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之观点分析中的逻辑运用

2024-11-12史晓婷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4年37期

美文引路

交往见人品

◎周国平

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人们常常误认为,那些热心于社交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泰戈尔说得好,他们只是在挥霍,不是在奉献,而挥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

那么,挥霍与慷慨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是这样的: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来,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来。社交场上的热心人正是这样,他们不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有什么价值,所以毫不在乎地把它们挥霍掉。相反,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必定宁愿在孤独中从事创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实奉献给世界。

交往为人性所必需,它的分寸却不好掌握。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我相信,前一种交往是两个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它是马丁·布伯所说的那种“我与你”的相遇,既充满爱,又尊重孤独;相反,后一种交往则是熙熙攘攘的利害交易,它如同尼采所形容的“市场”,既亵渎了爱,又羞辱了孤独。相遇是人生莫大的幸运,在此时刻,两颗灵魂仿佛同时认出了对方,惊喜地喊出:“是你!”人一生中只要有过这个时刻,爱和孤独便都有了着落。

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性情的原则,就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还认为,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从一个人如何与人交往,尤能见出他的做人。这倒不在于人缘好不好,朋友多不多,各种人际关系是否和睦。人缘好可能是因为性格随和,也可能是因为做人圆滑,本身不能说明问题。在与人交往上,孔子最强调一个“信”字,我认为是对的。待人是否诚实无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一个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对其中一个朋友有背信弃义的行径,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是否真爱朋友,因为一旦他认为必要,他同样会背叛其他的朋友。“与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时之私欲,却是做人的大失败。

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最好是有一位称心的旅伴,其次好是没有旅伴,最坏是有一个不称心的旅伴。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技法借鉴

1.结构清晰显逻辑。文章的结构应体现逻辑层次,可以采用递进式或并列式等逻辑思路。本篇文章围绕着“交往见人品”展开论述,作者先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条分缕析,层层深入,引导着读者去思考、去深究。例如,作者针对“那些热心于社交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的误解,先引用泰戈尔的话明确观点,引出“挥霍”和“慷慨”的概念,并进行深层次分析,最后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巩固观点。

2.论证过程显逻辑。论证过程中,应遵循合理的推理和演绎,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否则会导致不合理推断或跳跃式推理的情况。例如,作者阐述人际交往的方法,先以孔子所强调的“信”字为准绳,指出与朋友结交应该诚实信义,并从反面阐述了“与朋友交而不信”的消极影响,由此得出了诚信交往的结论,体现了论证过程中的因果演绎。

3.论证语言显逻辑。恰当的关联词,可以使表达更加清晰,论证过程更加严密。文中的关联词语“不是……而是”“只是……不是……而”

“既……又……”“那么”“所以”“哪怕”……既有并列、转折、递进关系等类型,也有让步、因果关系等常见的关联词语类型。这些关联词语的运用,既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4.辩证思维显逻辑。论证过程中,应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论证,提升议论文的深度和广度,使之更有逻辑性和说服力。本文辩证手法运用很典型。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交往见人品”,然后从反面的角度辩驳交往中的“挥霍”不是真正的“慷慨”,再从正面阐述“交往见人品”的意义,多角度深入论证,使论证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