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2024-11-11许小姣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4年9期

古往今来,自我监督是长期困扰执政者的难题。中国古代高度重视国家监察,创造了独具特色、源远流长的以御史制度为主体的监察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监察制度是指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惩戒等的一种制度。

【监察制度的演变】

秦时,设御史大夫,中央设立监察机关御史府。汉时,将全国划分十三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以“六条问事”。唐代,封建监察制度已经定型,形成了“一台三院”的体制。宋朝,台谏合一,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主要有都察院和六科。

【监察制度的特征】

(1)受制于皇权。我国古代监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皇权。(2)自上而下垂直监察。以轻制重,对监官采用秩卑、权重、厚赏、重罚的政策,给级别低的监官以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3)监察权和行政权混淆。

【高考考查情况】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解析:本题以两汉时期关于“州”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构建情境,通过两汉时期刺史制度的演变及地方势力的发展,考查汉代威胁中央集权的因素。本题引导学生对两汉时期州的设置、演变及影响进行辨析,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答本题时学生需要获取两汉关于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理解与辨识、概括与提炼,还要将相关信息置于两汉这一特定的时空框架下,对中央和地方关系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阐释。

时间信息:两汉时期。现象信息:关于州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由“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可知,汉武帝时期,十三州部开始出现。由“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可知,东汉时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由萌发到逐渐形成。东汉后期,州的独立性更强。综上,可归纳得出:从西汉到东汉,州的独立性增强,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故正确选项为B项。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在汉武帝时期确立,排除A项。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不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说明州的独立性增强,排除D项。有学生不清楚两汉时期刺史出现了从监察官到行政官的变迁,认为刺史地位的提升,必然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结果错选D项。

近些年,高考历史试题对历史知识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为顺应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高考历史试题越来越注重对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等知识的考查。因此,在高中历史复习备考过程中,学生应该关注这些方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