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4-11-11张根良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全面进入实施阶段。这一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使其更加有效地适应市场环境。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这一改革过程中,混合所有制企业面临了诸多新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在内部审计领域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审计;公司治理;风险抵御能力
一、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国有资本的大股东追求的是资本的扩张与强化,而非国有资本的小股东则致力于实现更高的经济收益。显而易见,提升投资回报率是所有股东共同关心的议题。因此,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它已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提高混合所有制企业环境适应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其发展进程中,应构建一个健全且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并持续优化评价指标。这要求将传统上仅侧重于事后处理的内部审计监督模式,转变为一个注重事前审计咨询的服务体系,从而实现预防性风险管理[1]。在此基础上,明确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并合理划分审计人员的权力与职责,确保职责分离,以防止利益冲突。这样,可以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稳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其在适应市场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规避潜在风险。
(二)促进企业资产的增值和保值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随着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资本受托人的企业经营者,承担着接受委托人监督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促进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作为监督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严格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确保国有资本审计工作全面覆盖企业经营的各个领域[2]。这样,可以从根源上减少因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而可能导致的代理成本上升问题。这不仅有助于监督和评价企业经营者的责任履行情况,还能有效预防企业的经营风险。这对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资产增值和保值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三)保障企业股东的合法权益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优化治理结构还是提升企业绩效,内部审计的作用不可或缺。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直接由董事会领导,不仅确保了国有资本审计工作能够深入到企业经营的各个层面,而且最大程度地提升了股东的投资回报。此外,这种内部审计机制还促进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和层级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提升审计咨询服务的质量。这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有效地保障了股东的合法权益。
二、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发布了一系列的实施意见和政策方针,例如《关于深化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等[3]。然而,考虑到企业正处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其运营和发展状况表明,在内部审计的实施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亟须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详细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完善的法规体系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内部审计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展现出明显的行政化特征。这意味着,企业在执行内部审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审计的标准和要求。简言之,企业内部审计实际上是对国家审计工作的补充。尽管我国颁布的《审计法》等相关法规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内部审计提供了指导,但受到国家审计要求的强烈影响,企业的内部审计过于侧重于监督职能,而忽视了服务功能的重要性。这不仅使得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模糊,定位也不够明确[4]。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主流趋势。为了顺利推进这一改革,必须充分满足产权主体的多样化需求。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产权主体的积极作用和优势,还能将不同的产权主体整合起来,在相互监督中实现共同发展。然而,回顾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历程,许多人仍然认为国有资本产权的配置必须以公有制为基础。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国有资本股东的实际利益,导致股东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此外,针对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尚未得到科学合理的制定。因此,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往往只能沿用过时的规定,导致股东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甚至选择退出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内部审计与企业治理不符
在企业运营和发展的背景下,由民营股东推荐的管理人员对审计组的接受程度往往较低,特别是在国有股权与民营股权比例接近时(例如国有股权占51%,民营股权占49%),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实际上,许多单位对内部审计持抵触态度,这不仅给内部审计的执行带来了诸多挑战,而且与企业治理原则严重相悖。董事会作为企业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运作效率直接影响到组织的整体运行状况。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企业呈现出股东多元化的特征。国家作为企业资产的所有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出资人的职责通常由代理人执行。因此,即便企业全面实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国家的行政权力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董事会的权力[5]。对于我国大多数未上市的企业而言,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并未设立相应的审计委员会。出于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这些企业通常更倾向于由分管副总经理主导内部审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各方股东之间难以形成平衡的关系,无法实现有效的相互监督和约束。此外,一些规模较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为了尽量减少人力成本,将内部法务、财务和审计部门合并办公。这种做法与企业的治理结构严重不符,为潜在的舞弊行为创造了条件,并且削弱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三)针对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完善管理体系
