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金融租赁公司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考

2024-11-11刘欢

中国经贸导刊 2024年14期

摘要:自2008年金融租赁行业试点以来,该行业在政策扶持和资本参与下迅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然而,近年来行业增速放缓,外部需求减弱,同质化竞争加剧,功能定位失调,监管政策也发生转变,引导行业回归本源。金融租赁公司业务转型需科学认识专业化转型内涵,把握新发展机遇,立足自身发展阶段选择经营发展模式,并围绕融资租赁功能打造专业化经营体系。转型过程中需处理好当前与长远、传统业务与特色业务、创新与风险、规模与效益的关系。专业化转型是金融租赁转型的最优选择之一,但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优化转型环境。

关键词:金融租赁行业;业务转型;专业化;监管政策;经济社会发展

引言

自2008年银保监会批准5家商业银行试点设立金融租赁公司以来,在金融政策的扶持与多方资本的积极参与推动下,金融租赁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至2023年底,该行业已有68家开业机构(不包括专业子公司),资产规模超过4万亿元,注册资本总计达到3053.57亿元。当前,随着政策层面持续加力,金融租赁行业面临的内外环境正经历着重大变革。作为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租赁公司应更加聚焦于租赁业务的核心职责,充分利用其“融资+融物”的双重功能优势,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精确找到服务实体经济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行业的转型发展已成为广泛共识。

一、金融租赁行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一)行业增速放缓,迫切需要新的增长动力

经过十余年的成长,该行业已步入成熟阶段,伴随着的是行业参与者、资本投入和政策优惠等增长动力的效应逐渐减弱。在2018年之前,行业的资产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20%以上;但从2018年开始,增长速度已降至个位数,并且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一些金融租赁公司甚至经历了负增长。具体而言,从2021年到2023年,分别有20家、30家和14家金融租赁公司的营业收入呈现负增长,占当年公开数据的比例分别为34.48%、44.12%和20.59%。此外,在这三年中,净利润出现负增长的公司数量分别为8家、16家和14家,占当年公开数据的比例依次为14%、23.53%和20.59%。

(二)外部需求减弱,同质化竞争加剧

近年来,与租赁资产紧密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显著放缓,由2010年前的20%以上降至当前6%以下。基于风险与收益的考量,融资租赁资产多集中于公用事业及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其主要服务对象为负责地方城市建设和投资运营的主体,主要盈利来源于利差。受外部需求放缓、优质客户数量减少,以及内部风险与收益平衡的多重影响,金融租赁公司的获客能力逐渐受限,业务投放趋向高风险客户或面临被动负增长的局面[1]。

(三)功能定位失调,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

租赁牌照的功能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展现,在实际业务运营中,往往偏重“融资”而忽视“融物”,呈现出较强的“类信贷”特征。从业务构成来看,在资产规模超千亿的12家租赁公司中,每家公司的基础设施类业务占比均不低于40%的水平,相比之下,中小金融租赁公司在基础设施类业务上的占比普遍更高,多数超过了70%。就业务模式而言,若以直租和经营性租赁业务在租赁资产余额中的比重作为衡量专业化的标准,那么大约有一半的租赁公司其直租和经营性租赁业务在租赁资产余额中的占比不足10%,这部分业务的平均余额大约为10亿元。仅有少数高度专业化的金融租赁公司专注于飞机、船舶等领域的租赁业务,这些业务在它们的租赁资产余额中占比大约在40%至60%之间。

(四)供需双侧改革,产业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0%提高至2023年的66.16%,以“地产+基建”为投资驱动、以“金融+财政”配套资金的发展模式,铸就了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城镇化率趋于稳定,我国经济正朝着以新能源为支撑的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方向发生根本转变,制造强国、绿色发展、数字发展将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五)监管政策发生转变,引导行业回归本源

回顾行业政策历程,金融监管随着形势的演变,已从早期的鼓励与引导为主,逐步转变为强化监管、防范风险、促使金融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自2022年起,监管部门持续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股东行为管理、推动构筑物资产压降、取消不合理手续费等。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促进金融租赁公司规范经营和合规管理的通知》(金规8号文),该文件明确界定了金融租赁“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功能定位,对业务模式、业务结构等提出了严格要求,并为金融租赁公司的转型发展设定了具体、明确的监管指标:要求“2024年新增业务中售后回租占比相较于2023年前三季度降低15个百分点,并力争到2026年实现年度新增业务中直租业务占比超过50%”。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金融租赁行业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其总体导向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高度

