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身行走:消弭数字化“负能”德育的南山实践

2024-11-14

中国德育 2024年20期

摘 要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了认知过程中身体和环境的作用,认为认知源于个体实践。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以具身认知为取向,旨在破解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学生身心“宅化”、社交能力减弱、能力退化、分辨力不强,以及价值观淡化、目标感不足等问题。南山区结合知、情、意、行德育四要素,秉持“行走中成长”的理念,开发了“七彩南山德育地图”实践体系,以深圳精神为核心,创新德育载体、内容和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 具身认知;数字化德育;具身德育

作者简介 刘万讲,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公民教育与团队建设中心主任,高级教师;薛露露,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前海小学德育主任,一级教师;陈军贤,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育才教育集团育才四小德育主任,一级教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媒体交互性的不断提高,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新兴事物正在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悄然改变了他们的行为习惯、处事方式和价值理念。在迈向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中,注重知行合一、全面发展与融合共建,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为此,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入剖析数字时代学校德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在实践中积极寻找破局之策。

一、明困局:

数字化“负能”德育的困境

数字化推动了学校德育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工具,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实践机会。数字化赋能德育评价,通过及时全面的数据统计和精准分析,能够助力德育工作者制订更加有效的德育计划和策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与此同时,数字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负能”德育。一是身心“宅化”。有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游戏、媒体社交等,减少了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出现了不出门、不交往、不合作、孤独封闭、适应性萎靡等社交现状。二是能力退化。在数字时代,青少年难以辨别纷繁复杂的信息,容易遭受网络欺骗和虚拟暴力,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社交关系的建立。三是价值观淡化。在数字化平台上多元价值观的泛滥冲击着文化主旋律,导致青少年目标感不强、责任感弱化、内驱力不足,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面对数字化“负能”德育的困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开始了“行走+”的探索。所谓具身取向,是指在教育中引导学生离开虚拟世界,以真实的身体融入真实的世界,与真实的社会和他人形成链接,通过心理的投入、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形成、情感的寄托,促进正确价值观的有效形成。

二、破旧局:

“七彩南山德育地图”的创新实践

深圳市人员密切往来带来了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凝聚正能量,引导社会整体价值观向上、向善,直面数字化时代德育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深圳德育面临的挑战。为此,南山区以新时代深圳精神为引领,强力推进德育工作,深入挖掘体现深圳精神的德育资源并加以提炼、应用。基于国家课程方案,南山区通过K15一体及多方协同,实施了“七彩南山德育地图”“了不起的南山少年”“30分钟步行圈德育地图”等系列活动,推出了7大主题的98条路线,开发了课程资源,并编制了课程实施手册。

1.开启“七彩南山德育地图”

“七彩南山德育地图”是基于区域资源开发的实践课程。7大主题是将南山区的公园、博物馆、高新企业等城市资源拓展为浸润式的真实学习空间。这是1.0版的具身行走,有着高支持、高控制的显著特征,即区域设计好路线,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行动。

“七彩南山德育地图”活动的设计有以下特点:一是浸润性。活动采用城市定向越野的方式,让学生沉浸在真实的学习空间中,力求达到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二是体验性。活动营造了可感知、可触摸的真实德育情境,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三是环保性。活动全程提倡步行或利用公共交通出行,学生自行处理旅途中产生的垃圾并将其分类,提升了环保意识。四是合作性。活动以小队为单位进行,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增强了团队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迭代组织“了不起的南山少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社会资源的转化质量,南山区组织了“了不起的南山少年”系列活动,深度挖掘、转化和利用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优势资源。这是高支持、低控制的2.0版的具身行走,即学校带领少年团走进社会大课堂,而项目的具体实施、展示与路演,均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

一是搭建“大平台”保障资源的有效供给。2023年暑假,南山区将10多所学校的70多名中小学生组成3个调研团,在15天时间内深入高科技企业、高校实验室、博物馆、纪念馆、家族祠堂和大沙河生态长廊等场所,围绕科技创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三大主题进行实地调研,并在交流学习、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发展与家国使命的关系。

二是利用“大师资”促进资源的有效转化。“了不起的南山少年”邀请深圳市科创类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的专家、教授担任导师,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指导学生调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以科学知识的魅力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

3.升级“30分钟步行圈德育地图”

为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推进《南山区中小幼德育一体化行动计划》进一步落地,南山区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等教育资源,构建协同育人大格局,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实践、从思想认知走向亲身体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深圳精神的传承。南山区各学校与学生、家长共同绘制“30分钟步行圈德育地图”,这是低支持、低控制的3.0版的具身行走。

“30分钟步行圈德育地图”充分挖掘了以学校为圆心、30分钟步行范围内蕴含的德育资源,借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参观、志愿服务、调研、运动、阅读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并手绘成册。

目前,南山区已经设计了98条路线,路线内容包括课程、景点介绍及其精神内核,涵盖了具身行走的方式、参观时间和形式、沿途的地址以及联系方式,做到“一校一案”,并结集成册。

三、开新局:

传承深圳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为破解德育困境、传承深圳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南山区将“七彩南山德育地图”研学实践课程纳入学校德育课程框架,优化顶层设计,整合育人资源,增强组织保障,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

1.筑牢特区学生的精神底色

经过多年发展,“行走+”具身认知实践已成为南山少年别开生面的校外“大思政课”。家校社联合开展了5,000多场实践活动,参与学生人数超过23万,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湾区气质、南山特色的“深圳少年”。

2.开放全资源学习系统

“七彩南山德育地图”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边界,拓展了德育的空间。学uonbuHAikOf/iA5U8vxmNA==校与家庭、政府、企业紧密合作,打通各种教育资源、要素,组织学生走出校园,邀请家长、企业走进校园,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丰富了全资源学习系统,推动了多元融合的学习方式变革。师生共同合作、探索和交流,建立了更加开放和平等的学习社群,为深入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资源保障。“融合+”的实践丰富了育人途径,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也推动了教育高质量发展。

3.促进社会形成协同共育氛围

南山区以“协同+”的方式组建了成长共同体,成员涵盖学校、家庭、社会、政府、企业等多元主体。在“了不起的南山少年”“30分钟步行圈德育地图”活动中,学校负责组织引导,家长与学生参与实践,企业提供校外实践资源,政府负责审核把关,社区则提供资源引入与补充,共同构建了协同育人的成长共同体。在“协同+”的实践中,学生了解了深圳故事,传承了深圳精神,厚植了爱党爱国情怀;家长形成了互助共同体,交流育儿经验,解答育儿困惑,丰富育儿知识;社会逐渐形成了关心、支持、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总之,南山区积极引导青少年开展具身行走,走出虚拟世界,融入社会,学会交往与合作,丰富了社会情感,破解身心“宅化”的困境;南山少年用脚步丈量、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心灵感受、用双手触摸,让身体和思想同步行动,提升了观察力、独立思考力和辨别能力,破解了能力退化、辨别力不强的困境;具身行走让南山少年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城市历史文化的厚重以及先辈艰苦创业的不易,更感受到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实现了“行中思—行中悟—行中立”的目的,树立了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破解了价值观弱化、目标感不强的困境,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为培养担当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贡献了南山力量。

责任编辑︱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