企业内部审计实质上是国家审计体系的一个补充环节。对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极大程度上依赖于财务数据的合法性和可靠性,这直接决定了审计的覆盖范围。因此,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通常聚焦于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键领域。然而,随着新时代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广泛推进,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新月异,即便审计人员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知识与技能,仍可能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感到应对不暇。因此,混合所有制企业迫切需要加强专业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审计技术[6]。当前,不少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构建内部审计团队时,仍依赖从其他部门临时调配人员的方式。这些人员往往缺乏专业背景和系统培训,在工作中易陷入困境,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易于表面化、形式化。此外,在混合所有制框架下,尽管企业引入了非国有资本,但在内部审计实践中,并未充分将其视为国家审计的自然延伸与补充,而仅仅是消极地响应国家审计要求。这种做法削弱了企业在审计人员培养上的主动性,即便审计人员有提升专业技能的意愿,也因缺乏相应机会而难以实现,加剧了企业审计人才的流失问题。
三、混合所有制企业提高内部审计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审计前准备工作
在深入理解混合所有制企业资产状况的同时,彻底梳理企业财务债务情况,主要目的是掌握企业的运营能力,为制定审计方案提供坚实依据。在此基础上,必须认识到关联交易的重要性,这也是内部审计问题频发的一个环节,需要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前,筛查企业可能存在的关联方关系。结合实践经验来看,想要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极有可能遇到匹配程度较低等问题,特别是在审计事项涉及民营股东等情况时,可能导致民营股东因审计事项本身存在问题而拒绝配合。此时,审计部门应明确企业员工身份,并争取企业集团领导层的支持,充分利用领导层的影响力,确保相关人员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
(二)完善内部审计法规体系
在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确保所有制产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我国之所以倡导混合所有制改革,其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国有资本与私营资本之间的互惠互利及合作共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内部审计法规体系,确保该体系与企业的特性相契合。具体而言,首先,在完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应增加保护非国有资本股东合法权益的条款,确保其与国有资本股东享有同等地位,从而实现双方的相互制约与平衡。这将激发非国有资本股东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其次,针对混合所有制企业,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混合所有制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根据企业股东的意愿和行业特点进行灵活调整。此外,无论是在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中,职位都不是终身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调整机制,主要涉及股权和董事会等方面的协调。
(三)确保内部审计安排和公司治理相一致
混合所有制企业需重新定位内部审计工作,以确保其与公司治理结构相契合。这不仅对企业完善和实施发展战略至关重要,还能有效增强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同时,此举能保障各方股东在相互监督和制衡的机制下,其合法权益得到妥善保护。为实现这一目标,首要任务是明确审计部门职责,确保资本审计深度融入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咨询服务功能,从而提升审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7]。此外,企业内部审计应直接由董事会领导,并获得企业提供的必要资源,以强化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避免因外部干预影响审计质量。同时,混合所有制企业应促进法律合规、纪检监督等部门间的协调合作,确保信息及时传递,使各部门能协同发挥监督作用,从源头上预防企业运营风险。在此基础上,企业还需改革传统的以审计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模式,将内部审计咨询服务纳入考核范围,以彰显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四)健全企业治理体系中的公平机制
审查混合所有制企业监事会和董事会成员的构成、议事规则等,同时检查董事会和股东会等会议中小股东意见的采纳情况[8]。此外,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是否严格遵循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检查企业财务账簿和收益分配情况,分析是否存在侵犯小股东知情权和收益权的问题。通过建立公平机制,有效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和功能。
四、结语
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必须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一方面,内部审计应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还应积极参与企业治理,为企业提供战略性的建议和决策支持。在新时期,面对当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日益严峻的挑战,混合所有制企业更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苑朝霞,谢世江.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审计的难点、重点及应对策略[J].财务管理研究,2021(7):125-129.
[2]祁怀锦,于瑶,刘艳霞.混合股权制衡度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0,35(5):63-74.
[3]卢和铭.股份制企业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J].新营销,2021,18(8):47-49.
[4]张小艳.浅析内部审计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发挥作用的途径[J].商业2.0,2022(26):28-30.
[5]韩娟.混合所有制企业审计制度改革:需求、问题与路径[J].中国内部审计,2020(3):87-91.
[6]任力,蔡倪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审计委员会财务专长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J].三明学院学报,2023,40(5):21-41.
[7]李星瑶.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优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10):120-122.
[8]黄巧.内部审计提升混改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的实施路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9):54-56.
(作者简介:张根良,河南平禹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