等做准备,分散了他们对学术以及创新方面相关的精力和重视,导致其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的缺乏,这些都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提升创新造成了阻碍。
三 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建议
(一)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优化培养目标中对创新的要求
学校在该专业培养方案中只是要求“具备一定创新精神”,对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具有针对性,这会导致培养方向不侧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学校相关创新活动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加大创新要求在培养目标中的具体程度,优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 推动课程体系与社会调研的优化,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进行有效探索
一方面,高校可以在与专业相关的核心课程上,如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和旅游地理学等,打造属于精品的课程和教材,同时也能够促进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上的改变与革新。另一方面,尽可能多地举办联系社会热点和进行学术前沿研究等与之具有相关性的学术论坛,打造出更多具有品牌号召力、影响力的平台与活动。此外,要重视本院校与国外院校彼此之间的国际化合作交流,与国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与国际前沿接轨,注重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三) 加大对学校创新环境改善的投入力度
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科研的场所以及改善整体创新氛围上投入更大的力度,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开展和进行科研研究实践活动的环境氛围。同时,要加强学生对学校的相关奖励政策的关注度、参与度以及重视程度,鼓励学生撰写及发表学术论文,激发其参加科研项目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努力在全校营造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四) 加强培养过程管理与评价考核,提升创新质量
要加强培养制度以及培养方案实施中的过程管理和相关监督,对于培养方案中的相关主体,本科生个人及其指导教师在结果考核与评价上也要作进一步加强,从而保证有利于创新培养的相关制度与方案不只是以形式存在,能够发挥出切实有效的促进作用。
(五) 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形成创新共赢的互动机制
学校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备创新性的人才,是为了满足社会、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也会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肇庆学院是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一所地方性高校,也要以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为导向,着力培养适应大湾区旅游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学校要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努力培养出企业与社会都能形成创新共赢的互动机制。
四 结束语
SKfGhnIoEfCBiUiVvZak4xClzLOo3GVMGPzclrNluac=本文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现状进行实证分析,但由于条件的限制,结论对本专业培养本科创新人才的现实状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作出的分析还缺乏足够的代表性,未来期待将拓宽思路对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完善作更深度和广度的展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贺小桐,汤书昆.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原则与模式——以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为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5):42-46.
[3] 周远清.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 约瑟夫.A.雷林.实践性学习——学习型组织的实现途径[M].贺广勋,姚冀,张维红,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 李琳璐.解密高等教育的“黑箱”:学习性投入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发展之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5):1-6.
[6] 翟培.基于提高创新能力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8.
[7] 孙永龙,邹品佳.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4):33-36-42.
[8] 王红霞.产教融合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7):213-215.
[9] 刘军,刘霁玮,马勇,等.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1(5):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