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对策分析

2024-11-11靳超英

中国经贸导刊 2024年14期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始终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核心议题。确保这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且充分的就业,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战略目标。本文对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定义进行了详尽阐释,并对其深远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指出,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主要策略应聚焦于需求和供给的改革,以及制度上的保障。关键任务包括坚定不移地发展饲料产业,推动该产业的优化升级和融合发展,从而增加就业岗位的供给。加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联系,解决就业结构上的问题。提升人才素质,以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完善制度保障,以强化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饲料行业

引言

大学生就业状况影响个人发展、家庭稳定和高校教育质量,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这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一致,突显了高质量就业在新时代的重要性。当前,职业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响应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要求。高质量和充分就业并重,意味着要增加和提升就业岗位。我国饲料工业自1978年发展迅速,2023年产值和产量均实现增长,达到14018.3亿元和32162.7万吨[1]。中央深化改革决定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制造业,饲料工业作为连接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桥梁,对食品安全和国民营养有显著贡献。推动饲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对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就业岗位创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学生在该产业的高质量就业受到

关注。

一、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本内涵

(一)充分就业的内涵

充分就业指的是劳动者与就业岗位之间实现有效对接,其核心理念是“人尽其工”。这一概念涵盖了三个关键方面。首先,“增加岗位”,即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帮助毕业生顺利从学术环境转向职场,将教育成果转化为社会应用,并改变当前的失业状况。其次,“调节矛盾”,即通过连接劳动力市场供需两端,解决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进步和升级的同步发展,从而克服结构性失业的挑战。最后,“保障基本底线”,即为残障人士、贫困学生等面临就业困难的群体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和支持,实施基础性援助,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就业。

(二)高质量就业的内涵

高质量就业意味着劳动者与岗位的完美契合,本质上体现了“人尽其才”。其具体内涵涵盖了六个方面。首先,“增加收入”,即完善劳动者的薪酬体系,确保劳动者的贡献与收入之间呈现正比关系,同时建立和维护最低工资标准、薪酬增长机制以及顺畅的支付流程,使劳动者的经济收益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其次,“强化能力”,通过不断的职业培训,更新劳动者的专业知识结构,优化操作技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从而充分展现人力资本的价值。第三,“稳定心态”,通过自我调整或职场心理辅导帮助劳动者完成角色转换,克服职业倦怠和频繁跳槽的倾向,培养敬业精神和对工作的热爱,从而稳定职业心态。第四,“优化条件”,改善就业环境,确保其舒适性和安全性,合理规划工作时长和强度,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并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以激发创造力。第五,“保障权益”,完善合法权益的保护机制,消除就业歧视,推动机会均等、就业公平以及权利的救济保障。最后,“畅通流动”,完善人才流动的登记、备案和评估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降低流动成本和障碍,拓展职业发展的空间。

(三)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个融合宏观与微观视角的复合概念。通过对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一个宗旨、两个实质、九个抓手”。其中,“一个宗旨”指的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两个实质”涉及“人尽其工”与“人尽其才”,强调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统一,追求既广泛又高质量的就业状态;“九个抓手”则涵盖了“增加岗位、调解矛盾、保障底线、提高收入、增强能力、稳定心态、优化条件、保护权益、促进流动”等关键措施。

二、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职业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随着饲料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迅猛发展,产业链中的饲料配方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检测以及销售和物流配送服务等环节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日益加深。这一趋势催生了众多饲料工业的创新项目,并对创新型人才产生了迫切需求。这些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饲料专业科研知识,还应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跨学科的综合素养。面对就业市场需求的推动,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饲料企业正在创造更多科技含量高、薪酬待遇优厚、职业发展空间广阔的新岗位。职业高等教育机构因此受到激励,积极调整教学目标、课程计划和培养方案,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进而促进职业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有助于降低高职毕业生社会阶层固化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认为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低于普通本科生。因此,在就业市场上,高职毕业生在劳动收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往往不如普通本科生。由于高职毕业生常常从事被认为较为低端的工作,他们经常遭受歧视,这使得社会阶层的固化现象更为明显。然而,高职毕业生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助于转变公众对高职教育的看法,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收入状况,从而促进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

三、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构想

(一)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主要思路

在需求侧,我们致力于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加速产业融合与优化升级,以提升生产效率并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扩大对高职院校饲料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鼓励其加入与饲料产业融合和升级相关的行业,以促进他们的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供给侧,目标是提升高职院校饲料专业毕业生的人力资本水平,确保其能够高质量充分就业。首先,将根据饲料企业的需求调整饲料专业体系,以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更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其次,加深校企合作,以增强饲料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制度保障方面,主要思路是支持高职院校饲料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首先,应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确保毕业生在收入、养老、就业补贴等方面的权益得到维护。其次,健全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第三,畅通就业市场人力资源流动机制。最后,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建立一个供求信息畅通的平台。

