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散“班味”还生活一点鲜味儿
2024-11-11颜凤仪
有位在家待业了半年的朋友,最近找到了一份新工作。重返职场一周后,她发了个朋友圈:“班还没上几天,‘班味’已非常浓厚了。”据说,一旦上过班,就会染上“班味”,而且很难再去掉。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定义他们的上、下班时光。他们积极投身于“去班味”新生活计划,试图从通勤的两点一线,从码字、做PPT、开会、加班的流程中解放出来,探寻人生的多元化可能性。
“打工人”的“班味”来源
一坐上出差的高铁,小王就掏出电脑开始办公。令他没想到的是,车厢里竟然有好几位自己的“同类”,有疯狂打字的、有看PPT的、有戴着耳机回应领导的。“打工人的‘班味’实在是太重了!就连通勤路上也要‘卑微’加班。”他自嘲道。
那究竟什么是“班味”?其实,它指的是当代“打工人”所面临的普遍性的工作压力及其所带来的情绪状态。
小雨是公司公认的“卷王”,每天一到公司就不自觉绷紧自己的神经,埋头上班,随时待命。她的“班味”甚至还出现在她生活的各个角落:办公室里、地铁里、咖啡厅里、医院里、除夕夜的饭桌上……只要有网络,都是她办公的地点。然而,工作带来的倦怠,不只侵蚀了精神,还影响到工作以外的生活,哪怕是在假期,她也会忍不住打开工作微信群看看,生怕漏掉工作消息。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班味”,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班味”。
某4A广告公司一位负责新媒体营销的“95后”小覃向记者吐槽说:“没有热点还非要硬造热点,浏览量加起来都没有单位人数多,还想要10万+的爆款推文?”甲方提出的修改建议让她内心翻白眼,但表面上还要微笑、迅速回复一个可爱的“好的”表情包,然后加班到晚上10点改出下一版。洗漱完本该在晚上11点睡觉,但又不甘心入睡,于是玩手机到深夜。结果不仅精神没有放松,身体也没得到休息,第二天再带着一身疲惫踩着点上班,重复上一天同样的事情。“回顾一周的工作,只记得自己每天都在咬紧牙关坚持,但究竟做了什么,实在是不记得了。”长期面对工作的压力,精神的压力,情绪得不到好的纾解,让她的“班味”越发浓郁。
中年人的“班味”还在于一下班后,回家各种不想干,不想做饭,不想做家务,更不想看娃写作业。“因为上班确实耗费了人一天时间里很大的精力,无暇顾及生活的鸡毛蒜皮。”张姐说。
有网友还对各行各业的“班味”做了总结。比如媒体人有“宇宙不爆炸我们不放假”的“媒味”,“教师”有“逢人就想为人师”的“师味”,医生有“需要随时随地看病”的“医味”……看来,“班味”也是工作留在每个人身上的某种痕迹,是客观存在的。“班味”也并不完全是个贬义词,它是职场人该有的样子。
从“把问题藏着掖着”转变为“请示汇报,随时反馈”,从“默默付出,悄悄惊艳所有人”到“主动邀功,工作做到明面上”,从“言听计从”到“为自己辩驳、争取”;从“看重结果”到“看重过程”;从“一切都听领导的”转变为“领导也可以听听我的想法”……才能修炼成“班味”十足的人。
给工作加点“仪式感”,拯救你的心情
“班味”让人烦,但班终归是要上的。去除“班味”不是对抗上班,而是让工作更具人性化,让“打工人”更有获得感。生活需要仪式感,同样,职场也需要仪式感。与其每天灰头土脸坐在工位,把每天能量提前耗尽,不如多制造些打工时的仪式感,使工作更加有动力和目标感。
思思每天的工作从一份平静有序的开工仪式开始。边听音乐边踏入办公室,整理自己的工作区域,和领导同事简单问好,或者梳理每天的工作清单。“在嘈杂的办公场所,音乐可以让自己暂时逃离,一边听音乐一边干工作,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思思说,选音乐开始一天的工作,感觉就像是在给自己设定一天的氛围,工作都变得更有效率了。
此外,每完成一个任务、或达到一个小目标时,她会停下来给自己一个小奖励。比如,拿起一包自己最爱的红茶,小心翼翼地将茶包放入杯中。热水冒着白烟,缓缓注入杯中。这短短的几分钟,仿佛一场小小的仪式。端着沁入心脾的红茶再次回到工位,她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一份简单的下午茶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帮助我恢复精力,更好地投入到下一个任务中”她说。
作为上班族,长时间看着电脑屏幕和毫无生气的墙面,真的容易让人失去工作的乐趣。为了能在职场寻找到一份温馨和幸福感,不少女性开始热衷于装饰自己的办公桌。
