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启思
2024-11-11刘菊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可以说问题是成长的阶梯。有的学生害怕问题,对问题视而不见,或者遇到问题绕道走,这些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都很难得到提升。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矛盾,矛盾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面对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借助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利用问题进行导入
只有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具备较强的思维活跃度,才能迅速、全面地掌握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习质量大有裨益。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点多,记忆难度较大,学生难以提起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在导入环节进行提问,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内容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们可以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原始文化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那么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区别是什么呢?学生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就会阅读教材,理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含义与区别,进而在分析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和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的基础上明白: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国早期人类遗址分布广泛,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更加广泛。考古发现证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呈现出多元性。但中华文明起源又表现出统一性,即以中原为核心的文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周边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就为学生理解夏、商、西周早期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问题增强趣味性
在课堂中需要巧妙引入问题增强趣味性。这就需要我们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灵活设计,让问题变得有趣。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有趣的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快乐。以《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内容为例,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开端?以一种具体事物进行切入,容易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也容易增强学生的兴趣。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就会研究珍妮纺纱机,探究它的不同之处。珍妮纺纱机与传统纺车相仿,也靠摇动纺轮驱动纱线,不同的是它一次可以纺十几根纱线。这样,就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纺纱机开启了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三、进行对比提问
对比提问是指对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展开提问。经过对比其中的异同点,获取历史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更积极学习历史知识,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以《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内容为例,该内容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在仔细对比中,学生就能够从发生国家、标志、组织方式、科学技术发挥作用等方面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虽然教材将两次工业革命概括起来进行讲解,但是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两个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推进的整体,第一阶段尚未完全结束,第二阶段就已经开始了。
注: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实践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SGH23Y0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