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夕清谈等

2024-11-11

现代苏州 2024年19期

一夕清谈

古时候的人,表达方式原始,却总能找到准确的形容,好比描绘出每一个季节的细碎感知。一场秋雨一场寒,思绪也随之“多愁善感”起来。很多语言很棒的小说家和散文家,通常早年都写过诗。而每个人生命的深处,也都蛰伏着诗意。诗的技艺不是单纯的技巧,而是让题材转变为诗的能力,它所关涉的不是匠人的手感,也不是一般的语感,而是一种心感。一流的诗总是与我们垂直相见。诗词之余,散文也是日常接触较多的。短视频横行的今天,偶然刷到史铁生与疾病抗争的散文,网友们依然有种时隔多年,仍被深深击中的感动。(编辑:陶瑾)

《南社诗笺》

复旦大学图书馆/编

古吴轩出版社,2024年3月,98.00元

亭林周氏后来雨楼藏南社诗笺,系成立于清宣统元年(1909)之近代著名文学团体南社成员所遗诗文墨,原由南社后期主任姚光收藏,嗣经周大烈、东壁父子递藏。2020年,东壁老人举赠复旦大学图书馆。 诗笺涉及南社相关人物40余人,其中不乏金松岑、柳亚子、陈去病、俞剑华、顾无咎等名家之笔墨。南社成员活跃于二十世纪前期,踪迹遍及海内外,身际时代交替、文化转型,多能顺应潮流,各有作为。《南社诗笺》中诸家所遗诗笺,或为社课,或为酬答,以诗为媒,述志言怀,邮筒往来,切磋砥砺。其歌咏唱和,非仅系于昔人身世,亦多关乎时代风云。百年文献,实物可证,诗词书法,足供赏鉴,人物交游,尤资考订,研究爬梳,正待有识者之利用。

【解读】

1909年,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发起成立南社。一批有志文人雅集唱和,倡言革命,时有“文有南社,武有黄埔”的盛誉。身处时代交替的文化变革浪潮中,南社人在近代政治、军事、文学、艺术、教育、新闻、出版、翻译、科技等诸多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关于南社的研究从未间断,周东壁捐赠的这批诗笺是研究南社文学与中国近代文学史的珍贵一手史料。

《山水客》

叶梓/著

古吴轩出版社,2019年7月,48.00元

西北诗人叶梓迁居吴中四年来的最新散文结集。本书以苏州吴中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风土人情为写作对象,用诗性的笔墨,将文献资料、田野考察与吴中山水融为一体,为读者构建了一个从吴中认知江南的幽秘通道,尤为称叹的是对吴中的表达与呈现,另辟蹊径,借山水的衣钵抒写吴文化的魂魄,用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阐释了“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的深刻意蕴,堪称一部吴中的人文读本。

【感悟】

“吴中的美,是山水;吴中的魂,是文化。”叶梓是这样概括吴中的。他以“泰伯”作为切入点,介绍吴文化的起源。“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它是一条流动的河,总有支流的加入,也有的地方,河也会有断流。你比如说,苏州的吴文化里,园林、美食、昆曲,这一切都是吴文化。但是,你怎么写,就要思考了。一个选题,有时可以写成一本书。甚至一本书也不完。但是,当你写作文的时候,就要选择一个点。简单地说,吴中的美,美在山水。只有吴中的山水才配得上用好山好水来夸赞。但是,任何一方地域的山水再美,也得用一双独特的眼睛去打量、去发现。当然,还得有文化。”叶梓说。

《雀湖雅韵》

殷楚才/著

古吴轩出版社,2024年9月,68.00元

退休后,作者殷楚才未忘初心,继续投身于诗词的学习与创作之中。他从近千首原创作品中,精选出约五百首佳作,汇集成《雀湖雅韵》。这些诗词作品主题和内容丰富,有田园山水,有览物抒情,有缅怀纪念,有人文古迹,有题赠酬唱,有时令咏怀,有拾遗杂咏……不仅是作者人生阅历和情感世界的展现,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代的颂扬。

【自序】

我是一名乡村退休教师,同时也是一名诗词爱好者,从小就爱读唐诗宋词。诗的种子早就在我的心里萌芽。真正激发我鼓起勇气学写诗的,是我舅父齐家先生。他是一位民间诗人,诗写得很好,可以说他是我诗词写作的启蒙老师。奈何我工作忙,无暇顾及诗词的学习和研究。直到退休后,才静下心来,有了欲酬诗赋之志于垂暮之年的念想……雀湖者,湖南湘阴县樟树古镇阳雀湖也,坐落于湘江之滨、左公故里。这里伴山依水,风景秀丽,是我家乡一座优雅美丽的湖泊。它是孕育我诗词创作的摇篮。“霞晖落叶漫山红,鸟立林梢半日风。鱼戏鸥飞云水动,游人醉卧雀湖东。”这里的山山水水有着不一般的雅境,渗透着浓厚的诗情画意。由此,我和一众诗友创办阳雀湖诗社,我的这本诗作便名曰“雀湖雅韵”。

《阅微草堂笔记》

曹文轩/主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3月,

69.00元

阅尽沧桑,一片赤诚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说,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编写而成。全书由“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部分组成,共二十四卷近1200则。内容涉及官场百象、风土人情、轶事奇闻等社会百态,以独特的奇思妙语,展示了一幅意趣盎然的广阔生活画卷,尖锐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人民的勤劳智慧予以赞美、悲惨遭遇寄予同情,折射出那个年代的腐朽和黑暗,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学术价值。

【文章节选】

吴惠叔言:“太湖有渔户嫁女者,舟至波心,风浪陡作,舵师失措,已欹仄欲沉。众皆相抱哭,突新妇破帘出,一手把舵,一手牵篷索,折戗飞行,直抵婿家,吉时犹未过也,洞庭人传以为奇。”或有以越礼讥者,惠叔曰:“此本渔户女,日日船头持蒿橹,不能责以必为宋伯姬也。”

长城以外,万山怀抱,然皆坡陀如冈阜。至王家营迤东,则嵚崎秀拔,皴皱皆含画意。盖天开地献,灵气之所钟故也。有罗汉峰,宛似一僧趺坐,头顶胸腹臂肘,历历可数。有磬锤峰,即《水经注》所称武列水侧有孤石云举者也,上丰下锐,屹若削成。