契合[2]。

二、金融租赁公司业务转型的相关思考

(一)科学认识专业化转型的内涵,明确总体发展目标

转型并非仅仅是从以基础设施项目为主导转向以产业项目为主导,或是从以售后回租业务为主转变为直接租赁和经营租赁业务为主。直接租赁与经营租赁作为业务形式,并不直接等同于专业化经营。对于规模较大的金融租赁公司来说,专业化经营应至少具备以下六个特征:一是总量占比,即直接租赁和经营租赁的专业化业务在总资产中需达到一定比例(例如超过50%);二是业务结构,需拥有一至两个规模达百亿的特色业务板块;三是流程完善,需构建完整的供应链闭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无缝对接;四是渠道广泛,需建立覆盖上下游的广泛营销渠道,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客户基础;五是体系健全,需组建专业的运营团队,并配套完善的风险控制、快速审批、信息技术等机制,形成可复制的业务操作模式;六是品牌影响,须在特色领域内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3]。

(二)牢牢把握新发展机遇,找准市场切入方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强大韧性,新经济领域开辟了广阔市场空间。金融租赁公司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应对转型挑战,精准定位发展策略。在选择转型方向时,需综合考虑以下关键要素:第一,行业属性需与租赁特点相契合,特别是那些初始固定资产投资大、运营周期长的行业。同时,市场空间应足够宽广,能够容纳众多参与者,为租赁公司形成规模效应和特色优势提供条件。此外,行业竞争结构应良好,产品需求旺盛,且下游市场未形成垄断,以确保租赁产品有足够的定价空间。第二,租赁标的物的流动性也是重要考量因素,技术迭代周期较长、具备较好二手处置市场的标的物,有利于发挥风险缓释作用。同时,所选行业应处于高景气状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创新导向,以确保未来有较好的成长空间。第三,在产业成熟度方面,应优先选择具备一定成熟度的产业,以避免涉足过早阶段的新兴产业而带来重大风险。第四,基于以上考量,除飞机、船舶等传统租赁领域外,金融租赁公司可重点关注新能源车领域的车辆与电池租赁、充换电设施建设。风光新能源领域的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绿电运营及碳排放权交易。数字经济领域的数据中心建设、算力租赁、半导体设备与数控机床租赁。以及国产替代趋势明确的高端设备与零部件领域。这些领域不仅符合转型要求,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4]。

(三)立足自身发展阶段,灵活选择经营发展模式

总体来看,专业化转型发展主要遵循两种模式:一是批发业务模式,该模式主要服务于企业客户(B端)。它依据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的具体需求,重点推行设备售后回租与直接租赁业务,并与设备制造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从而打通资产采购、售后维护及资产回收的全链条,构建一个完整的融资租赁闭环体系。此模式能够最大程度上延续行业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并有助于迅速扩大特定领域的资产规模,塑造品牌优势。二是零售业务模式,该模式则聚焦于服务个人消费者(C端)。针对具有共享经济特征的租赁物,此模式致力于开发依托核心厂商与经销商渠道的金融租赁服务产品,业务形态以直接租赁和经营性租赁为主导。相较于批发业务模式,零售模式在租赁物的运营管理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客户覆盖面更广,单笔交易金额相对较小,客户管理与租赁物管理的难度均有所增加。然而,这也为构建强大的竞争壁垒提供了可能。对于处于转型初期的金融租赁公司而言,批发业务模式可能更为贴合实际。随着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租赁物运营经验的积累,这些公司可逐步向零售业务模式过渡[5]。

三、业务转型应当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传统业务与特色业务的关系

传统业务构成了企业的“基本盘”,确保了发展的稳定性。而特色业务则充当了“新动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特色业务板块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并提供有力的业绩支持之前,必须确保传统业务的稳定增长,避免转型过程中的中断和重大损失,同时为专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现金流和风险缓冲。