“工位的布置,可是个大学问!”小新在社交圈展示了自己的“小天堂”,绿植、贴纸、台灯、手办……她将自己对生活的审美和热情放进了两三平方米的工位中,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工作环境变得便利、舒适、有个性。“特别是那些绿植,感觉就像是把大自然的小角落搬进了办公室,看着就让人心情舒畅。手办也是超酷的,每次看到它们,是不是都觉得自己充满了能量呢?”这些小改变不仅给工位增添趣味和个性,也能让她在工作中感到更加愉悦和轻松。
如今,像小新这样喜欢装饰自己办公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办公室里的工位也越来越有个性了,二次元的、简约的、复古的、可爱的、潮流的,各种装修风格应有尽有。陈姐的工位隔板上贴满了孩子的照片、同事和朋友们送她的明信片等,每张明信片上都贴满了彩色贴纸。“上班一看到我精细布置的‘明信片墙’,心情也会变好。”
无尽的会议,处理不完的邮件,不可理喻的甲方,KPI考核的严苛,繁多琐碎的任务……工作已经这么苦了,不抽空娱乐一下怎么行?在网上敲键盘抱怨“班味”是很多年轻人舒解情绪的一种方式,这一点,从倍受“打工人”追捧的“宁贵人”“华妃”“吗喽”“卡皮巴拉”等微信表情包中可见一斑。这些表情包是“打工人”心照不宣的“暗语”,在忙碌的工作间隙用来和同事调侃最合适不过了。
释放疲惫,学会享受下班后的时光
最近,《上班丑关我下班啥事》的短视频爆红网络。上班时打扮潦草、一脸苦相的劳动者,一下班工作服一脱,换上漂亮的私服,恍若两人。看来,去除“班味”的最有效方法是下班。
当夕阳的余晖渐渐消失在天际,办公室的灯光在夜幕中变成了薄雾,将整个办公楼包在沉闷的氛围中。“打工人”不禁开始渴望起下班后的自由,一场对“班味”的彻底告别。
“今晚20点到22点打球的开始接龙了。”下班途中,江徽收到了球友群里发来的消息。下班后约上三五球友一起打羽毛球是他的常态,也是他独特的解压方式。“我喜欢在羽球场上酣畅淋漓的感觉。就算今天被老板骂了,心情很是不爽,去球场暴力扣杀几个球,烦恼瞬间烟消云散,第二天又活力满满地上班。”他认为,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并非是生活的全部。把一些能激发活力的运动放在晚上进行,可以释放白天的各种情绪。“因为我的球友们不会聊工作和车子房子,大部分时间都是挺单纯地去享受生活。”
很多中年人也会在忙碌的工作后重拾自己的爱好,如音乐、绘画、写作等,让生活重新充满激情。老王曾经热爱弹吉他,但工作后就很少碰了,最近他重新拿起吉他,偶尔在下班后弹上一曲,那种久违的快乐又回来了,身上的“班味”也在乐趣和自我提升中渐渐消散。
下班,是一天忙碌之后的解脱,是一段属于自己的黄金时光。在这短暂而珍贵的片刻里,人们卸下工作的疲惫,寻求身心的舒缓。像江徽和老王一样,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在下班后将娱乐与上进两手抓,下班后参加一项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有助于夜间更好地入睡,减轻精神负担。例如,近期各地兴起的夜校,游泳、网球、健身操、瑜伽、调酒、茶艺、吉他、八段锦等各类培训纷纷上线,不少课程异常火爆。除了参加娱乐活动,观看轻松幽默的视频内容,又或是做一些治愈的小事放松,只要你真的感到舒服和放松的,那都是好的去“班味”方式。
Tip5ZvURNPtQDdHyQJi0eptASMqPjUslWSw9jgJ9V4sXRY=s:低成本去“班味”指南
“班味”使人内心浮躁,但成熟的“打工人”已经找到了低成本去“班味”的指南。不妨选周末给自己来一给自己来一场“精神快充”,周一继续出发!
去西园寺做一只安逸的小猫
西园寺,被称为“苏州最大猫咖”。这里既可以品尝素斋、游玩打卡,也是一个令人安静的像小猫一样慵懒、放松,去“班味”的好地方。从入寺开始,这里随处都能看到干饭的、打盹的、闲逛的、飞檐走壁的、安逸慵懒的猫猫和“疯狂吸猫”的游客。
在太湖边喝杯“村咖”,洗洗“班味”
“村咖”正在成为一种年轻人的独特理想和生活美学,如今到太湖畔喝一杯“村咖”已经成为时尚。太湖畔,碧波荡漾,山峦起伏。找一家面朝太湖的“村咖”临窗而坐,捧一杯咖啡,在落日余晖下慢慢感受时光,享受放松而宁静的时刻,浪漫又惬意。
去爬山吧,放松一周紧绷的神经
诗在书里,而远方就在脚下。苏州初秋的山,浸晕了江南的柔软,格外秀气。约上三两好友,或是加入一个志同道合的爬山小团队,奔赴这场山野之约吧。踏上蜿蜒的山路,鞋底与青石板发出轻轻的摩擦声,站在山顶,工作中的压力与烦恼仿佛被山间的风轻轻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