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雅育雅,雅园文化的重塑与深耕

2024-11-11陶瑾

现代苏州 2024年19期

金色大厅里,伴着钢琴声,“枫”雅少年沉浸音乐世界;阳光透过玻璃,照在梅、兰、竹、菊的文化长廊上,有一种岁月静好的美感。学生的作品,装饰了长廊,也装饰着童年的梦;漫步雅园,鉴开亭、紫藤架、碧桃树等打卡点也映入眼帘。这是一段赏心悦目的校园旅程,也是一次心灵的放松。

百年建校发展历程波澜壮阔,百年名校积淀历久弥新。创办于清末宣统三年(1911年)的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坐落于古运河畔,是一所有着百年文化积淀的江苏省实验小学。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始终在“向雅而行,向高而攀”校训引领下,强调个性发展,关注生命成长。以培养慧雅学子为目标,打造“雅集+”德育课程,构筑“雅集”综合评价体系,如此形成活力积极的教育生态,助力师生成就自我,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正面管教,做一个“夸夸”老师

身为二(2)班班主任,黄艺璇老师每天早上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先看看班级是否开灯,桌椅板凳摆放得是不是整齐,最重要的是看看学生到校有没有异常情况。有一天,她踏进教室,学生已经开始早读,朗朗读书声让她心里甚是欣慰。教室里有一个图书角,学生们经常从家里带来课外读物进行分享。一次,她发现图书角桌子上的书摆放得非常整齐,明显是有人专门整理过了。“这些书是谁摆放的?”她问。这时候,平时不太爱说话的一个女孩缓缓举起手。黄老师开心地说:“谢谢你,你非常热爱我们的班级,你为我们的家做出了贡献。来,奖励你一张‘文明卡’。”女孩快步上前,小心翼翼领走了卡,同时赢走了其他同学羡慕的眼光。

在这之后,这个女孩上课积极发言,学习上有了很大进步。一张“文明卡”可以让学生取得进步,并起到激励作用。雅集卡用在适当的时机,确实有很多好处。黄老师认为,在教室里多强调积极因素,树立班级榜样,这样的正面教育会催生正面行为,是让班风正、学风浓的明智做法。

蒋映秋老师的班上有个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后作业不完成,也不遵守纪律。教育过几次,效果不佳。不过,这个学生的美术成绩特别好,于是蒋老师抓住这个优点,当着学生的面向他的父母报喜,并提出如果在学习上也能这样出色就更好了。没想到这个方法奏效了,这个学生上课认真了,课间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之后,这个孩子一有进步,蒋老师就设法“报喜”,使他感到老师时刻关注他,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觉性。蒋老师利用学科特点也进行了类似尝试。在每一次批改作文时,蒋老师尽可能给一些学困生多写评语,课后也会夸奖他们的作业有进步。

最近一个礼拜,是心愿卡兑换的“高峰期”。来找蒋老师实现心愿的孩子都是要求换座位,他们中有想和好朋友一起坐着听课的,也有组长为了整组的“荣誉”,希望把捣蛋、不听话的组员调走的。从“雅集卡”到“雅集达人”,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对于学生的激励制度也在升级,这不失为一种积极而又正面的管教。学生通过文明举止、努力学习、积极劳动、才艺展示、健康运动等方面获得相应的奖励卡。对学生来说,这是老师给予的认可与赞赏。于教师而言,发放雅集卡,一方面是对学生某一项才能或某一刻特别努力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让教师多元地评价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发现闪光点,而不仅仅只是学业成绩一个指标。

在“集雅”中成为“完整的人”

在“办高雅学校、做博雅教师、育慧雅学生”办学目标的引领下,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打造“雅集+”德育课程。“雅集+”德育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在“集雅”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养成乐学善问的习惯,发展诚实守信、自强自律、珍爱生活的品格,于无形中引领学生发掘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

学校以学生品格的培育与发展为目标,从“价值重塑、评价优化、路径重建、特色打造”四个维度,完善学校德育载体,挖掘并释放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创造力的学校德育场的育人效能,推行“雅集+”课程实施模式,构建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评价模式。随着项目的深入,“雅集+”综合评价体系迭代升级。1.0版本依托一套“雅集卡”,从学习、劳动、运动、才艺、文明五方面以科学的评价激励学生成长;2.0版本,分年段设置《雅集卡评估细则》,利用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展现评价内容。此外推出雅集升级品牌,即校园流通货币“雅圆”,将“成长银行”和“量化积分”融合到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管理中;3.0版本,学生借助大数据回顾成长过程,对比前后变化,在追寻目标的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

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学校探索出了“点、线、面、体”的评价方法。点,即魔法锦囊。包括用鼓励的话语、暖心的信件、定制的卡片,为学生加油打气。班级、廊道悬挂“爱阅读”“善表达”“勇挑战”等关键词,催学生奋进;线,即复盘行动。借助“雅集+行动计划”,通过“芝麻开门吧”“在线小故事”“头脑小微课”等方式,反观活动表现和状态,开发“隐藏技能”;面,即成长手账。创设“雅集星云榜”“精彩100秒”等舞台,评比“悦读明星、劳动工匠、科技能手”等;体,即成长画像。家长以视频日志的方式记录孩子成长中的关键事件,帮助孩子丰富自我画像。

这是一次全新的教育变革。“雅集+”德育课程深化了学生评价体系改革,激发“成为更美好的自我”的动力,也撬动生命成长的杠杆。

文化润校,笃行修身育未来

轻拢慢捻,一挑一压一绕,行丝走篾,匠心竹韵。学校依托校本竹编课程,创立非遗艺术工作坊“竹之词”,让学生体验编织乐趣。戏剧社的小演员们精心编排的原创剧目《板桥竹韵》,一炮而红。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充满戏剧张力。枫小戏剧社成立于2022年,至今完成多个原创剧本。

好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学生可以从脚下这片土地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获得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当下学校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对已有的办学思想、校训守则、办学目标升华,将办学理念体系落实到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师生成长等多个方面,演绎“为了每个人,需要每个人,成就每个人”的美好图景。

校园里,雅致楹联、百桥长廊、枫雅书院、太湖石峰、苏格拉底广场等“教育场”,凸显百年老校的文化意蕴,浸润师生的丰盈品格。这所学校以文化润校,在传承与革新中,形成文化自觉。以人才强校,在项目建设与团队引领中,培塑内外兼修的“博雅教师”。以管理治校,在“刚性”与“柔性”平衡中,展示学校的奋斗历程和硕果。

“有礼有智谈教育,有度有心寻慧雅。我们力求建设和而不同的‘和雅班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打造互慧共雅的‘和雅团队’,形成老教师‘看家’、中年教师‘当家’、青年教师‘发家’的格局。同时优化同心同行的‘和雅共育’,营造协同育人良好生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张忠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