(二)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点任务

1.坚定不移地推进饲料产业的发展,推动该产业的优化升级与跨行业融合,从而扩大就业机会。在饲料产业的优化升级和跨行业融合进程中,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管理的持续优化以及服务个性化趋势,将促进饲料企业的创新和增长,提升其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及行业影响力。例如,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更精准地分析客户偏好、物流需求和市场分布等关键信息,从而迅速调整策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2]。创新作为发展的驱动力,在解决客户需求的同时,激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打破阻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障碍和偏见。积极地为高职院校饲料专业的学生创造与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智力潜能相匹配的职位机会,确保现有和新增的岗位都能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避免仅为了满足招聘指标或追求就业率而忽视岗位质量与个人发展的匹配度。同时,改善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挥创新创业的激励作用。转变他们“学历不足,只能勉强找个工作谋生”的消极态度,让毕业生意识到自己是命运的主宰者,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承担起首要责任。鼓励他们依托数字化、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突破传统认知的局限和环境的限制,开拓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道路。

2.加强供需衔接,以解决高职院校饲料专业毕业生就业结构性问题。饲料专业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错位,是导致其难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因素。因此,应聚焦于供需衔接,首先明确饲料企业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之间的联系。依据饲料企业的实际需求及饲料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针对具体岗位,更新饲料专业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构建与饲料企业发展紧密相连的学科专业布局,强化教育对地方就业市场动态需求的响应力和支撑效能,确保饲料专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的同步发展。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供需信息衔接平台。提升产教融合度和科研成果转化度,寻找校企合作的利益共同点,激发双方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采用边学边练的方式,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减少就业适应不良情况,提高学生与岗位的熟悉度和匹配度,缓解求职焦虑。建立劳动力就业信息和数据共享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判,实现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和高效衔接。

3.提升人才素质,解决饲料专业毕业生发展动能不足的问题。增强人才的综合素质,是顺应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应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即“通识教育的专业化与专业教育的通识化”[3]。在通识教育中,学生不仅掌握多学科知识和宽广视野,还促进了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饲料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两者结合,通识教育培养的宏观多元视角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饲料专业知识,还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扎实知识基础、熟练实践技能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另一方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应相互协同,共同提升能力效能。巩固第一课堂的主阵地,深化课堂改革,采用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专业技能大赛、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培养公民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提升领导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职业能力。

4.为了加强饲料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基础,必须完善相关制度保障。通过增加饲料产业的岗位供给和调整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同时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可以有效促进他们高质量且充分地就业。以下几点建议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加速推进薪酬决定和提升机制。政府或企业应推出精准的激励政策,例如设立创新基金以奖励各类创新人才,拓宽创新和卓越人才的收入来源,从而增强经济激励和职业吸引力。同时,应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并落实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员工福利体系,以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其次,需要完善就业后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根据行业动态和趋势,提供丰富的线上线下培训资源,并鼓励员工参与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为新员工配备专业导师,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对于表现出色的毕业生,应通过定向委培支持其学历提升,构建终身学习和成长发展的支持体系。第三,应畅通人力资源流动机制。打破行业和地域的壁垒,使劳动者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以及市场需求灵活选择职业路径,从而推动形成一个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高质量就业环境。最后,优化就业服务体系至关重要。为初入职场和面临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岗位信息推送、职场心理辅导等个性化支持,以确保他们的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四、结语

高职院校饲料专业的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协作。通过积极促进饲料产业的发展、加强供需之间的联系、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以及完善相关制度保障等综合措施,可以为毕业生开拓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解决就业市场中的结构性问题,从而增强产业的发展动力和稳固其发展基础。坚信在政府、企业、学校以及毕业生的携手合作下,高职院校饲料专业的毕业生定能达成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为饲料产业的繁荣和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饲料工业协会.2023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EB/OL].(2024-02-06)[2024-07-31].

[2]杨芬.互联网+背景下高新技术对饲料行业就业创业的优化作用研究[J].中国饲料,2022(12):134-137.

[3]史秋衡,孙昕妍,金凌虹.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能力的形成逻辑及战略导向[J].教育发展研究,2024,44(07):1-8.

〔基金项目:2023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NO:J20231875);2023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NO:2023zsszsx132)〕

(作者简介:靳超英,山西科技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