(二)处理好创新与风险的关系

创新既是孕育机遇的摇篮,也是潜藏风险的源泉。必须深刻理解,创新发展的道路充满了不断尝试、修正错误、调整方向和追求卓越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追求短期成效,急于求成。在选择发展路径时,应谨慎行事,深入研究,勇于探索,并且小心验证。同时,还需要加强内部建设,建立一个允许试错和容错的机制,并设定总体的风险限额,以便在必要时及时采取措施止损。

(三)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从宏观角度审视特色业务的投资回报率,特别是对于产业类业务,其资本回收期较长,且显著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导致短期盈利波动较大。这种现象常为投资决策带来挑战。必须认识到,随着规模效应的增强,除了利差之外,贸易、处置等环节的收入比重将逐渐提高,同时资产质量的提升将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从而形成规模盈利的良性循环。

四、金融租赁行业转型展望

(一)专业化转型是金融租赁转型的最优选择之一

专业化转型已成为适应当前经济环境和监管政策的关键战略。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监管政策的不断收紧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金融租赁公司必须通过专业化转型,开辟一条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和特色化发展路径的道路。金融租赁公司应专O8r+TfITA5x5F2akNV82hPuMAG2temKRTV4zKYwEI0o=注于其核心业务,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的优势,积极适应新的发展格局,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绿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寻找业务的突破口,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6]。

(二)行业转型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

尽管金规〔2024〕8号文为金融租赁公司的转型提供了三年的过渡期,允许它们先建立新业务再逐步淘汰旧业务,以稳步推进,但许多公司仍感到转型压力巨大,迫切希望迅速行动。一方面,租赁项目通常期限较长,短至三到五年,长至十年以上,必须迅速清退那些不符合新规定的现有项目。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光伏发电、新材料和机械装备等新兴直租业务领域吸引了众多金融租赁公司的关注,导致竞争加剧。目前,一些较早进入这些领域的金融租赁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市场中形成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和稳定的市场地位。然而,从整个行业的发展角度来看,金融租赁行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业务层面的发展,仍需逐步推进。公司需要深入了解新市场,明确自身定位,加强内部流程管理,完善体制机制,并系统地构建发展策略,审慎地推进业务,以减少因草率业务投入而产生的损失,降低因粗放式管理带来的风险,并避免因错误的业务布局而错失机遇。

(三)金融租赁行业的转型环境需不断优化

金融租赁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凭借其与产业经济的紧密融合以及对实体经济的直接支持,彰显了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产业转型升级和设备更新改造的关键时期,金融租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最大化挖掘金融租赁在产业转型中的潜力,相关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必须强化政策扶持和监管指导。首先,应推动金融租赁公司加速业务模式的革新,集中资源和优势,以更高效地服务于产业的转型升级。其次,通过政策激励和引导,激励金融租赁公司开发更多满足产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最后,改善监管环境,确保金融租赁业务的稳健发展,同时预防潜在的金融风险。

五、结论

金融租赁行业的转型发展既是应对当前挑战的必要之举,也是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面对行业增速放缓、外部需求减弱、功能定位失调等现状,金融租赁公司应立足租赁本源,发挥“融资+融物”优势,科学认识专业化转型的内涵,明确发展目标,牢牢把握新发展机遇,灵活选择经营发展模式,并围绕融资租赁功能打造专业化经营体系。在转型过程中,需处理好当前与长远、传统业务与特色业务、创新与风险、规模与效益的关系,确保转型平稳有序。同时,金融租赁行业的转型环境也需不断优化,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引导,以充分发挥其在产业转型中的独特作用。展望未来,随着专业化转型的深入推进,金融租赁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稳健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徐康傲.战略导向下河北省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的资本结构质量考察诊断报告[D].河北经贸大学,2024.

[2]周鸿锦.国际贸易衰退2024年我国建材出口面临挑战[J].中国建材,2024(01):73-75.

[3]王陈陈.中国轻工业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及治理策略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23.

[4]朱郑.建材行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2.

[5]吴跃.科技创新推进建材高质量发展[N].中国建材报,2022-03-21(002).

[6]陈武.新形势下的融资租赁风险控制[D].电子科技大学,2020.

(作者简介:刘欢,湖北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中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